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山海经论文范文写作 山海经•东山经地理新释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山海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7

山海经•东山经地理新释,这篇山海经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山海经论文参考文献:

山海经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新技术杂志地理教育期刊新课程导学期刊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提 要:本文在前人考证《山海经•东山经》地理方位的基础上,修正了其中误考的部分,补释了部分山水.修正后的《东山经》地域和战国时齐国盛期的疆域吻合.本文认为,如同《山海经•山经》其他各部分一样,《东山经》和战国政治形势有关,其原始作者可能是齐国政府,《东山经》4篇的地域划分和选择也和齐国的政治地理有关.

关键词:山海经 东山经 齐国

《山海经》由《山经》、《海经》两部分组成,《山经》、《海经》中虽然都描述了不少怪物,但是《山经》的主要内容是山的名称、道里及其间所出河流、矿产、生物,因此学界一致认为《山经》是地理学著作.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后曰:“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言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司马迁之后的很多人也把《山海经》当作小说书,而忽视其地理书的性质.晋郭璞是第一个给《山海经》详细作注的人,但他的注解中有很多地理错误.隋唐以后,认真研究《山海经》的人很少,直到清代才受到乾嘉学者的关注.阮元给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作的序中说:“吴氏(按:指吴任臣)《广注》征引虽博而失之芜杂,毕氏校本于山川考核甚精,而订正文字尚多疏略.今郝氏究心是书,精而不凿,博而不滥.”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代表了古代《山海经》地理研究的最高水平,郝氏的《笺疏》虽然考证面广,但在地理上没能超出.清末吴承志的《山海经地理今释》是第一部专治《山海经》地理之书,但谭其骧在《论〈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中说,吴氏的书刊布五六十年也没有学者理会,只有郑德坤批评吴氏的根本错误是在古人粗浅的地理知识中寻求文明人的知识.其实吴氏的错误不仅在此,他经常臆改原文以求解,触犯考据学之大忌.吴承志后治《山海经》地理者首推谭其骧,多有力作. 但是《山经》地理考释还有可以补正之处,近来笔者对《山经》的《南山经》、《西次三经》地理作出重新考证, 本文专门考释《东山经》地理.

一、《东次二经》方位补释

《东山经》首篇起自临淄西南(今淄博东),西迳长白山,又南至泰山汶河.首山出食水,毕沅以为时水,则首山在临淄西南.次山出湖水,毕释为巨淀湖水.第三山出 水,毕释为淄水,谭其骧说此山为旧博山县东南岳阳山.第八山出泺水,见于《春秋•桓公十八年》,杜预注:“在济南历城县(今济南市)西,北入济.”谭其骧先生已指出泺水即今小清河上源,岳山是泰山的一个支脉.第十一山泰山即今泰山,所出环水见于《水经注•汶水》,原文所说环水东流注于江的江应为汶,同样,其南的竹山“敦于江”的江应为汶.

《东次二经》紧接上篇,首山空桑山在曲阜北,古书多有记载,参见谭文.其南十五山应在鲁、邹、滕、邳一线,但其中有很多前人未释或误释.

第三山峄皋山,“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谭其骧疑为今山东省邹城的峄山,也即《禹贡》徐州“峄阳孤桐”峄山.但《汉书•地理志》东海郡下邳县云“葛峄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据《水经注•泗水》所述,葛峄山在今睢宁县古邳镇西,谭其骧以为这个葛峄山是第四山葛山、第五山葛山之尾.按:第三山峄皋山为峄山可信,激女水即《水经注•泗水》中的漷水,此水出自峄山,激字古音为见母,女字古音为鱼部,漷字古音为见母铎部,激女合音和漷相近,鱼(a)、铎(ak)对转. 但是邹城的峄山和邳州的葛峄山离得很远,而原文峄皋山、葛山则是前后相连的两座山,所以葛山不可能是古下邳县西的葛峄山,葛山具体地点无考.

第六山“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枬,其下多荆杞.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黄水即祊河,黄、祊音近,今日南方很多方言还不能区分声母的f、h.祊河在现存史书中出现较晚,但是祊地在《左传•隐公八年》中就有了,所以祊河一名很可能早就有了.则杂余水是祊河上游,余峨山是今枣庄市山亭区东部和平邑县的分水岭.《左传•哀公六年》吴军伐鲁路线是武城、东阳、五梧、蚕室、泗水,《春秋•哀公二十六年》说哀公从越国回来,“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武城(即南武城)在今平邑县祊河近源处的魏庄乡武城村, 东阳应在祊河近源处,因在分水岭的东面,所以叫东阳,五梧就在《山海经》余峨山附近,余、五上古音都是疑母鱼部,双声叠韵,我、吾是同源字,都是疑母,鱼、歌旁转,所以五梧可以通假作余峨,二者为同源地名.余峨山和五梧是沂河、祊河和泗水间的要道,所以《山海经》记载了余峨山.

余峨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犰狳.”今日中国人把特产于美洲的一种哺乳纲贫齿目的野兽也称为犰狳,因此有些人武断地以为《山海经》记载到了美洲,其实这是一个误会.犰狳特产于美洲,远隔太平洋的中国当然从来没有,所以《山海经》里的犰狳肯定不是美洲的那种野兽.只不过是近代的中国人刚刚了解到那种美洲野兽的时候,觉得那种野兽有些像《山海经》里的犰狳,便拿了“犰狳”二字来翻译那种野兽的外文名字.好比现代中国人称呼一种产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野兽为狒狒,但是先秦的《逸周书•王会》里记载的狒狒却是一种中国西南地区的野兽,二者也是毫无关联的.这是翻译者为了不另造新词而直接“古为今用”,殊不知他们的一时的方便带来了后世某些人考证的误会.

第九山卢其山出沙水,南流注入涔水,谭其骧未释.我认为涔水应为承水,上古音中,承为禅母蒸部,涔为从母侵部,禅从邻纽,蒸侵通转,《汉书•地理志》有承县(治今枣庄市峄城区西), 承水今仍然称为峄城大沙河,这是其上游古称的下延,则卢其山在今枣庄市山亭区东南.涔水(峄城大沙河)下游已被后世改造为运河的一部分.

第六山和第九山之间还有第七山杜父山、第八山耿山,这二山必在山亭区东部,则第六山余峨山应该在山亭东部偏北,杂余水在今平邑县西南.依据第九山的位置,第十山应该在今枣庄市市中区.从第十山姑射山“又南水行三百里”到第十一山北姑射山,这段水路就是上文的涔水.第十二山、十三山在今枣庄市台儿庄区东南部到邳州市西北部一带.

第十四山缑氏山出原水,东流注入沙泽.此山在第十三山碧山之南,已经进入今邳州市境内.《水经注•泗水》:“又有武原水注之,水出彭城武原县西北,会注陂南,迳其城西等武原水又南合武水,谓之泇水,南迳刚亭城,又南至下邳入泗,谓之武原水口也.”武原水很可能就是原水,此水合武水后也称武原水,所以合武水前一段很可能本名原水.武原县在今邳州市西北部,古时的武原水即从邳州西北山区发源,东南流入泗水.后世此处地理变化很大,徐州以南的泗水已变为废黄河,武原水被改造为运河的一段.

《东次二经》最后的第十七山 山,南临 水,东望湖泽.谭其骧以为在濉水边上, 字和濉字无论是字形还是读音都不接近,说 水和濉水有关是没有根据的. 水应该是沂河,《说文》没有 字,可能因为此字只出现在《山海经》中,所以许慎不收.此字读音可能从垔,上古音中,垔字读[iən],沂字读[ngiən],叠韵,且影、疑邻纽,读音很接近, 水即沂水.古时沂水在下邳县城(今睢宁县古邳镇)注入泗水,今古邳镇北突出的山丘只有一个岠山,所以 山很可能是岠山.如读音同甄,则 水应为《水经注•泗水》的丁溪水,上古音中,丁为tyeng,甄为tjiən,端、照准双声,读音相近.《水经注•泗水》:

泗水又东南流,丁溪水注之.溪水上承泗水于吕县,东南流,北带广隰,山高而注于泗川.泗水冬春浅涩,常排沙通道,是以行者多从此溪.即陆机《行思赋》所云:乘丁水之捷岸,排泗川之积沙者也.

结论:关于对写作山海经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山海经异兽图实力排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的整合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不能受教材的拘束,而应擅长教材的创造性运用。按照课程标准,优化整合教材,使课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

初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体会
随着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思想的转变应是先导。

谈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活动教学艺术
摘 要:通过近年来对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各地的地理教师不管是针对地理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围绕新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研究与教学评价方面,均收获了深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