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山水画论文范文写作 中国山水画作品中的构图形式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山水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3

中国山水画作品中的构图形式,本文是一篇关于山水画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山水画论文参考文献:

山水画论文参考文献 形式和政策论文怎么写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畜牧杂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摘 要:中国山水画萌芽于东晋并发展至今,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与再发展的过程后,其理论体系和图式规律都已形成并发展至成熟,且同时具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本文以中国山水画作品的构图形式为研究依据,重点阐述了山水画构图形式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山水画;构图形式;种类分析

一、以大观小的“全景式”构图

从五代到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布局呈现出的是上留天位,下留地位,中间立意定景的“全景式”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取景方式已经成为这一时期的共识和时代特征.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这里的“大”指的是人的视觉范围,“小”指的是客观物象,意思是把大的景物看成小的东西,好比我们站在盆景前观察,自上而下观察,峰峦谷壑的变化都看得清楚.这样的观察方法,使山水画在画面空间布局上的问题得到解决,既排除了前景太过突兀而形成一叶障目情形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远景的太过模糊虚幻,所有描绘的物象都处于中景状态,用形象的层层推进与深入及延续形成画面空间的纵深和延展.

“以大观小”的全景山水是五代和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审美和方法特点的集中体现.如五代北方画家关仝的《关山行旅图》,画面中上方是天空,一个巨峰怪石突兀云间,气势雄伟.山中小峰叠出,树石林立,云雾萦绕.山谷中溪水涓流,自上而下,中间一小桥.山脚下散散村落,人来人往,鸡犬马驴,花草树木尽入画中.这幅作品都是全景式构图的代表,画面中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描绘了丰富的内容.五代、北宋山水画在取景上注重庄严、完整的特点,使山水画给人以高深壮健、冲融远旷之感,并同时带给人庄重、雄浑、崇高的审美体验.

二、以小显大的“边角一隅”构图

到了南宋,随着山水画的发展成熟和审美意识的改变,在构图方面,逐步由之前的“以大观小”转移到“以小显大”上来.这种变化,说明了画家们已把重心由过去对物象的整体把握转向了对形象特征的具体描绘上.当时画坛,最具独自风格特征的画家要数马远、夏圭,由于他们在构图上的独具创造性,因此后人对他们构图形式总结为“马一角”和“夏半边”.他们善于“边角一隅”的构图,是指在画面空间的布置和经营上采用剪取式的方法结果使得画面的主题思想和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突出明确,精神思想更加含蓄,意蕴悠长,扩展了想象空间.

南宋山水画家们乐于刻画客观世界中让他们感动的最感兴趣的某一点主要特征,而放弃了一切影响主题思想表达的部分,以少胜多,意图明确,内容更加集中,且直达主题,使 作 品 从 思 想 到 内 容 都 《寒江独钓图》(南宋)马远 更纯粹.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可以说是南宋画风的代表之作.这幅画的内容那个是,一叶扁舟浮于水面之上,四周水面上寥寥几笔的清波,一个渔翁独坐于小船上垂钓,画面大面积的留白,正是这留白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寒秋江面上一种空旷飘渺,寒意萧条的氛围,从而更加衬托出渔翁凝神贯注于垂钓的神气,同时为观众提供一种寒秋萧疏而富有诗意的美.

三、“截断法”构图

“截断法”是石涛独具创造性提出的构图法,这种构图取景方式具有新意,也是他最为擅长的.它不同于北宋的上下留天地的中间取景方式,也不是南宋的“一角”、“半边”的取景方式,而是截取自然景观中最优美、最能打动自己、并且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部分.在他的作品里这种构图取景的不在少数,其中《枯木竹石》最具代表性.好的作品在构图上,首先应宾主得宜,再取远近之形,然后景物布列,观高低上下,景物必定虚实对比,藏露得宜,顾盼呼应,开合俯仰,繁简处置,疏密把握不可不晓,不可不顾.

山水画自五代宋初时期成为画坛之首,直到清朝末年,一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据主流位置.与此同时,山水画也是传统文人画家们乐于驰骋的领域,历代的画法、画风、画派演变及历代画论的阐述也都主要针对的是山水画.因此这一段历史时期对于山水画构图的表现形式显得非常重要.

四、“近景山水与山花野卉相结合”构图

潘天寿对中国画构图的研究严肃且富有独创性,在其《关于构图问题》的文章中,他完整系统的论述了有关构图学的问题,在谈中国画构图时,观点有四:一曰取舍.只取最动人的景物入画,这是潘天寿的构图取舍的法则.他强调的是.作品对于观众在情感上的反映程度如何,能不能打动人的问题,而不问其他.创作者通过表现其最真挚的情感去打动观众的心灵.二曰气势.潘天寿认为,构图章法要气势旺.中国绘画在画面中所表现的物象动态上,图式中的安排与布置,用线的疏密与组织上,用墨的变化及用色的关系等方面,都有中国画特有的要求,也就是所谓的气息连贯与通达,或一气呵成之感.画面要有气,还须势足,以實现中国绘画所特有的生动性,并力求在作品上营造 出蓬勃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三曰均衡,也是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画材布置于画幅上,须均衡,必须注意灵活之均衡.灵活之均衡,须先求其不均衡.”

画内之景,就是画面上视觉可以识别的直观的物象,如山水,林泉,云雾、楼台等等,这些我们可以根据审美的需要进行适当有效地布置、安排、配合来实现,再加上对比、虚实,疏密的巧妙运用,让画面完整包满并且富于美感.而这样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的.画外之画,是画家通过艺术才能所传达给观众作品以外的审美体验和思考的延续,这是画家的追求也是观众的需求,使得画面的内容思想可以突破尺幅之间的约束,得到更广阔的延伸.潘天寿对艺术不断探索,创造了近景山水与山花野卉相结合的新构图形式.在有关*的问题上,潘天寿基于创作和实践得出:中国山水画中既有静*又有动*.运用何种*要根据需要而灵活处理.随着艺术创作和理论的发展,章法也在随其不断丰富、多远化.这在他的作品《岩涧一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艺术经验论》刘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中国美学史论集》宗白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

胡立芹,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为国画.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山水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山水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中国山水画和风水文化的交融
摘要:中国山水画与作为传统文化重要构件的风水文化相互交融,本文在搜集中国古代哲学典籍、风水著述和山水画论等材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传统山水画中的。

20世纪中国山水画精品轰动日本
8月11日,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庄重典雅、灯火通明。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日本国文化厅、中国美术馆、日。

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品影响
摘 要:庄子文学中美学的审美价值取向,独树一帜发展着“道”的审美意境,经过时间的考验,成为了传诸世间的艺术主张,无一例外对后世文学美学的追求基调。

中国山水画的远式空间构建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摘 要:景观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诗情画意于一体,其造景方式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其中尤其是中国山水画。从古典园林雏形初现伊始,就有历代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