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岑仲勉论文范文写作 陈寅恪和岑仲勉关系小考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岑仲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1

陈寅恪和岑仲勉关系小考,这篇岑仲勉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岑仲勉论文参考文献:

岑仲勉论文参考文献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国际关系论文中美关系论文题目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近人论及陈寅恪与岑仲勉关系,多从正面立论,强调二人学术风格虽异,但学术交情正常,只从一般学术风格着眼,对于陈、岑两人思想的细微处较少留意.蔡鸿生《仰望陈寅恪》中《康乐园“二老”》一节是较早将陈寅恪和岑仲勉做比较的文章.项念东《二十世纪诗学考据学之研究——以岑仲勉、陈寅恪为中心》一书将他们两人学术分歧及相关评述均作了讨论,但对他们思想变化的微妙处,尚未察觉.现结合新见史料,略作解释.

陈寅恪最早提到岑仲勉是在给陈垣的一封信中.1933年12月,陈寅恪读了岑仲勉在《圣心季刊》上的文章,复函陈垣,信中说:“岑君文读讫,极佩,便中乞代致景慕之意.此君想是粤人.中国将来恐只有南学,江淮已不足言,更不论黄河流域矣.”

陈、岑具体相识时间,大约在1938年间.岑仲勉回忆:“一九三八年入滇,维时研究所图书在途,供读者只随身零本,月间在昆明青云街靛花巷初与陈寅恪兄会面,渠询余近状,余以拟辑唐人行第录对.”

1949年前,陈、岑关系是正常学人关系,二人关系发生变化是1950年后.

陈寅恪对岑仲勉思想的变化虽不认同,但对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依然尊敬.《元白诗笺证稿》之《七德舞》及附录《白乐天之先祖及后嗣》等篇中始终保留对岑仲勉文章的引证,黄萱藏书中还有岑仲勉《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由此可见陈寅恪很留意岑仲勉的研究工作.

陈寅恪对岑仲勉思想变化的意见,主要源于岑仲勉《隋唐史》中趋时变化且处处对陈寅恪的批评,这可以通过陈寅恪当年一首旧诗看得出来.此诗以《经史》之名流传,但最初的诗题为《有感》(我*有一册罗孟韦家流出的陈家旧诗抄本),全诗如下:

虚经腐史意何如,溪刻阴森惨不舒.

竞作鲁论开卷语,说瓜千古笑秦儒.

关于此诗写作时间,有两说.清华版《陈寅恪诗集》系于1949年至1950年之间,三联版《陈寅恪集·诗集》系于1951年至1952年之间.周一良、朱新华判断为1950年或本年暑假稍后.

我曾认为本诗作于1951年后,并以为此诗是对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社论《应该重视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感慨.当寻到今典以后,可说这个判断完全错了.本诗是对岑仲勉《隋唐史》的感慨,时间当以周一良、朱新华判断较合情理.

1950年1月,岑仲勉完成了他在中山大学的讲义《隋唐史》,先以油印形式在校内流传,1954年高教部印出供全国高校内部交流,1957年由高教出版社公开出版.

岑仲勉1949年后的学术研究中,喜引时人论述,比如郭沫若、斯大林等,思想观念多有趋时之论,如讲唐代“门第之见与郡望”一节中说:“犹兹今时土改,旨在铲除剥削,地主如能劳动自活,政府并未尝加以摧抑也.”岑还喜欢现学现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比如《隋唐史》讲义附录中即有“试用辩证法解说隋史之一节”.岑认为“实则一切现象,属自然的或人事的,无不可应用辩证法以观察其因果”.文后,岑仲勉又引了列宁一段关于辩证法的论述以及其他时论.附录二“论隋亡之必然性”,开始即讲:“唯物论辩证法范畴中有所谓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是不可避免地要从事物本质、本身发展出来的现象、事变.偶然性是可有可无的现象,在其一般总过程上说,并不由现象的本质、本身生出来的现象,但可以说是出现于两个必然事变现象的交叉点上.”

众所周知,岑仲勉《隋唐史》讲义中对陈寅恪的许多观点多有驳论,金毓黻《静晤室日记》中说《隋唐史》“有意与陈氏为难,处处与之立异”.

陈寅恪的独立思想向为人知,他给科学院的答复即为明证,他不信辩证法.在同一大学同一系,岑仲勉《隋唐史》講义中对辩证法的推崇,陈寅恪不会不知.

吴定宇《守望:陈寅恪往事》对卞孝萱1958年批评陈寅恪事,虽隐其名,但出语严厉,此事件其实也涉及陈寅恪和岑仲勉关系.

1958年8月17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第二百二十二期刊出卞孝萱文章《与陈寅恪先生商榷“连昌宫词”笺证问题》,1958年12月28日《文学遗产》第二百四十一期又刊卞孝萱《对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的一些意见》.近年随着当年文人往来书信的披露,人们得以知道这些文章当时完成的细节背景.2016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图录中有一封岑仲勉致卞孝萱的信,从中可看出岑仲勉和陈寅恪关系的一个侧面.原信不长,全文引述如下:

孝萱同志:

承示大著,持论甚稳.寅恪兄作品细针密缕,自是不易几及,然有时设想过曲,遂流于泥.拙对《连昌宫词》无何研究,特述鄙见以酬下问:

1.钱氏之说,似比墨庄进一步,批评时或当分开,不应等而视之.

2.陈引乐史之文,意是而言疏,引文后如加一句“当本自旧说”便甚明白.

3.潭峻如能改五为六,那今皇字亦似应连类而改,又肃、代、德、顺,恰五十年,亦参改,陈说显站不住.玄宗死后(宪、琮死在前)加入赠帝惔,可能凑足六数,但太勉强.究不如说不学无术者,以集名“长庆”,妄改为六,似较近.

4.陈意认“閗”才是正字,“枓”也是别字,且俞注应作“閗栱、枓栱”,今略去“閗”字,会遭到陈之反诘.(即是俞也不知“閗”为合).

年谱承赐阅,怕无何补助,但也愿安承教也.此候撰祺.

岑仲勉 六、廿一.

原作璧

由岑仲勉信中可知,岑仲勉虽对陈寅恪保有尊敬,但具体意见均为否定陈说,帮助卞孝萱驳陈寅恪.由1958年8月17日《光明日报》刊出卞孝萱文章《与陈寅恪先生商榷“连昌宫词”笺证问题》时间推断,大体可以得知,此信写作时间应是1958年6月21日.当时卞孝萱在北京工作,他写完此文后,曾寄远在广州的岑仲勉征求意见,岑信即为此而复.但证之后来公开刊出的《与陈寅恪先生商榷“连昌宫词”笺证问题》,可以发现,岑的意见多数被采纳,虽未直接出现岑信原话,而将原稿中岑指出过的问题删除了.卞文完成后能想到先寄岑征求意见,可以判断卞深知岑与陈在学术上的分歧.

结论:关于岑仲勉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岑仲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陈寅恪听书
陈寅恪晚年,双目视力变得极弱,几近失明。授课之余,他的读书方式只能是“听书”。执教岭南大学时,助教黄萱为他诵读清代女子陈端生写的《再生缘》,此。

陈寅恪: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主题导语】陈寅恪海外留学18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闻名遐迩的学者。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

我们的父亲陈寅恪
【推荐理由】关于陈寅恪的书虽说出了不少,但以女儿的身份回忆父母双亲,秉笔实录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和感受,这是第一部。在这本书里,陈流求、陈。

叔公陈寅恪笃定务实,安心治学
陈寅恪被誉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他的侄孙陈贻竹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我和叔公相处的时间很短,那时叔公的双眼已经失明了,但是在我心里,他却是独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