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范文写作 人文素质教育视域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9

人文素质教育视域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本文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杂志素质教育杂志社

【摘 要】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国古典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有十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譬如修身立德、仁民爱物、济世安邦、豁达通脱、志存高远等人文精神,和当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宗旨不谋而合.因此,在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挖掘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文内涵、讨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是日渐凸显的重要问题.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突出、弘扬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不仅会使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更会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古代文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02

一、问题的提出

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人文素质教育更是备受关注.其实,早在1998年高等教育司就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四有人才等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尽管教育理论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不同的解释,但多数学者一致认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兼具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即既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则有赖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具体实施.在高校教育领域,课堂教育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最基本的途径,而通识教育课程无疑是主要载体.

我们认为,在通识教育课程之外,专业基础课程也应该积极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专业基础课程,都在一定程度上蕴含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些都将是人文素质教育重要的教育资源和途径.而《中国古代文学》则是这样一门极具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古典人文精神独领 .即使在今天,中国古代文人身上的修身立德、仁民爱物、济世安邦、豁达通脱、志存高远、以和为贵、忠义孝悌等美好品质仍然熠熠发光,这些人文品质和当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宗旨不谋而合.鉴于此,如果能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弘扬这些优秀的人文品质,将会使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中国古代文学》如何积极响应人文素质教育的号召和有效承担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新契机和新机遇.

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文内涵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并没有关于人文精神的专门理论研究,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却十分强调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孟子·滕文公上》论述夏、商、周三代的学校教育时便指出:“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②也就是说,夏代的学校称作“校”,商代的学校称作“序”,周代的学校称作“庠”,三个朝代学校的宗旨是一致的,即都是用来彰显人伦的.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中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宗旨记载得更加清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③据朱熹考论,古人八岁时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④,大学教育的目的有三,一是彰显发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二是使百姓人民去旧图新,三是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可見,中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岁月虽逝,斯文不灭.中国古代文学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民族情感,是如今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现择其要点,简论如下.

(一)修身立德,重视品行

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对人格修养的培育,《大学》即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⑤“修身”,即砥砺品格、恪守节操,是对自我品行的修养,古人认为这是治理家庭、邦国的前提.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甚至认为修身立德是实现人生价值永垂不朽的最重要的方式,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⑥也就是说死而不朽的方式有三种,最受人崇敬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提出真理.由此足见诚心正义、修养品行是古人立身的第一准则.

修身立德的人文品质不仅体现在古典文献的理论著述中,更体现在古人的行为风范之中.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人文祖师,他仁民爱物,一生致力于“仁”、“礼”的研究和发扬,座下弟子三千,无不受到他的言传身教.孔子曾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周游列国以提倡和推行“仁爱”,虽然并不为当世所接纳,但他确实为后世子孙树立了好学不倦、安贫乐道、忠厚儒雅的君子风范.又有孟子舍生取义,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爱学说,使之施行于政,形成了完整了“仁政”理论.孟子的仁政学说轻君而爱民,但最根本的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⑦的大丈夫精神.孔孟二夫子已逝去千载,但他们的浩然正气却长存人间,并随岁月积淀,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和骨髓,是后世士大夫的人格标杆和表率.

身正德高者往往受到世人的崇敬和追慕,颜回好学、曾子孝母、柳下惠坐怀不乱、尾生守信等,均是流传千古的美谈.而背信弃义、德行浅薄者向来为人所唾弃,譬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赵高指鹿为马、秦桧陷害忠良等丑恶行径历来造人诟病.可以说,追慕高义、摒弃恶行,是中国古人重视美好德行的又一重要表现.

(二)立志高远,追求不朽

少有壮志、信念坚定,奋发进取、追求卓越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激励人心的人格力量,也是中国文人反复歌咏、尽情表达的重要主题.孔子教诲弟子们时曾说自己“十有五而有志于学”,即孔子十五岁便立志笃学,且学而不厌,以致由于苦读而多次翻断了编连竹简的牛皮带子,这便是“韦编三绝”的故事.即使到了晚年,孔子依然笔耕不辍,先后整理了《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多部经典,是当之无愧的人文祖师.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向来被认为是一位悠然淡泊之人,但他在晚年的《杂诗·其五》中也曾热烈地歌咏少年的壮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要之,实现人生价值、奋发有为是古代士子的普遍追求,他们往往年少时节便立下大志,并努力奋进,这是古代士子实现人生价值最基本的途径.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素质教育视域中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视域中,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说是做好素质教育,进行好体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效综合素质人才培育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如今,。

生活即教育视域下的初中作文教学
摘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主要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出发,总结了兴趣引领、阅读引导、创新指导等做法,以便达成所追求的作文教学目标。关键词:作文教。

基于民族教育视域分析高校民族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摘 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而在当前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正在面临着发展和生存的困境,应该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

转型背景下传媒类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传媒专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地方高校开设相对较晚,各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差别较大;作为文化素质课中的古代文学更是存在缺乏统一指向、教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