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古典论文范文写作 从私家古典庭园到城市公共园林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古典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5

从私家古典庭园到城市公共园林,这篇古典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古典论文参考文献:

古典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城市规划毕业论文风景园林论文城市规划杂志社

摘 要:可园位于东莞市主城核心地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梳理可园在清末兴建、建国后修复、重建到扩张过程中的历史发展脉络,探明其由“私家古典庭园”到“城市公共园林”的典型转化.分析其对莞城城市格局和公众生活产生的影响,说明可园的开放缓解了市域公共绿地的紧缺,优化了莞城区的公共空间和精神文明建设,并试图为传统庭园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私家庭园;公共园林;城市格局;公众生活;转型发展

可园坐落东莞市莞城区西博夏村北可园路32号,是当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岭南晚清四大名园之一.据史料记载,清代东莞也曾有莞城四大名园,分别是张敬修的可园、张嘉谟的道生园、张嘉言的欣遇园和张熙元的学甫;这四大名园的主人同宗同源,祖承张应兰.这些曾经代表东莞文化艺术结晶的私家庭园,而今大都因废弃或被改为民居而被拆除,现存完整的仅有可园.所谓“可园蕴秀”,正是东莞私家庭园不事张扬、注重细节的性格,也象征着这座城市的精巧和文雅.多年来,可园的使用管理模式及周边环境的变迁,反映出岭南地域文化、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的变化,同时也为了解和研究东莞城市发展、探求保护园林文化遗产提供了珍贵的案例.

1.可居可游一一建筑园林的诞生改造

可园前身为冒氏宅院(现不可考),后被当地武将张敬修花重金购做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张敬修在广西平定匪乱时与当局者意见不合,恰逢母病弟亡,故返回东莞,于次年开始建造可园.张敬修虽以武姿起家,却颇有丹青风雅.大门上的“可园”二字就出自张敬修的书法,以喻乐知天命、随遇而安,表达了对仕途和人生的理解.可园的兴修伴随着张敬修+几年“三起三落”的戎马生涯,期间不断汲取广西、江西园林之精华,并结合东莞实际,修建了可堂、可楼、可轩、邀山阁、问花小院、滋树台、擘红小榭、花之径、环碧廊、湛明桥、曲池、草草草堂、双清室、雏月池馆、绿倚楼、壶中天等,并借景于北面可湖,形成了“连房广厦”的内庭园林空间,格局完整而富有岭南特色(图1).

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可园才基本建成,而因病退休的张敬修也于这一年正月病亡,时年四十二岁.清朝末年,张其光(张敬修侄张嘉谟之长孙)邀林直勉、李文甫等在可园筹备反清宣传活动,并假装遭遇绑架,做到可园5 000大洋,用于支持新军起义,此后张家家道中落.抗战沦陷期间,园主人张启正(张嘉谟四子张庆同之子)赴香港德明中学任教,可园一度荒废.

1949年东莞解放后,可园经土改运动收归国有,被分作农民住房.1961年,东莞县人民政府着手修复可园.1964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亲自过问可园情况,并由省政府拨出专款,由东莞县委书记林若直接领导可园的修复工作,于同年底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图2).

可湖岸边空地被扩建为后花园,里面遍植花草、立英石、筑古亭,身处其中,可赏遨山伟岸、品可湖秀色.如今可园的格局,正是1961年后的修复成果.其中也有诸多与原址不同之处,如无法修复的可楼.而可舟、茉莉田、息窠、光香阁、花隐园等位置无法确定,难以做到知修复正确与否.

1966年开始,可园停止开放,假山涵月(狮子上楼台)、拜月台和滋树台被拆除,70年代被改为华侨旅行社.1979年开始对其进行了两年细心维修,恢复了被毁坏的区域并于1981年重新开放,接待四海游人.1997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可园扩建并改称为“可园博物馆”,将北面可湖及东西两湖囊括于景区,增加了十二生肖石、花隐园、孔雀门及湖岸公共设施.

2003年底,东莞启动筹建六项文化设施的工作,可园博物馆新馆扩建、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及岭南画家村的兴建位列其中.2004年,岭南画院区块开始选址,进行建设用地及规划设计招标,次年定址于可园东北面,与可园博物馆新馆相连;经过3年建设,可园博物馆新馆、岭南画院区块于2008年建成.近+几年来的彻底修复、翻新和扩建为可园增加了亲水平台、桥和林带等园林景观元素;融合了可园博物馆、新馆和岭南画院等区块;增加整体的指示牌、卫生间、保安系统等配套设施,形成了可园传统文化园景区(图3).

2.可文可雅——岭南艺术的传承发展

2.1新旧协调的岭南园林艺术

2.1.1其旧而旧

60年代的第一次修复为东莞县人民政府的细心之举,还原了可园宅居、庭园一体,由亭、台、楼、阁、廊围合而成的“咫尺山林”精致园林景观.而后来的博物馆化对可园原始风貌的保护作用更为积极:首先,“修旧如旧”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古籍恢复了可园的整体布局和传统的热环境设计效果,保证了构筑质量、材料运用和植物配置的原真性.以人在“展览文物”中的体验方式,准确地向世人展现了可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园林艺术特点和中西方园林艺术交流的痕迹.其次,可园范围的扩大减少了对建筑园林的破坏,融入周围的历史环境也使做到世人能够多方面了解可园的深层次背景,激发其对环境利用的生态、可持续意识(图4).

2.1.2其新而新

80年代后的三次扩建进一步扩大可园范围,对园林艺术的传承也由单纯的保留转变为新的尝试.可园博物馆新馆区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先生的遗作,其总体布局和构图手法脱胎于传统岭南风格,含有现代简约气息,满足了具有公众化性质的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新馆的建筑高度契合对可园原始风貌的保护高度,不仅缓解了可园原有空间的人流压力,还成功将其转变为景区“园中园”加以保护.新馆与可园隔湖相望,之间的湖滨园林风光并没有隔绝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反而成为传承岭南园林艺术的桥梁,给可园的公共变迁带来了新的活力.新旧的对比在整体景区中建立了具有时间顺序和节奏感的园林景观游线,刺激了公众对于岭南历史文化的兴趣,丰富了可园景区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是对岭南园林艺术的创新(图5).

2.2缘于园林的岭南诗画艺术

2.2.1交创平台

张敬修时期可园的常客不乏知名的文人墨客和乡绅豪士.篆刻名家徐三庚曾在可园传艺授徒,诗人张维屏、郑献甫、简士良、陈良玉、何仁山等亦都曾在此做客联欢,吟诗作赋.自广西平匪乱时跟随张敬修的居巢和居廉,客居东莞+余年,在可园观察自然、涉笔成趣,博取众长、开阔视野,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他们开创了“撞水撞粉”的新式画法,以至后来的弟子高剑父、陈树人等人创立了近代岭南画派.如今可园传统文化园景区内的岭南画院、岭南艺术馆和岭南画家村等文化设施均延续了诗画艺术的文风文脉,是集创作、科普、交易、交流为一体的岭南地域文化交创平台.

结论:关于古典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古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城市公共交通交通成本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脚步正不断地加快。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从技术装备来说,。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成本规制的审计重点探析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持续快速发展,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运输量大幅上升,造成有限的道路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发展城市公共。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财政补贴机制
摘 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对现代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政府对公共交通企业政策性亏损的财政补贴入手,。

基于生态城市绿色园林工程设计和实现分析
就本文而言,我们首先阐述了生态城市背景下绿色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其次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园林的重要作用,再次指出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绿色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