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理财论文范文写作 对银行理财基金化路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理财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9

对银行理财基金化路径,这篇理财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理财论文参考文献:

理财论文参考文献 家庭理财论文关于理财的论文理财杂志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银行理财基金化的起源及发展现状,分析了由此带来的挑战,并对银行理财基金化的未来路径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银行资管行业预期收益型产品和净值型产品并存,因此可以预期,我国银行理财基金化的探索之路将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银行理财 刚性兑付 基金化

资产管理业务的蓬勃发展已成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的一道风景.截至2015年底,我国资管行业总规模突破77万亿元人民币,连续第二年超过GDP总额;即使剔除重复计算,资管行业规模也有望超过40万亿元.这其中银行资管经过年均40%的高速增长,规模突破20万亿元,达到了23.5万亿元,占据国内资管行业的半壁江山,达到了诞生十年以来的新高度.

不过,当前国内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以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为主,银行出于自身声誉风险,对到期的理财产品进行“刚性兑付”,脱离了“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销售初衷.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将受到较大冲击,理财业务产品格局也将随之重建,理财产品基金化正在成为银行理财的重要发展方向.

基金化运作模式也称为净值型模式,产品无预期收益率,实行定期开放,定期披露净值,投资者可按净值进行认购和赎回,并根据开放日的净值,计算上个投资周的收益率.目前我国基金行业的产品大多采用了这种运作模式,但证券投资基金亏损现象较普遍使客户对净值型产品缺乏信心.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银行资管行业依然是预期收益型产品和净值型产品并存的局面,因此可以预期,我国银行理财基金化的探索之路将任重而道远.

资管产品基金化运作的国际实践

从全球和主要发达国家情况看,银行在资产管理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多数国家,银行都是最主要的资管机构类型,其中既包括摩根大通银行、汇丰银行等全功能银行,也有瑞银集团、道富银行、纽约梅隆银行等资产管理专业性银行.这和银行在金融机构中所处的地位、专业能力是相匹配的,表明银行的品牌信誉、渠道网络、专业人员优势,在资管业务中一样可以发挥作用.资产管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业务之一.

彭博列示了2014年3月末资产管理规模(Assets Under Management, AUM)数据,其中欧美金融机构有261家,资产管理规模合计52.57万亿美元.前10名资产管理公司(见表1)中,按母公司主业归类,商业银行系有4家(包括了道富银行和纽约梅隆银行两家专业资产管理银行),投行类有2家,保险公司系有1家,投资公司有2家,还有1家信托公司.

理财产品基金化的好处在于其收益率随投资收益率而波动,公开透明,有助于打破刚兑,实现投资者风险自担.从国际经验来看,产品基金化运作确实是全球资管行业的一个主要方式.按普华统计,2012年末全球资管产品余额中,共同基金占42%,委托资产管理占48%,另类投资占10%.根据欧洲基金及资产管理协会(EFAMA)的数据,2013年末欧洲资管行业AUM中48%是投资基金,52%是委托资产管理,其中德国投资基金占比高达82%,法国是46%,英国是31%,荷兰最低为15%.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全球资管产品中基金化运作比例较高,但同样面临着利润率不高的残酷现实.2014年高盛年报显示,其财富管理业务平均有效管理费为40BP.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公司2014年末AUM高达4.7万亿美元,但净收入仅为33亿美元,净收入除以AUM仅为7BP.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5年资产管理业报告,2014年全球资管行业利润1020亿美元,除以年初和年末AUM平均值,利润率低至1.43‰.

我国银行理财基金化的起源和现状

2004年9月,光大银行发行我国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开启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元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理财逐渐替代外币理财,成为理财市场中的主流产品.在此之后,银行理财快速发展,截至 2015 年底,全国共有 591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其中2015 年新增66家.银行理财已经超越信托成为资管规模最大的行业.

随着银行理财规模的扩大,银行通过建立资金池的模式,依靠期限错配实现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在这种操作方式下,我国1年以下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超过了90%,理财产品的短期化造成了负债端和资产端的“期限错配”,当理财产品到期而对应资产没有到期时,就产生了没有资金兑付到期的理财产品,因此,“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运作模式成为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操作方式.和此同时,银行理财客户认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即客户所得实际收益,银行和投资者之间实际上形成一种约定利率的借贷关系,而非受托资产管理关系.而银行往往出于市场份额和声誉考虑,选择承担隐性担保职责,对产品进行刚性兑付,产品投资风险并未真正实现买者自负,和此相关的报道层出不穷.

由于银行主要使用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发售方式,不论理财产品是否保本,基本上都会按预期收益率进行兑付,因此,银行实质上是运用了“削峰填谷”的办法来保证产品兑付.这种业务运作模式使得理财产品不论是否保本,均成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存款替代品,偏离了资产管理行业的轨道.因此,银行理财的发展需要加快向真正资产管理的转型.

2013年3月27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8号文),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类业务进行规范.8号文明确了银行理财投资管理模式的转变方向,产品投向具体透明、收益分配以真实投资资产收益为基准的基金化理财产品,将是未来银行理财的发展方向.在2014年末,银监会出台了征求意见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其中更多参考了公募基金管理办法,提倡理财产品改变以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为主的现状,向开放式净值型转型.

在此情形下,多家银行开始尝试改变理财产品的收益结构,摒弃此前侵占理财产品超额收益、将理财产品“类存款”运作的做法,向基金化运作迈出第一步.以招行为例,截至2015年6月,其净值型产品规模4539.20亿元,较年初增长87.07%;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运作资金余额的比重为27.65%,较年初提升0.93个百分点.从全市场来看,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显示,2015年末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 1.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44.64%,市场份额从3.73%提升至5.83%(见图1).

结论:关于理财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理财app排行榜前十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集中经营到子公司设立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路径
当前,对支持规范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现有银行理财组织架构进行改革已成为业内共识,关键是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实现风险隔离。但理财资管子公司的设立不能一。

探寻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转型方向和路径
银行理财当前存在的批评和问题,与其说源于法律关系不清,不如说是因为风险收益归属不明。如果理财产品能够落实转型的相关要求,最终能够明确风险和收益归。

信息不对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摘要:商业银行在信息不对称不仅会阻碍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会使自身的经营风险加大,从而间接地影响了银行的信贷能力。笔者就现阶段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存。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产业基金模式参和PPP可行模式分析
[摘 要] PPP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英国,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PPP模式在我国也得到了极大的支持,有望成为我国政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