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ba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校本课程论文范文写作 适度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校本课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适度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校本课程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校本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校本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开发杂志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绘本教学论文新课程导学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各地出现了校本课程建设的热潮,但是也存在着认识和开发上的误区.

一、不是所有的地方文化都适合成为校本课程

有些学校认为地方文化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文化的影响.他们把地方文化移植到学校中来,开发了丝绸文化、太湖文化、湿地文化等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开发了黄酒课程,因为该地是黄酒产地,他们让学生了解黄酒的品种,熟悉它的制作工艺,学习与酒有关的诗、词、歌;有的开发了蟋蟀盆课程,包括工艺美术以及古代的情况,因为当地曾经是蟋蟀盆的主要产地等不可否认,这两门课程有许多有益学生身心的知识,但是也存在着可供商榷的地方.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吗?利于他们的生活运用吗?显而易见,一个小学生过多了解黄酒、蟋蟀盆,并不合适.因此,学校需要对地方文化进行甄选,去粗存精,去鄙存美,真正为提高学生素质所用.

二、校本课程不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某校开发了一门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围绕“船文化”设计了十几个研究项目,以培养具有地方文化的特色人才.学校在介绍经验的时候认为,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校本课程,可以明确活动内容,利于制度保障,便于师生操作,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运作”的要求.学生通过对船文化的学习,能够形成勇于拼搏、不断奋进、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可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其中很大一部分不能用文字表达,无法用文本预设,无需用知识归纳.将校本课程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会缩小“综合”的范围,减弱“实践”的性质,降低“活动”的效率.因此,校本课程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不能完全取而代之.

三、校本课程并不是多多益善

某学校推出了一百多种校本教材,把它们落实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以学科项目为内容的,让学生掌握一门专长知识;有以校园生活为内容的,让学生早晨会阅读,中午会午休,课间会自学,放学之前能够默省;有以学校环境为内容的,过道有书吧,走廊有名人像,餐厅有名人名言等一走进学校,环境花花绿绿,学生忙忙碌碌.该校校长介绍经验时说,要把每个教育细节都作为课程来建设,让“教材”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的确,学校成果累累,但是看看学生脸上,却分明缺少了一种孩子应有的快乐和天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倡议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游戏天地,汪曾祺介绍自己上学的最大收获就是逃课,沈从文回忆自己童年的逃学经历时无限深情等确实,有时太多的教材会压缩学生的生活空间,有时太过充实的校园生活会妨碍他们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并不是多多益善,合理配置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显性课程不妨结合隐性课程,校本课程只有适时适量、合情合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校本课程并非容量越大越好

某校位于名茶产区,茶文化自然成为该校校本课程的首选.教材确立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为“茗性、明心、铭行”,提出了“俭、清、和、静”的校训.要求低年级画茶、写茶、诵茶;中年级品茶、读茶、采茶;高年级礼茶、栽茶、咏茶.设置了学校特有的节日:三月采茶节,四月品茶节,五月诵茶节,六月礼茶节等学校把这门课程列入必修课程,要求通过六年的学习,形成茶艺、茶礼、茶德,为学生奠定人文素养的基础.该校校长认为设置这样一门课程好处有三:一可以形成学校的特色,二能够统率学校的德育主题,三能够兼顾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听到这儿,一个教师背地里的一句话逗笑了参观者:“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将来卖茶叶就是一条出路了.”的确,一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存在着贪多嚼不烂的现象,既要联系学校文化,又要兼顾办学精神,还要涉及学校课程,而结果恰恰偏离了学生的发展需要,窄化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其实校本课程更应该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以小见实,以小见活,才能走进学生,贴近教师,发展学校.

五、校本课程不能喧宾夺主

某校校长认为当今语文教材存在很多弊端,特别在选文和编排上不适合学生的发展.该校提出了“用中国经典文学拯救当代语文教学”的口号,拟定了阅读经典的方案,要求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能够背诵《弟子规》《论语》《唐诗三百首》,以奠定人生底蕴.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古典文学欣赏课,采用以背诵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打下国学基础.可是这一举措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违反了国家“减负增效”的教改精神,甚至导致学校课程设置失衡,对国家课程的高效实施造成了负面影响.这种课程乱作为的根本在于:教育者不能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关系,主观夸大了校本课程的作用,造成了喧宾夺主的后果.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并不是“二律背反”的,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依据《纲要》的标准,合理组织两种课程,才能宾主各得其所.

六、校本课程并不规避国家课程

笔者发现一些学校的校本课程故意规避国家课程,出现大量的“非主流”内容,有的开设了木工课程,有的引进了民间泥人,还有的加入了地方山歌等一时之间呈现越冷僻越好的趋向.当问及理由时,或答曰国家课程已经很完备了,或答曰校本课程应该体现地方特色.他们把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截然分开,老死不相往来.其实,《纲要》早就提出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倡导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因此,只有将具有校本特色的国家课程,兼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优势,才能发挥课程更大的功效.如某校立校科技教育传统优势,对科学教材进行重组和优化,做出了一系列调整:有的教师在教案中重组教材内容,有的教师增加了实验的环节,以补充教材的不足,还有的教师结合学校特色增加“机器人”“孔明灯”等学校课程,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装”和“整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七、校本课程并非出书一条路

某校以篮球为内容推出了一套教科书,内容涉及篮球的历史、打篮球的规则、篮球运用的技术等.教材装帧美观,内容精彩,结构严谨,是一套成熟的校本教材.但是由于各个学校纷纷推出本校的校本教材,因此这套丛书被“淹没”了,并没有取得像某些“先行者”一样的影响.而另一所学校以“汾湖文化”为内容出台了一系列文本教材,除此之外学校还跟进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建立了百草园,规划了生态长廊,从环境上凸显了办学特色;建立了专题网页,介绍了学校在中草药研究和水质调研的成果,打开了网络宣传的窗口.这所学校以浓郁的特色、多元的教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成为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学校.两相比较,选择一种另辟蹊径的方式,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从多种角度去开发教材,能把校本课程真正做活做优.

八、校本课程切勿生搬硬套

某学校曾经培养出一位文化名人,学校因此改名为“××学校”.该校决定发扬名人精神,把校本课程和这位名人挂上钩,于是出现了《××爱集邮》《××与科学》《××学版画》等俨然这位名人是一个全才兼超人.但是回顾这位名人生平,他主要在文学和翻译方面创造了不凡的业绩,和上述课程毫无关系.学校以此命名,外人会感到管理者拉虎皮做大旗,牵强附会.学生会感到学校生搬硬套,名人弄虚作假.虽然这样的校本课程显得“主题”集中,但是也存在上述“硬伤”.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有的学校希望用地域文化来合并多门课程,有的企图以教育理论来统整校本课程,还有的用名人名言来“围住”某些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缺乏内涵和基础,没有体系和关联,虽然表面上糅合在一起,但是精神上不贯通,迟早是会分崩离析的.

校本课程建设应该基于学校,扎根学生,联系教师,适度合理开发,才能告别“高烧”效应,发挥它的最大效益.(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结论:关于校本课程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校本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依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课程的资源的开发研究。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表现,近年来,我校在充分结合乡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构建。

开发校本课程,创建特色院校
[摘 要]创建特色高校是时代的要求,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办出特色才有竞争优势。高校办学,人才培养是首要职能,学生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创。

开发校本课程促进专业成长
摘要:从现阶段高中政治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中课程单一化,课程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还仍然存在,严重制约了高中政治教育的发展,也与当前素质教育的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