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间作论文范文写作 玉米—黄豆间作生物多样性栽培集成技术探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间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8

玉米—黄豆间作生物多样性栽培集成技术探析,本论文可用于间作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间作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间作论文参考文献:

间作论文参考文献 生物技术导论论文生物多样性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生物技术论文

摘 要 阐述了玉米—黄豆间作生物多样性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地位及作用,根据各间套作物生物学特征特性和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结合玉米—黄豆间套作复合群体的特点,探索出复合群体条件下玉米、黄豆的栽培技术,包括合理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生态保护、资源和谐利用,以及后续茬再应用等内容,以期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黄豆间作;现状;生物多样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061-02

云南省昌宁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最高海拔2 875.9 m,最低海拔608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境内年平均气温14.9 ℃,极端最高气温40.4 ℃,极端最低气温-6 ℃.年平均降雨量1 259 mm,无霜期253 d,山区面积97.05%.昌宁县绝大部分地区适宜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生长.东部及中部约70%的温凉山区、半山区适宜种植茶叶、核桃、烤烟.南部及西部20%的低热、温热河谷区除粮食作物外适宜发展甘蔗、西瓜、香蕉、芒果等亚热带水果及冬早蔬菜.全县烤烟、冬早蔬菜各6 666.67 hm2左右,粮食种植面积在4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土壤结构变化,肥力衰退,病虫严重,单产降低,品质差,产业争地.玉米—黄豆间作技术是生态农业思想成果运用的具体展现.该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昌宁县稳定粮食产量、农业增收的主要措施.

1 玉米—黄豆间作发展现状、地位及作用

1.1 发展现状

玉米—黄豆间套作技术是昌宁县农业生产普遍使用的方式.到目前为止,生产上仍然普遍存在着技术运用粗放、间作方式不规范、作物套种比例搭配和间套时间选用不合理、技术开发运用滞后等问题,致使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阻碍,作物单一化种植现象仍然突出.由于种植作物种类单一,作物病虫草害增多,作物抗性降低.另一方面,人们为获取高产,不断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导致土壤板结,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因此,农业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阻碍着旱地生态农业的探索发展.

1.2 地位和作用

间套轮作是克服上述各种问题的主要措施.从了解不同作物生物学特征特性,以及作物健康生长发育对土壤环境、营养、光、温、气、热、凉、荫、湿等要素要求入手,逐渐总结出以生物多样性为原理,用和谐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加强间套轮作技术深入广泛应用,促进了昌宁县旱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逐渐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玉米—黄豆间作技术的有效应用,对其他新兴蔬菜、药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更加丰富完善了生态农业的内涵,生产出许多优质丰富、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品和商品,打造出一批各具区域特色的产业化新亮点.

近年来,全县年均旱地种植玉米面积14 666.67 hm2,常年间套作面积占71.0%左右.2016年旱地间套作14 260 hm2.其中玉米—黄豆间作3 780 hm2:玉米—魔芋間作3 573.33 hm2;玉米和烤烟—甜脆豌豆套作4 126.67 hm2;其他瓜豆类间作2 780 hm2左右.这表明玉米—黄豆间作占据着昌宁县在旱地间套作方面的重要地位.经调查,该项技术的运用能平均增加黄豆产量453 kg/hm2,以单价5.33元/kg计,增加纯收入2 414.49元/hm2.

2 玉米—黄豆间作复合群体特点

2.1 复合群体单要素生物学特征特性

玉米植株高大、叶片展开、趋光性强、无主根、根系80%集中分布在耕作层中,根系开展度40~50 cm,光合效率高.

黄豆根系主根深可达1 m以上,侧根展开度可达40~60 cm,根瘤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氮进行同化利用.植株较矮、较耐阴凉、耐旱、耐瘠、光能利用率强.

2.2 复合群体单要素需肥规律特性

玉米重氮钾、对磷敏感(N∶P∶K等于18∶6∶8),需肥量大,苗期对氮、磷、锌敏感,中后期对氮、钾肥敏感,不耐瘠薄,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和钙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到微酸性土壤种植为宜.

黄豆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以富含有机质和钙质、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酸性到微酸性砂性土壤为宜.黄豆对磷钾反应敏感、喜钼.

2.3 生物多样性原理

2种组合单元作物形态特征特征差异大,养分需求差异小、共生期较长,物候期相近,生态环境要求和生理特征特性互补性强.建立间作复合群体后透光状况改善,光截获提高,消光系数下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复合群体间空气流动加快,湿度、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和时长增大,光合产物积累增加,发病风险下降.地表覆盖面增大,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水、气、热状况改善,土壤养分利用率提高,土壤盐渍化趋势风险降低.

3 生物多样性栽培技术

3.1 种植方式

3.1.1 分带种植.在1.3~1.5 m距离内分别建立玉米—黄豆间作带,形成分带种植复合群体.一般推广玉米种植大行垄距1.4 m,垄面宽0.7 m,按小行距30 cm、株距23~25 cm规格带状种植玉米5.70万~6.15万株/hm2.然后在每垄玉米种植带之间平墒种植2~3行黄豆,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规格为30 cm×16 cm或20 cm×20 cm穴距以正方形或三角形种植,每穴播种2~3粒种子,播种7.5万~9.0万穴/hm2.分带种植的,宜选择错期适时播种,提高间种质量,套作黄豆收获后利于后续套作.

3.1.2 同垄种植.以行距为0.7~1.0 m单行种植玉米,株距分别为20、25 cm,密度分别为4.95万、5.85万株/hm2,在玉米种植垄两侧以16~20 cm穴距和玉米种植穴错位种植.优点是肥料互补性强.和分带种植相比较,表现为复合群体内部空气流动小、温湿度高、昼夜温差幅度小;另外,可种植黄豆穴数少、管理不方便、黄豆采光条件较差、产量低,黄豆收后续套作困难.同垄种植的,播种时间上可选择同期、错期播种2种方法.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间作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套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对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玉米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粮食在我国粮食市场上销售较为稳定,近年来需求还在不断的上升。。

幼龄果园间作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措施
摘 要: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良好的药用价值,对马铃薯栽培技术展开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幼龄果园间作套种马铃。

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应用
摘 要:玉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养殖行业对于饲料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对于玉米粮食的总体需求呈现逐渐上升趋。

玉米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
摘 要: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新技术与设备不断更新,农作物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逐步提升。作为主粮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玉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