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长江源头论文范文写作 长江源头第一桥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长江源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2

长江源头第一桥,这篇长江源头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长江源头论文参考文献:

长江源头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第一作者长江丛刊杂志

9月,是青藏高原“七 ,正好走”的黄金季节,我和几位好友相约来到青藏线进行采风访问.那天上午,当我们从昆仑山的可可西里坐车,一路奔驰来到长江源头沱沱河边时,头顶的太阳正红,阳光照得河水银光闪闪,苍茫无限,一眼望不到边头.在河北岸的一块高地上,屹立着一块花岗岩砌成的纪念碑,正面刻着 题写的“长江源”三个硕大的金字,二里路外就能看得见.

我们几个跳下车,顾不得这海拔近4700米的高原缺氧,一阵紧跑,来到纪念碑前争先照相留念;站在台基上向远处眺望,欣赏着皑皑雪山下的大河风光.

之后,我们高兴地谈论着来到了沱沱河桥头.大家都不着急过桥,而是站在桥头尽情地观赏起来.

这是一座长近300米,中间可来回走四辆车,两边留有人行道的青藏公路大桥.桥头的水泥柱上刻着“长江源头第一桥”七个红色大字,看着格外醒目.我请作家王宗仁在这里给我照了一张相.

中国旅游报的马力是第一次来青藏线,他问:“这就是长江源头第一桥吗?”

“当然!”我回答他,“有人也称它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细思忖也没有错,因为从位置上讲,它是建于万里长江源头的第一桥;从时间上讲,1954年它就初具通车功能了,比1957年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和1968年至1969 年同车的南京长江大桥都要早.据我所知,这已是第四代长江源头第一桥了.

我们坐上车,小心翼翼地碾过长江源头第一桥,来到了桥南的长江源头小镇,住进了有三层楼房的长江源头兵站.兵站杨站长看到我们年纪都比较大,就安排我们住进了他们二楼的高级房间,屋里有沙发、电视、席梦思床、电暖器和一台制氧机.

安顿好后,我们顾不得这高原缺氧带来的胸闷和头痛,迫不及待地去逛长江源头小镇,杨站长以主人的身份陪我们同行.他说,纵观长江两岸的城市,大都是先有居民,后有城市,再有桥,而这里则恰恰相反,先有了沱沱河大桥,然后才在桥头慢慢聚集起了人家.现在,这个桥头小镇是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镇政府所在地,它离其上级机关格尔木市达425公里,恐怕是中国乡镇级政权离直接上级最远的一个镇了;同时,它大概也是中国乡级政权辖区面积最大的一个,达47540多平方公里,比台湾省和海南省的面积还大出许多呢!

不一会,我们来到了小镇街道,一公里多长的街道两旁,挤满了高高矮矮的建筑物,有各类商店、门市部、银行、邮局、旅社、修车铺、加油站、书店、歌厅、发廊、卫生所、运输站和各种饭馆,这里似乎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名吃,有正宗川菜馆、鲁菜馆、粤菜馆、重庆火锅店、新疆手抓饭、青海手抓羊肉、陕西羊肉泡馍和臊子面、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杭州小笼包、手工水饺、过桥米线、大米凉皮等等,看着叫人眼馋流口水,这对因高原反应不想吃东西的人来说,肯定能增加不少食欲.

街道上,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等各族的男女老少你来我往,熙熙攘攘;运输车、旅游车、小卧车及军车等南来北往,络绎不绝,是几百里地域内少有的热闹地.

杨站长是一个在青藏线上战斗了20年的老高原,他告诉我们,这里的繁荣,才是最近几年的事.过去这里除了我们兵站,几乎没有什么人家,连镇政府也是后来迁来的.再往前数,这里则是一片荒凉的无人区等

说起这里的过去,我自信知道的情况可能比杨站长还要更多一些,因为几年前我采写报告文学《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时,曾详细了解过这长江源头第一桥诞生的过程和变迁情况.

1954年8月下旬,慕生忠将军率领修筑青藏公路的人马来到了沱沱河畔.当时这条河还不叫沱沱河,后来经过查地图才知道它有一个蒙古语名字,叫穆兰乌伦河.大家站在河岸,看着宽阔流急的河水,不知该怎么过,他们先派两个人骑着高头大马下水探路,结果连人带马被卷走了,大家追了几里路才救了上来.接着又派人骑着骆驼试过,结果被河底的泥沙深深陷住,不能动弹.慕生忠急了,仰头灌下了半瓶白酒,拿根绳子拴在腰间,叫人牵住另一头,“扑腾”一声跳进河里去试探,他在水中泡了几个小时,弄清了这条河的大体情况:河床宽约1060米,河槽宽280米,水深1.5米至2米.这么宽深的河,公路要通过必须架桥,可是他们当时连一根木头、一袋水泥都没有,怎么办?大家经过动脑筋、想办法,提出了修“水下石桥”的方案,得到了慕生忠的认可.

这个方案的第一步是“导水分流”,就是在河上游3公里处先筑起一道道堤堰,开挖一条条导水渠,把河水分成许多支流引向别处,以减少主河道的水量.这项工程他们奋战5天就完成了.

第二步是“填石铺路”,就是由河北岸向南岸划定一条线路,按一定宽度向水中填石,石头有的用麻袋装,有的用铁丝网装,由南北两岸齐头并进.

就这样,经过45天奋战,共填进5000多麻袋石头,到10月10日这天,水下石桥终于修成,它长400米,宽5米,桥面淹在水下,离水面约40厘米,这样,既不会阻拦水流,又不会淹没汽车;桥两边插上标杆,使车不致走偏.一辆辆汽车在人们的期待和欢呼声中,顺利地通过了水下石桥.当年12月公路顺利通车拉萨.

由于施工队被套在这里达40多天,所以有人开始叫这里是套套河,后来慕生忠一锤定音,定这条河为沱沱河(青藏线有18个地名都是他起的),这水下石桥便是第一代沱沱河公路桥了.

但严格说,这水下石桥并不能算一座真正的公路大桥.为了保持公路运输畅通,1956年他们在沱沱河上建成了一座240米长的木结构公路大桥,使来往汽车由水下石桥走上了水上木桥,这便是第二代沱沱河大桥.

随着西藏开发和西南边防建设的需要,青藏线上来往的车辆日益增多.由于川藏公路常发生塌方和雪崩,所以进藏物资的80%要经青藏线运输,显然,沱沱河上那座木结构的大桥已难承担这样的重载,于是1958年,他们又在沱沱河上建起了一座长273米长的钢筋水泥大桥,极大地提高了公路的通车能力,这便是沱沱河上的第三代公路大桥.

1974年,国家决定投入7亿元巨资,对青藏公路进行全面整治改造,青藏线由沙石路变成了黑色的柏油路.和此相适应,基建工程兵奉命要在沱沱河上修建一座高标准的现代化公路大桥,副团长兼总工程师段耀焕率领两个施工连队,经过两个春夏700多个 夜夜的苦战,1978年,在旧桥旁又一座雄伟的大桥飞架大河南北,他们豪迈地在桥头写下了“长江源头第一桥”七个大字,这便是第四代沱沱河大桥.

1975年,青藏高原继青藏公路后的又一伟大工程——格尔木至拉萨的全长1080公里的输油管道通到了沱沱河边,怎样把“油龙”牵过河去?使工程部队大伤脑筋.开始他们准备从河底穿过,结果忙了一个夏天还是失败了.后来他们盯上了沱沱河上的公路大桥,想把输油管道从桥边挂过去,得到批准后,指战员经过45天的苦战,把七八米长的油管一节节焊接起来,连成了一条270米长的油龙,从桥身旁侧飞挂而过,仰头跃上了前面的唐古拉山.

现在,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开通,沱沱河上又架起了一座铁路大桥.不少前来青藏线旅游的人们,都把在沱沱河观看“长江源头第一桥”、长江源纪念碑以及傍着大桥飞挂而过的输油管道作为必看的景观,它们也成为长江源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一行又信步来到沱沱河岸边,看着滔滔的河水向东南奔流而下,它由4700米的高度将逐渐回落,融入大江,奔汇大海;而那输油管道的油品则向相反的方向流去,它从这4700米的地域要仰头迈上前面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奔向 拉萨.两种流向,两种力量,在长江源头第一桥上形成了很有意思的联动和交汇,叫人产生了许多遐想.

我以敬畏的心情望着这长江源头第一桥,心中有了无限感慨.

它就是祖国巨人身上的一条经脉,连接着首都和边疆,疏通着经济运行的轨道,融合着汉藏等各族人民的心.

它就是一个坐标,标志着在地球第三极上一个小城镇的诞生,青藏线上一个风景点的留存,连输油管道和火车站都向这个坐标靠拢.

它就是一本书,记载着青藏公路走过的每一步,刻录着高原儿女艰苦奋斗的深深足迹,同时也浓缩着祖国前进的影子等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结论:关于对写作长江源头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长江源头照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武汉长江新城营销策略分析
当前阶段,城市的发展主要为:老城区的升级改造,新城区的整体规划,从零开始发展。后者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是目前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对于。

中国企业承建中亚第一长隧实现全隧轨通
中铁隧道局集团获悉,随着最后一组轨排平稳落下,中铁隧道集团承担的中亚最长隧道——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至琶布铁路甘姆奇克隧道全隧实现轨道铺通。首列火。

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湖南战略定位和思路
摘要:本文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论述长江经济带提出的战略考量,随后结合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区位实际,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湖南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

一体化贯标在长江航道工程企业规范化管理中应用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已成为“一带 一路”的重要纽带,长江航道维护等级不断提高。为此,长江航道工程施工企业正逐步开始启动和实。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