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范文写作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重塑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重塑,本论文为您写中国传统文化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生态*思想,主张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障万物平等的生存权利等,这些都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面对当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一定程度的缺失,通过挖掘和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重塑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建设绿色中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生态道德;大学生;重塑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转变大学生传统的自然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生态*,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和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深入挖掘这些思想,对重塑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儒家和道家的生态*思想对于重塑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儒家和道家生态*思想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它们认为人和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和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和整体、扭曲和原貌或为学之初和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 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 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道家则以自然之道为出发点,从天道挈人天人关系,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要求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去除人为,平等地对待万物,以此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和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和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第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行为规范.崇尚勤俭、反对浪费历来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儒家思想中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就很好地体现了如何重视和保护生态的行为规范.它告诫人们,要重视对大自然的保护,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建议人们“钓而不纲,戈不射宿”.这些观点无不流露出孔子“取之有度”的生态智慧.在荀子看来,“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不可去,求可节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他主张通过“道”来节制人的 .如果人们按照“道”来行事,不仅可以满足他的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节制他的需求.因而,对 要加以引导,倡导人要合理地利用天,使天能够为人服务.

第三,“圣王之制”的法律保护意识.儒家的生态*思想还延续到法律领域,这在儒家的一些经典著作,如《周礼》《礼记》中都有描述.比如,禁止人们乱捕乱猎、乱砍乱伐,保证生物的生长期,防止生物匮乏.这一传统在有关的法令中传承下来,荀子把它概括为“圣王之制”.要求人们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要“适时”而“有节”,强调人们要按照生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去利用、保护动植物资源使之得到长期利用.“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人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这里说的就是对于自然既要合理利用又要保护,关键是如何处理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统一性、平等性和不可分割性.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所有这些对于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的思想对于重塑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态生活观、适度的生态消费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面对人和自然冲突日益尖锐的现实,十八屆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并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通过绿色发展来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促进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更必须以新的思想观念作支撑,因此绿色发展的实现和否和生态道德水平息息相关.高校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传播的主阵地,青年又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还不尽如人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

首先,大学生关于环境现状的基本判断正确,环保危机意识缺乏.环境基本判断是指关于当前中国环境的基本形势和资源能源的概况了解,环境保护意识是关于人类对环境所负有的责任感意识.大部分大学生对我国生态环境总体仍继续恶化的现状基本了解,多数认为面对当前环境恶化的现状需要进行保护,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对我国的环境概况有一个基本正确的判断.但是关于环境保护、大自然和人的利益关系等深刻的问题,大学生普遍缺乏深入思考,危机感不足或者说危机意识不足.这主要是当前大学生对环境的危机感不足,对环境缺乏深入了解和思考,科技的发展又使得大学生对环境现状盲目乐观.

第二,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有一定自律性,但缺少主动性.当前,大学生对于生态道德有一定的自律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能做到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消费适度等,但在干预他人或制止他人的不道德行为、积极参和环境保护实践等方面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只关心个人的发展,知行转化程度相对较低,而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道德属于较高层次的自觉.因此,当看到其他人有不道德的行为时很少主动站出来指出别人的不足,也就造成了虽然对自己的生态道德有自律性,但很少主动参和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第三,大学生对环保的需求较高,缺乏系统的环保知识.环保需求是出于对环境、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关注而希望环境得到保护的需求,通常表现为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环境道德教育,这说明他们有明显的环境保护需求,希望通过提高环境道德或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去改善环境.但由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普遍缺乏规范性的教育,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生态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除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接受过系统的学习之外,非环境类的学生很少有系统的教育.这就造成了当前大学生虽然对环保要求较高,但普遍缺乏系统的环保知识.

结论:关于对写作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关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产生而出现的,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文化资源对于我们了解过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
摘 要: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发后,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与表现
摘要:本文从儒、道、佛三个对我们影响较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流派出发,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及表现,旨在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用古老的生态智。

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
摘 要:本文首先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论述,并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进行分析,最后探讨其价值实现策略,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