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关键论文范文写作 初中思想品德课助学案编写三个关键助点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关键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7

初中思想品德课助学案编写三个关键助点,本论文可用于关键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关键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摘 要:助学案的实施,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平台.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在编写助学案过程中,需要强化三个环节:第一,“助”理清知识脉络体系;第二,“助”掌握基本知识点;第三,“助”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组织与实施;助学案;自主探究

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改革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方为落实新课程理念、达成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助学案”,以“助学案”代替传统的“教案”,就是探索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新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尝试.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助学案”的必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求中学生掌握和理解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等基本常识,了解社会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等知识内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特殊性,学会分析社会生活和人生征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这决定了初中思品课是一门集知识性、科学性、社会性和生活性为一体的学科.就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生活体验、认知规律和社会阅历而言,要达到思品课提出的要求,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杠杆”,借力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标准、达成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单纯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智力与体力,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1]传统的“教案式”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了教师的“教”,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价值,不利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助学案,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组织和实施模式,则可弥补传统“教案式”教学模式的不足.

助学案,重在“助”学,是基于学生主动解决和探究问题,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和实施教学.以助学案主导课堂,实现了从着眼于教师教,到着眼于学生学的转变;从着眼于教师主体,到着眼于学生主体的转变;从着眼于教师“教给”学生知识,到着眼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转变.助学案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学生自主性探究,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并主导课堂动态性发展的教学主旨,基本达成了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革要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动态性为特征,积极谋求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课堂”的要求.

达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实现课堂组织的有效性,实施“助学案”,无疑就是这个有效的“杠杆”.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助学案编写的三个关键“助”点

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为主,这是助学案实施的本质所在.基于这一本质,助学案的编写过程中需要教师研究学情、研究教材,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笔者认为初中思品课的助学案应强化三个关键“助”点,即“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1.“助”理清知识脉络—第一个关键“助”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总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任务.”[2]实施“助学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需要学生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总体布局,学会系统地把握课程结构,掌握课程的总体脉络.

就初中思品课的结构而言,每一单元都是一个大的知识体系,每一课都是对该知识体系中一个分支的演绎,每一课时又是对一个更小分支的详细解读.理清知识脉络,方能理解单元之间的层层递进、课时之间的前后承接,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实现系统化和综合化.

在“教案”主导的教学模式中,对知识的梳理是教师拿着“指挥棒”指挥学生完成的.助学案的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将梳理知识脉络的“指挥棒”直接交到了学生的手中,教师从“指挥员”变成了“裁判员”.要实现此“助”,教师需要交给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的方法和工具.如列表法、知识树、知识框架图等.

知识树、列表法、知识框架图都是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和梳理某一门知识、某一类知识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知识的支离破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点的整合,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堂中采用这些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也会得心应手.

在初二思品上册第10课《人生与责任》的助学案中,笔者以“知识树”的形式编写了课前预习的知识脉络部分(见图一).首先,将课堂“人生与责任”作为树干;其次,依据课程设置,将“人生与责任”这个树干分成三个“分支”,即责任无时无处不在、责任是多重的、责任是相互的,这一部分内容在知识树中是以留白的形式出现的;最后,再进一步详细“分支”,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究责任的这三个特点.

“知识树”中的“留白”,是学生手中探索的“指挥棒”,指引着学生去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与脉络,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空间.

2.“助”掌握基本知识点—第二个关键“助”点

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都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评价方式.在这几种评价方式中,考试无疑是学生最有直接感受且最习惯的一种评价方式.

初中思品课是考查科目,并且是以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查的.这种模式造成了很多学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思品课的基本知识点,甚至有某些学生认为只要在考试时认真翻书就一定能够顺利达标.这种态度使得学生对思品课的基本知识点一知半解甚至知之甚少,以至最终影响了其对理论知识的深层挖掘与情感态度上的升华.

结论:适合关键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你最关键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中学生自主先学引导策略
摘要 :作为“学案导学”模式的基本环节第一步的“自主先学”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本人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找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先学”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艺术
“如果没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环节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巧妙,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究
现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是加快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人生。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究
思想品德是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它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