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后殖民论文范文写作 美学和史学观照后殖民批评新视野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后殖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8

美学和史学观照后殖民批评新视野,这是一篇与后殖民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后殖民论文参考文献:

后殖民论文参考文献

内容摘 要:后殖民批评力图在文学文化叙事和后殖民批评视角之间建立对位点,通过*文本的属性和文化生产的关系,对文学文本加以美学和史学观照;从后殖民批评的视角,阐释文学经典叙事中存在的帝国历史和殖民话语的关系,揭示文学叙事中所隐含的帝国主义和殖 义文化影响,对传统殖 义话语进行反思和批判.

关键词:美学和史学 观照 文学经典 后殖民批评 新视野

后殖民批评具有开阔的理论视野,“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文学本质问题,也从史学观点审视,达到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统一”[1].同时其“视野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本文中的‘文学性’,而是将目光扩展到国际政治和金融、跨国公司、超级大国和其它国家的关系,以及研究这些现象是如何经过文化和文学和转换而再现出来的”[2](“前言”P.4).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批评家对殖民地传统和文化的边缘位置、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关系、第三世界的精英知识分子的文化角色和政治参和、关于种族/文化/历史的“他者”的表述,以及后殖民时期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它侧重于分析后殖民话语中体现出的现存政治文化环境,其核心也是对“西方中心论”意识形态、对传统殖 义话语进行反思和批判,深刻揭示了文本背后隐含的不平等关系,以颠覆近代以来作为强势话语的西方中心主义,把后现代主义的批判视野拓展到更加广阔的空间.通过*文本的属性和文化生产的关系,对文本加以美学和历史文化观照,成为后殖民批评最重要的特征.

一、后殖民批评:文学批评新范式

《东方学》和《文化和帝国主义》是后殖民文学和文化批评实践的美学范本.《东方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范式的雏形,而《文化和帝国主义》则提供了后殖民文学批评的经典阐释模式.在《文化和帝国主义》著述中,赛义德对现代西方帝国主义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对西方19、20 经典的解读所进行的后殖民文学批评的具体实践,开始了他对于文学的文化政治观念体系的建构.在考察文学和殖 义、帝国意识、文化霸权,以及文化和帝国主义的“共谋”关系中,赛义德创造性地提出了解读西方文学经典的“对位阅读”.赛义德把他这种以考察文学经典和帝国实践之间的关系为起点,重新解读西方文学经典的批评方法称之为“对位阅读法”.赛义德的文化观、批评意识、文本理论及其后殖民文学和文化批评实践,形成了他独特的后殖民批评方法论体系.其独具匠心的“对位阅读”,在标准的学术和历史分析中增加了文学批评的新维度,并且成为后殖民文学批评经典阐释模式.

“对位阅读”源于音乐“对位法”概念.从音乐的角度来说,“对位法”以和声学为理论基础,即根据一定的规则以音对音,将不同的曲调同时结合,使各声部既和谐又相对独立,从而使音乐在横向上保持各声部本身的独立和相互间的对比和联系,在纵向上又能构成和谐的效果.从音乐创作来说,“对位法”又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14世纪,“对位”原意为音对音,亦即几个曲调的结合.15世纪,“对位”被认为是艺术化的音乐组合.15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准确地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是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对位法”成为音乐进行的要素,声部之间的平衡和协和成为当时复调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从18世纪后半叶起直到19世纪,主调音乐占优势,“对位”受到“和声”的制约,致使对位愈来愈和声化,对位仅成为一种装饰而已.到20世纪,作曲家们采取双调性或多调性的结合来加强其“对位”的效果.在组成“对位”时,更多地使用复杂的节奏组合及主题和变奏的技巧,就好像“对话”一样,主题在一个声部出现后又呈现于别的声部中.这时的复调音乐注重每个声部的旋律性、声部间所形成的对比和相互补充,因此没有所谓主次之分.因此,“对位”充分体现出的“多调性、对比性、对话性”成为现代复调音乐的主要特征.赛义德正是运用现代复调音乐思维并借用音乐创作中的“对位法”,创造了他的具有独特视角的西方文学经典解读方式—— “对位阅读”法(contrapuntal reading).在《文化和帝国主义》在这部著作中,赛义德选取了笛福、狄更斯、康拉德、福斯特、奥斯丁、吉卜林、福楼拜、巴尔扎克、加缪等数十位英、法作家以及意大利剧作家威尔第的《阿依达》(Aida,1871)这样的欧洲经典歌剧在内的数十部文学作品,以后殖民批评视角对其进行美学和历史的观照,考察文学经典和帝国实践之间的关系.对19世纪、20 世纪西方文学经典的重新解读和阐释,揭示西方文化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共谋”关系,构成了《文化和帝国主义》著作的主要内容.

对于以后殖民批评视角进行的文学阅读和分析,赛义德以复调音乐为喻为我们进行了形象的阐释:“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多声部乐曲中,各个主题互相替代,只给予某一个主题以短暂的突出地位.在由此而产生的复调音乐中,有协奏和秩序,有组织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来自主题,而不是来自作品之外的严格的旋律或形式上的原则.我认为,我们可以同样地阅读和解释英国小说.”[3](P.68)赛义德借喻音乐“对位法”对他的“对位阅读”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平等、秩序、和谐是其对位批评的核心元素.欧洲古典音乐大多是多声部的音乐,如果说旋律是横向进行的,和声就是纵向进行的,它强调多声部音乐的协调性,同时强调音乐在各种不同的调性上的关系以求得音乐的变化——如主题和变奏,其音乐特点就是强调和表现其整体性和融合性.赛义德将其“对位阅读”也看作是一种主题和变奏的技巧,以此在文学经典叙事和后殖民批评视角之间建立一个对位点,并通过这种“对位”视角重新解读西方文学经典,用以考察文学和殖 义和文化霸权、帝国叙事文本和殖民地抵抗文学以及文化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以这样的视角进行阅读,既能够注意到文学叙述中的宗主国历史,也会发现和统治地位话语相抗衡的其他历史,并发现历史所蕴涵的对立、隔膜以及相互影响.这样的对位阅读就象音乐中的“对位”,对位中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一种彼此依存并相互作用的关系.按照赛义德的观点,如果音乐可以用它的主题来进行分析的话,那么小说应该以它和帝国的关系予以分析,即从“所叙述的宗主国的历史”以及“和统治地位的话语抗衡的其他历史”的对位角度,重读和阐释“文化遗产”,即重读和分析那些作为主要文化形式的小说文本.在赛义德看来,小说作为重要的文化形式是殖民话语和霸权意识表述得最露骨的领域,尤其是小说对于形成帝国主义态度、参照系和生活经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赛义德在对西方文学经典进行独具匠心的“对位阅读”的时候,不仅关注宗主国的历史叙述,也十分关注被这种叙述压制的其他的历史叙述,同时也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抵抗”始终伴随着帝国主义的进程.其批评策略从历史和空间的角度,解读那些“沉默的他者”的反抗,从而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赛义德以其后殖民批评的独特视角,将文学文本中被排除或边缘化的历史现实重新引入文本,建立起文本和世俗社会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和揭示藏匿在文本中的意识形态话语.

结论:适合后殖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后殖民时期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后殖民有关写作参考资料推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