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行船论文范文写作 中国古代行船更数考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行船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8

中国古代行船更数考,关于免费行船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行船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行船论文参考文献:

行船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文明论文中国古代建筑论文中国畜牧杂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提要:中国古代航海过程中,“更”是一个重要名词,和针位、航线标志物及天星共同构成安全航海的几大要素.因此,将中国古代对“更”的相关记载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正确解读古代更路簿和海图,有其必要性.在此,欲从“一昼夜为十更”、“定更之法”、“更数应用”和“更数今读”等方面作一论述,希望能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注意和重视.

关键词:中国古代航海更

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解释:“更:夜里的计时单位,一夜为五更,每更约二小时”,在此,“更”无疑是我国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每更时间约为两个小时.之后,“更”从陆地走向海洋,出现了“夜五更,昼五更”、“更者,每一昼夜分为十更,以焚香支数为度”的记载,在流传于世的更路簿和航海图中,“更”更成为一个重要的航海术语.于是,在研究航海史过程中,对“更”是一个什么单位、古人如何以“更”引航和每“更”几里等方面做出了各种不大一致的解释,这对研究中国古代航海史是个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注意.

一、一昼夜为十更

对于“一昼夜为十更”,古人多有记载,如“一日一夜定为十更,以焚香几枝为度”“舟人渡洋,不辨里程,一日夜以十更为准”;“海道不可以里计,舟人分一昼夜为十更,故以‘更’计道里”;“盖海道不可以里计,舟人分一昼夜为十更,故以更计道里”.以更计程,是我国古代航海经验的结晶,受到先贤的关注,并有过诸多探讨.

范中义、王振华在《郑和下西洋》一书和《对(郑和航海图)中“更”的略析》一文中认为,“更”在“一昼夜分为十更”中为计时单位,而在更路簿和航海图中则为计程单位,类似此说者尚有韩胜宝的“中国古代航海船舶航行中是用‘更’数多少作为航行距离的计时和计程单位的.从计时角度来说,每一昼夜为十更;从计程角度来说,每更有60里.因此,‘更’不仅是计时单位,还包含航行的里程”、南炳文、何孝荣的“在航海中也用更计时,但它不仅用于夜间,而且也用于白天,一昼夜分为十更.此外,在行海中还用‘更’来指称在一更的时间里船只在标准航速下航行的距离”等等;此外,孙光圻、王莉和郭永芳等认为的“更”“是时间和空间统一的计量单位”;向达认为“中国古代航海上计里程的单位是更”;朱鉴秋亦在《海图学概论》一书和《我国古代海上计程单位“更”的长度考证》.一文中将“更”定为海上航行的计程单位,即船舶在一更时间内的航程;徐玉虎在《郑和时代航海术语和名词之诠释》一文中认为“更”为海舶航速的计算单元.陈希育在《中国帆船和海外贸易》一书中则认为“更”有三种含义,“第一种表示时间,一昼夜等分为10更:第二种表示速度,即一更时间里船速是多少里;第三种表示里程,这是从速度引申来的”.

综上,我们知道,更路簿和海图等文献记载中的“更”为计程单位得到普遍认可,而对于“一昼夜为十更”中的“更”包含什么内容却有不同说法,相当一部分人倾向于将其解读为时间单位,即2.4小时.这大概是受“一昼夜”这几个字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昼夜二十四小时似乎已为常识,不须任何说明,因此,将一昼夜等分为十更之后,一更2.4小时也就顺情顺理了.但这里的“一昼夜”和陆上一样仅仅是一个的时间单位吗?愚以为不然.

如前所引,这“一昼夜为十更”乃舟子所分,而舟子脑中的“昼夜”不仅是一个时间单位,还是一个计程单位.在“更”进入航海世界之前,航海书籍如《岭外代答》、《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都是以时间来计算航程的.《岭外代答》记:“诸蕃国之入中国,一岁可以往返,唯大食必二年”;《诸蕃志》有“自泉州舟行顺风月余日可到”.《岛夷志略》亦有“自泉州二昼夜可至”澎湖的记录;《瀛涯胜览》有“福建福洲长乐县五虎开舡,往西南行,好风十日可到”占城国;《星槎胜览》有“十二月于五虎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至占城国”,“自占城顺风十昼夜可至”暹罗国,“自占城顺风三昼夜可至”真腊国等;《西洋番国志》有“自福建长乐县五虎门开船,往西南行,好风十日可至”占城国,“自占城开舡,向西南行,顺风七昼夜至新门台海口,入港方到”暹罗国.这些用以计程的时间单位,从“年”、“岁”到“月”再到“昼夜”、“日”,虽有一个从大到小的变化过程,但都是在“顺风”、“好风”、“利风”的条件下的时间单位.而“更”则为这些时间单位的升华,同时包含了时间单位“昼夜”和速度单位“利风”,正所谓“如欲度道里远近多少,准一昼夜风利所至为十更”,因此清时郁永河如是说:“海洋无道里可稽,惟计以‘更’——分昼夜为十更.向谓厦门至台湾,水程十一更半;自大旦门七更至澎湖,自澎湖四更半至鹿耳门.风顺则然;否则,十日行一更,未易期也”,亦因此方有“验风之迅缓,定更数之多寡”这一定更之法.

二、定更之法

“更”进入航海世界后,合时间和速度而成为一个航程单位,即一更等于2.4小时乘于利风时船的速度.在这个公式中,2.4小时可依更香、沙漏等海上计时工具而定,如能将利风时的船速固定下来,更数即可随之而定,因此古人通过“木片测速法”将航速具体化,从而实现以更计程.

对此木片测速定更法,史籍中记载颇多,兹试举如下:

船在大洋,风潮有顺逆,行驶有迟速,水程难辨.以木片于船首投海中,人从船首速行至尾,木片和人齐至,则更数方准.若人行至船尾而木片未至,则为不上更;或木片反先人至船尾,则为过更,皆不合更也.

持木片一块,在船头放于海中,人即疾趋至船尾,其木片亦即并流至船尾者,此其气力相称,即可随漏以计更矣.

更者每一昼夜分为十更,以焚香枝数为度,以木片投海中,人从船面行,验风迅缓,定更多寡,可知船至某山洋界.

凡行船先看风汛急慢,流水顺逆.可明其法,则将片柴从船头丢下和人齐到船尾,可准更数;

凡行船先看风汛顺逆.将片柴丢下水,人走船尾,此柴片齐到,为之上更,方可为准.

如上,这个方法有两个先决条件,即要懂得风汛缓急和流水顺逆,而风汛缓急是这个测速法的目的,流水顺逆是测试时的客观条件,人必须依此采取不同的行走速度,或疾行、速行,或走.下面试分顺流和逆流两种情况对这个测速法进行解读.

船只顺流行驶时,船只和木片前进方向相同,船只航程为木片流程和人行程之和.如以人行速度为V人1,木片流速为V木1,船只航速为V船1,人行至船尾的速度为t1,据准更时“人和木片齐至船尾”之法,则准更时:

V船1*t1等于V木1t1+V人1t1等于等于>V船1等于V人1+V木1

逆流行驶时,由于船只和木片方向相向,因此船只航程和木片流程之和为人之行程.如以人行速度为V人2,木片流速为V木2,船只航速为V船2,人行至船尾的速度为t2,据准更时“人和木片齐至船尾”

结论:关于对写作行船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行船的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论主观主义对中国古代法律影响
摘 要:中国古代法律与当代法律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现代真正实现了法律上的人人平等,而古代法律是统治者个人的统治理念。法律中的主观主义即在处理法律问。

中国古代民法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法制建设均采用刑主民辅、刑民不分的编纂形式。历朝历代的法律规范中刑法规范都较为发达,而忽视了对于私权益的保护,即民事立法意识。

结合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师德养成
摘 要:加强师德建设,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师德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其内涵也非一成不变,我国传统。

中国古代管理哲学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变革影响
摘要: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借鉴中国古代管理哲学的经典思想,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变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古代管理哲学;财。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