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测度论文范文写作 海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贫困测度和经济增长益贫性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测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2

海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贫困测度和经济增长益贫性,这篇测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测度论文参考文献:

测度论文参考文献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金融经济杂志社生态经济论文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摘 要:本文利用FGT贫困指数分析了海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贫困的动态演化特征,并借助减贫的收入、分配弹性以及贫困指数的Shapley分解,对海南省经济增长的益贫性进行了量化测度.研究显示,海南省城镇居民绝对贫困持续缓解,但相对贫困问题开始凸显;海南省经济增长的益贫性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益贫性程度对外部政策变迁具有高敏感性.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构建对贫困人口包容性更强的产业结构体系是提升经济增长益贫度,实现稳健减贫的关键.

关键词:海南;城镇贫困;贫困测度;益贫性;Shapley分解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9-0008-06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9.02

与东部其他省份相比,海南省的贫困广度和深度较大,贫困问题是制约海南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在全面小康建设攻坚阶段,海南省对贫困减缓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2013年2月21日海南省委、省政府印发《省委、省政府2013年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将“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实现6万人脱贫”作为“十大事项”之首.但从既往减贫历程来看,海南省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减贫成果对政策性扶贫、转移支付的倚重较大.同时,海南省贫困问题往往集中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海南的贫困问题不仅关系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关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此背景之下,无论是基于保证人最基本权利的构建性目标,还是基于现实需要,我们有必要对海南的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寻找和实施更有效的减贫政策措施,实现海南全面彻底脱贫.

一、贫困测度方法说明

(一)贫困的理论判定

1.贫困概念的判定.贫困的内涵判定是贫困测度的基础,基于数据可得性以及可比性的要求,本文使用消费贫困概念对海南城市贫困进行测度,相对精确的衡量贫困人口的福利问题,兼顾贫困测度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中出现的贫困相关概念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1].如果某个群体的消费水平低于某一预设的固定标准,即可将其判定为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某个群体的消费水平低于全社会的某一普遍认可的平均标准,即可将其判定为相对贫困人口.

2.贫困线的判定.贫困线是贫困测度的必要条件,客观的贫困线设定能够更为科学地识别贫困人口,从而进行贫困测度.除了官方设定的贫困线之外,现有研究也对贫困线的标准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主要体现在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两个方面.为了规避贫困线标准调整对贫困测度的扰动,本文在绝对贫困线的设定上采用联合国给出的标准,即人均每天1.25美元,以2000年汇率折算成人民币为年均3778元.相对贫困线的设定方法是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作为相对贫困线.海南省历年的城镇贫困线见表2.

(二)贫困测度的方法说明

基于Sen提出的贫困测度公理要求[2],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Foster,Greer以及Thorbecke构建的FGT贫困指数[3],其优点在于能够包含贫困发生率、贫困距等单项贫困测度指标,能够对深度贫困人群灵活赋予权重,并且易于将贫困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的总量效应和收入分配的调整效应.FGT指数被定义为:p等于fxdx,α≥0.其中,x表示家庭的收入或者消费支出;fx是收入的分布密度;z表示贫困线;α是一个非负参数,代表对深度贫困或者对贫困者收入分配的敏感程度,α越大表示在贫困测度中对深度贫困人口赋予更大的权重,在价值判断上体现对贫困者收入不平等的更强烈厌恶.当α等于0,1,2时,FGT指数分别代表贫困发生率指数(H),贫困距指数(PG)和平方贫困距指数(SPG).贫困发生率主要度量贫困的广度,贫困距指数主要用于测度贫困的深度,平方贫困距则可以对不同收入水平贫困者的贫困距赋予不同权重,从而体现贫困者内部收入差异扩大对贫困状态的影响.

FGT贫困测度另外一个优点是可以测度减贫的增长弹性和收入分配弹性,并可以方便的将减贫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Datt和Ravallion对贫困变动的分解进行了详细分析[4],在实际应用中,该贫困分解方法(D-R)会导致残差项的存在.为了规避残差,本文使用Shapley分解方法[5]对D-R分解进行了修正.其贫困分解公式为:

P等于μz,π-Pμz,π

等于0.5P(μz,π)-P(μz,π)+P(μz,π)-P(μz,π)

+0.5P(μz,π)-P(μz,π)+P(μz,π)-P(μz,π)

(1)

其中,μ表示平均消费.(1)式的第二行为总体增长效应,两个中括号的内容分别对应将时点0作为参照组的增长效应和时点1作为参照组的增长效应,总体增长效应为两者的算数平均值.第三行为总体分配效应,中括号内容分别对应时点0和时点1作为参照组的分配效应.利用Shapley分解的原理贫困变动率可以分解为:

1nPμ/z,π-1nP(μ/z,π)等于η+η(2)

η等于0.51nP(μ/z,π)-1nP(μ/z,π)+1nP(μ/z,π)-1nP(μ/z,π)

(3)

η等于0.51nPμ/z,π-1nPμ/z,π+1nPμ/z,π-1nPμ/z,π

(4)

其中,η和 η分别代表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由此可以进一步构建经济增长的益贫性指数.如果η/(η+ η)>1,则经济增长是益贫式增长(Pro-poor Growth);如果η/(η+ η)<0则表明经济增长对贫困人口收入有害;如果η/(η+ η)∈(0,1)则表明经济增长虽然能够改善贫困人口的收入状况,但其改善速度低于平均水平.利用以上贫困的分解方法,可以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粗略估计,并且对经济增长的益贫性进行识别.

结论:适合测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测度读音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新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在猛烈增长的势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

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实证分析
摘 要城镇居民消费是我国消费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我国启动内需的中坚力量。文章选取了1990~2014年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实证
本文根据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八个方面的数据,运用spss21 0软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18个地级市城镇。

论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宏观经济调节机制
摘要: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过高,消费结构畸形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养老保险制度角度出发,探讨了养老保险制度与消费储蓄间的关系,通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