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模板>材料浏览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论文范文写作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探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生态环境保护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探析,本论文可用于生态环境保护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保护生态环境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摘 要]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提升到52.27%,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由加速向减速转变、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的战略转型期.面对城镇化建设中潜藏的城镇化用地失控严重、城镇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较为普遍等诸多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

[关键词]中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736×(2013)09-0078-05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从1978—2012年,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2.27%,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就统计数据而言,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潜藏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 十八大提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战略之一.当前,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

(一)城镇化速度由加速向减速转变

一般认为,30%~70%的区间属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其中,30%~50%的区间为加速时期,50%~70%的区间为减速时期.1995年以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高速发展,大城市扩展迅速,城市集群程度越来越高,城镇化急进式的发展现象显现.未来中国城镇化将进入减速时期,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将会逐渐放慢.从中长期看,未来中国城镇化预计年均提高幅度将保持在0.8~1.0个百分点,不会继续保持1996年以来的加速增长态势.据此测算,到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超过55%;到2020年,将达到60%左右.由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差异,全国东、中、西及东北四大区域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已进入减速期,而中西部地区仍将处于加速期.

(二)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现阶段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特点是速度快、质量低,城镇化速度和质量严重不协调.城镇化应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现有城市经过改造更新的“再城镇化”过程;农村地区的城镇化.但是,我们的“再城镇化”过程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和提高没有及时跟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成了片面追求人口数量的城镇化.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尽管中国城镇化仍将处于较快推进时期,但主要矛盾已经转移至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上来.为此,要坚持速度和质量并重,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促进城乡共享融合和一体化进程,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

(三)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

由于进城农民市民化程度低,中国的城镇化具有不完全性.要促使这种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关键在于提高农民市民化程度.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一部分社会阶层向另一部分社会阶层的过渡,不是户口的“农转非”.而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机理,要求赋予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平等的经济和现代文明的权益,消除城乡居民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农民市民化的完成,应以农民和城市市民有着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认同、生活习惯、政治参和意识,没有心理隔阂,农民可以参和城市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为标志,或者说是就地城市化.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道路,是对传统的城镇化战略和模式的彻底扬弃.既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走高消耗、高排放、城乡分割、缺乏特色的传统城镇化老路,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必然强调以人为本、集约型、和谐型、可持续发展.那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也就必然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之一.

(一)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

从理论上来讲,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交互胁迫作用.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引起城镇化地区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可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是一种相互作用、交互耦合的关系,即城镇化的各方面和生态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具有的各种非线性关系的总和,当生态环境改善时可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当生态环境恶化时则限制或遏制城市化进程.

1.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人口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人口城镇化通过提高人口密度增大生态环境压力,人口密度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就越大;人口城镇化通过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从而促使消费结构变化,人们向环境索取的力度加大,速度加快,使生态环境不断脆弱.经济城镇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胁迫表现为:企业通过占地规模扩大促使经济总量的增加,从而消耗更多资源和能源,排放更多的污染气、液、固体,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城镇交通扩张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表现为:城镇交通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空间压力,交通扩张刺激车辆增加,增大汽车尾气污染强度.

2.生态环境恶化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排斥居住人口,阻碍城镇化;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投资环境竞争力、排斥企业资本,减缓城镇化;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生态环境要素的支撑能力(如城镇用水),抑制城镇化;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灾害性事件增多从而影响城镇化;改善恶化的生态环境,增强环保的力度,减缓了城镇化步伐.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生态环境保护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生态文明下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已势不可挡,然而在生态文明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转变传统粗放式的城镇化模式已迫。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法律保护
摘 要:新型城镇化化建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强大引擎,被赋予了时代的重任。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及 城镇化工作会议上, 领导对我国的。

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摘 要: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城镇化建设规律高度把握基础上提出的新使命。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城镇化的质量不能满足经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