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人情味论文范文写作 做有人情味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人情味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7

做有人情味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此文是一篇人情味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人情味论文参考文献:

人情味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杂志社中国新闻总署期刊查询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困境之一在于酒香却怕巷子深.因为中西方语境不同,文化差异及编辑记者观察新闻事件的出发点和角度不一,西方读者还是倾向于阅读外媒稿件而错过中国记者调研扎实,拥有众多独家消息的全方位报道.如何才能让中国声音为外界听到?研究外媒涉华报道,我们发现许多报道都以小口径切入,为了解释受众觉得晦涩难懂或是从未接触到的内容而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增强画面感,帮助受众设置问题,然后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地进行解答.如此,从未到过中国的读者也能身临其境,了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并感同身受.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中西媒体就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及近期出台政策的相关报道,探索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新方法.

增强画面感

路透社5月22日播发的一篇题为《中国力推基础设施建设 无奈经济不给力进展不顺》的文章.文章开头这样描述上海闵行区的建筑施工场地:“混凝土建筑外壳边搁置着静止不动的起重机和成堆的垃圾.原本这里应矗立着为4万上海人提供安居之所的保障房公寓,现在却成了中国经济放缓的证明.”

我们看到,不只是视频新闻才会给人正面的视觉冲击,文章寥寥几句白描,一个无奈暂停工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跃然纸上,同时指出这是在中国经济的标杆城市上海市,使得后面的那句“中国经济正在放缓”的解读让人感觉非常可信.如此,记者要传递的第一层信息变得很强有力.

第二段借看守工地的胡姓男子无奈称“这里已停工一年,因为没钱,房产商只能停止向建筑工人发工资”.读来萧条的意味更浓.

我们暂不讨论这样的举例是否能真实展现中国现状,但是短短60个英文单词,能给读者提供事件、地点、人物,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用词高效.

在信息爆炸时代,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每天收集信息和看新闻的常态.通常读完标题和开头就已决定是否继续阅读.文字相比图片和视频在争取读者注意力时需要下更多功夫.

除开头特写外,记者还给受众拉了全景镜头.在文章中段,作者援引和中国发改委有关的两名经济学家发布的调查称过去10年基础设施项目交付率已降至60%,上世纪90年代最高曾达到79%.这是和过去十年甚至20年的基建项目交付率相比得出的结果.

其后作者又提到专家的话说:“我们看到很多项目被推迟,一个项目从敲定到最终获得融资需要6-12个月之久,而在2009、2010和2011年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时期,项目很快就会启动.”这是和近五年内的情况相比.

通过长短期的比较,更印证了标题基建进展不顺,中国经济有压力的观点.

反观新华社5月19日的新闻《新合作模式下,政府将开启一场怎样的民资盛宴?——*我国正在推进的PPP模式》,单刀直入地列举了河北、重庆等地推出的PPP项目,以及目前为止公开PPP项目的总投资额.以数据说话似乎非常有说服力,但是如果通篇出现的数字太多,或是考虑到对数字不敏感的读者,不妨帮助读者做一个换算,1千亿元如果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可以建多少公里路,如果用于土地整治则能覆盖多少面积.而河北或者重庆需要建设的公路和土地整治约有多少,需要多少投资额.这样就能形象地告诉读者PPP项目当下进展如何,以后的市场规模又有多大.

添加人情味

对外部的外国专家们曾说,相比政治、经济新闻,他们更愿意读社会文化新闻和写得干净利落的短消息.居住在中国,每天和中国新闻打交道的外国专家尚且如此,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读者当然也希望读到那些他们感兴趣、看得懂,甚至在本国有类似事件的新闻.

路透社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经济报道,但是记者成功通过描述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让文章往社会新闻那边靠了一靠.

为什么这么说?作者在开头说到基础设施建设时就没忘提到这是保障房项目,关系到4万上海人的居住问题.每个读者在生活中都会碰到和住房相关的问题,于是他们会立即想问,工程拖延无法交房,这4万人住哪里?既然这是社会福利设施的一部分,对工期拖延政府做了什么措施防止这样的事发生?

文章紧接着就回答了读者心中的问题:“中国为防止经济放缓,自去年初以来批准的基建项目价值已接近2万亿元人民币.”以及“中国政府上周要求银行继续放贷,不要减少对在建地方政府项目,尤其是城市地铁和保障房的放贷规模”.以此说明中国政府清楚基建项目推进遇到的困难并出台措施做出反应.

读者再问,既然有措施,效果怎样呢?为什么上海还会出现项目停工现象?记者顺利把读者的注意力带到小标题“政策冲突”下的文字,此时文章已经过半.

由此文章顺利引出最近政府大力推动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以及地方债的政策.通过专家的话解释旧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关闭,新的渠道又尚未建立,会带来融资瓶颈并破坏增长.

至此,应该说该报道较为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中国经济现状,成功吸引读者读完全文.

受众愿意读的新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有趣,二是有用.在新华社的这篇稿件里,在介绍推进PPP项目的益处时说,这类项目能使政府为社会提供高效公共服务,而且民营投资者能从中获得更广阔的投资和盈利空间.

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虽然到位,但却没有告诉受众这个项目“对我究竟有什么好处”.稍改变一下措辞,例如PPP项目会使得公租房等基建工程交付率重新提升,让符合条件的居民有房可住;或者解释只要符合何种条件的民营投资者就能参和项目,以及外资企业也能参和等等.这样能覆盖最广大的受众群体,让读者觉得该新闻有用、可读.

结构清晰 论证充分

路透的这篇文章提到了中国的许多经济现象,从新闻由头PPP和地方债政策,到总体经济增幅放缓,再到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新低,以及基础设施项目交付率下跌,包罗万象,但是却都只是蜻蜓点水,既没有对近期政策的详细介绍、分析和评价,也没有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预判或者展望.

新闻由头PPP没有在第一时间被提出来,也没有花大篇幅介绍,而是藏在了文章的后半段.基建项目交付率下降的原因除融资难外,又提出了设计、拆迁、官员调动等等问题,并一带而过.

以上所述的种种使得文章读起来重点不够突出,结构不够清晰,可能导致信息并不能完全传递给读者,功亏一篑.

再看新华社的这篇文章,同样是以PPP为新闻由头,记者就第一时间介绍了什么是PPP,PPP项目在全国进展的情况如何,立刻帮助读者抓住了新闻的重点.

同样讨论政策推行后可能面临的难题和弊端,路透的浅尝辄止,只提到新旧融资渠道交替时可能遇到瓶颈,给重工业和建设领域带来连锁反应.

而新华社的文章则详尽得多.在第三个小标题下,记者首先分别指出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时的诉求不一致或将影响项目推进,然后指出双方应该如何转变观念把力往一处使,最后提到PPP项目还存在的规划不足,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为此正在做的努力.整篇文章架构合理,重点明确,信息量相当大.

综合上面的讨论,做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我们要发挥主场优势迅速、全面及深刻地为读者提供信息.除此之外,可以尝试设身处地为读者的阅读需求着想,让报道多添一点人情味和趣味,迁就读者的阅读习惯,设置问题并回答问题.同时还要跳出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尝试站在外国读者的立场上看新闻,多花力气将自己熟视无睹的现象和带有本国特色的事物和文化解释给读者听.这样,我们或许可以达到巷子再深酒香都能直达读者鼻端,更多地掌握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责编:谭震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人情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讽刺没有人情味的句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看暴恐事件对外报道
对于中国藏疆地区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西方媒体一概或明言或暗示,指为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诬称因汉人政权对藏族、维吾尔族实施利益侵犯和宗教迫害而致当。

如何对外报道好中国经济新常态
提要:2014年对中国经济的对外报道而言,也可谓分水岭,这一年,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对外报道如何向海外受众报道与经济新常态有关的重要财经新。

中国新闻对外传播和翻译
【摘要】对外传播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成功的对外传播不仅可以为我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也可以提升我国的国家软实力。在。

中国南海问题的对外报道策略与建议
[摘要]南海问题是中国崛起之路上遇到的尖锐而又复杂的问题,是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拦在我们家门口的一道坎。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历史的变迁、资源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