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格式>材料浏览

关于关怀论文范文写作 泰雅族诗人瓦历斯·诺干的族群书写和文化关怀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关怀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2

泰雅族诗人瓦历斯·诺干的族群书写和文化关怀,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关怀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关怀论文参考文献:

关怀论文参考文献 智族杂志俄狄浦斯王论文小福尔摩斯杂志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本文以台湾原住民作家瓦历斯·诺干的新诗作品为范围,探讨其作品中呈现的族群书写与文化关怀,并分析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瓦历斯对其所属的泰雅族文化有着怎样的反省和期许.从瓦历斯的例子,可以了解原住民作家对自身族群文化的深刻关怀,而他的新诗作品也因此更具有社会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泰雅族;新诗;瓦历斯·诺干;台湾原住民;台湾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5)4-0095-10

前言

在台湾原住民作家中,泰雅族诗人瓦历斯·诺干出版的作品集非常多,包括诗集、散文集、评论集、报导文学集与部落田野调查纪录等;他既从事创作,又具社会运动的精神,以返回部落担任教职、创办杂志为原住民发声等实际行动,来落实他对族群文化的关怀.瓦历斯曾获台湾“一九九二年年度诗奖”、教育部创作奖、时报文学奖、台湾省文学奖等,是一位非常值得注意和肯定的作家.他的新诗创作语言流畅,内容深刻,充分反映一个原住民作家对自身部落文化的关怀,也旁及对所有原住民命运和历史的关注,因此本文将探讨他新诗作品中所呈现的原乡风貌,并分析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瓦历斯对原住民文化有着怎样的反省和期许.

一、创作历程与转折

瓦历斯·诺干(瓦历斯·尤干),汉名吴俊杰,曾取笔名柳翱,后以原名发表作品①.1961年出生于台湾中部和平乡的泰雅族部落Mihuo,这个部落在清朝称之为“埋伏坪”.瓦历斯从小接受汉人教育,中文书写能力极佳,中学毕业后考上台中师专,也开始他的创作之路.1980年,瓦历斯自师专毕业,服役两年,1982年分发到花莲富里国小任教,为了更接近家乡,1984年、1989年分别请调至台中县梧南国小、丰原市富春国小,而终于在1994年回到母校台中县自由国小任教,落实他关怀部落人民与土地的理想.

瓦历斯的教师身份,使他对学童在生活上、课业上的问题非常关心,也为他们写下一系列的新诗作品,藉此表达他对原住民学童未来命运的关怀.而瓦历斯本身对原/汉文化冲突的省思,来自于他成长过程中,逐渐发现汉人对原住民的歧视,以及意识到自己是个原住民的身份与责任,加上父亲和部落老人对他的呼唤,因此决定回到家乡教书②.原本瓦历斯以为持续发表文学作品可以引起社会对原住民的关心,进而提高原住民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但后来发现这样的效果有限,可以说几乎没有太大作用,因此他另外寻求更有效的作法.1984年起,瓦历斯接触了社会主义和阅读“夏潮”杂志,开始更广泛地认识台湾原住民社会的现况,也开始发表议论的文章③;1990年,创办《猎人文化》杂志,企图以杂志报导来提醒社会大众关心原住民的处境与权益问题④;另一方面,也更积极地展开对各部落文化的调查和报告,希望从神话、传说、祭典、生活等文化层面建立族人的自尊心与信心,以身为泰雅族为荣,并且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来适应现代社会.⑤

由以上历程可知,是身份认同的问题促使瓦历斯决定了自己写作的方向,因此他不写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而是用各种体裁,诗、散文、评论、报导文学,来书写与部落相关的题材.最重要的是,他也因此跳脱汉人的价值观,摆脱汉人作家形塑的现代文学风格,而以质朴自然的笔触,真实地挖掘原住民的历史文化,剖析原住民在当前的社会问题.在新诗创作上,瓦历斯曾说自己刚开始写诗,以周梦蝶、洛夫、张默、杨牧等名家为模仿对象,期许自己写出和他们一样好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其实自己也未必看得懂.直到有一天听乡土诗人吴晟演讲,才知道诗也可以用浅白的语言书写家乡的土地,因此改变了他的写作风格,摆脱现代主义的束缚,真正掌握自己的语言特色.瓦历斯在接受访问时曾说:“诗社曾经邀请吴晟到学校演讲,我对他印象很深等,最重要的是,他的诗我看得懂,没有诗贵族的台北观点.”因此可知:

从接触吴晟的人与诗之后,瓦历斯忆起部落老人的祭典对吟,事实上就是诗意的绝对表现;自此开始,泰雅族的人民历史记忆、俗民日常生活的思维字彙,在瓦历斯捕捉诗意象之时即不请自来地活泼跃舞.⑥

是故,当瓦历斯感到写作的灵感枯竭时,原住民题材也是他重新出发的契机.这一点,他认为是受到小说家林辉熊的启发.林辉熊对他说:“你本身是山地人,你怎么不写你山地的东西?可以写你从小成长的部落故事.”⑦也就在这样的提醒下,瓦历斯开始回过头来寻找自身的族群文化,找到书写的泉源,成为他毕生努力的方向.

瓦历斯目前已出版五本诗集,包括《泰雅孩子,台湾心》(台湾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1993年12月)、《想念族人》(台中:晨星出版社,1994年3月)、《山是一座学校》(台中县立文化中心出版,1994年6月)、《伊能再踏查》(台中:晨星出版社,1999年11月)与《当世界留下两行诗》(台北:布拉格文化出版社,2011年12月)都是围绕在泰雅族或其他原住民的题材而书写,忠实呈现一个原住民诗人的所思所感.以下更进一步分析其诗作中的内容与反映的现象.

二、反映原住民在都市生活的困境

瓦历斯的新诗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是反映原住民在都市生活的困境.自1960年代起,台湾社会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大批的年轻人从乡村涌向工业区、都市,以便求取工作机会,赚钱养家.而居住于山区或城市边缘的原住民学童,有很多人在小学一毕业,就被*到都市工作.男孩大都从事搬运、建筑等劳力工作,也有的踏上远洋渔船去工作;而女孩则被带往加工区充当廉价女工,更不幸者,可能被卖往风化区,变成雏妓,从事出体的工作.

面对这些不公不义的事,有许多社运分子都曾发起活动,但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瓦历斯在他的作品中也曾为此类问题忧心忡忡,他试图藉由文字对这些现象表示愤怒,也表达他对这些青少年的关爱.例如《轨道》,以第一人称代言手法,写一个名叫“洛克”的泰雅族青年进入都市后的情形,他曾经做过搭鹰架的建筑工人,也当过远洋渔船的船员,但现在显然在城市的边缘厮混,没有朋友,“我学台语,讲三字经⑧/和许多人称兄地道/最后他们都离我远去”;他偶尔回部落,但前年双亲已经因哀伤而逝世,家中只剩一个弟弟,而去年他回部落叙旧,才发现户口簿上已经划去他的名字,换句话说,他已经被家人和族人视为脱离部落,永远寄身在都市了.因此这首诗的最后说:

结论:关于关怀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关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亨利希成长之路看诺瓦利斯教育理念
摘 要:教育小说起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小说作家通过描写中心人物从少年时代至找到职业归属的个体成长经历表达出自己的成长理念和教育思想。该文以。

哈尔滨葛瓦里斯基别墅外立面装饰审美
摘 要:文章从审美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分析哈尔滨葛瓦里斯基别墅的建筑布局、风格流派和建筑装饰特色,以建筑外立面装饰为载体,运用建筑美学中。

泰勒管理思想对亚当·斯密的继承和超越
亚当斯密 泰勒 劳动工资差额计件工资亚当斯密的劳动工资制度简评亚当·斯密生于18世纪20年代,卒于18世纪九十年代,其时代早期特许公司衰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