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城镇化建设论文范文写作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社会管理路径和体系构建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城镇化建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6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社会管理路径和体系构建,本文是一篇关于城镇化建设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城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城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水利建设和管理杂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水利建设和管理期刊

?眼摘 要?演新型城镇化带来了人口结构、社会阶层、利益诉求和社会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进而引起对社会管理需求的变化,适当的制度变革和管理创新是保证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必要基础.文章从我国新型城镇化现状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阻力和动力入手,分析了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提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明确社会管理主体,借助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基础工作,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

?眼关键词?演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信息系统;机制创新;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9-0030-07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社会中的个体和组织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人口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需求变化、公众诉求改变都可以成为再次推动社会进步、进一步释放改革内在潜力的重要途径.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考察社会管理创新,既可以有效释放城镇化建设中的改革红利,也可以充分调动多方社会主体的积极能动性,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

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的外延式扩张,新型城镇化是更注重发展质量的内涵式扩张,要求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全方位发展.根据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对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的研究,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呈现一条S型轨迹曲线,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人口城市化率为30%以下,中期快速发展阶段为30%~70%,人口城镇化率会快速增长,后期阶段达到70%~90%,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在由中期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受到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约束,会出现结构调整和社会管理滞后带来的相关问题,面临城市发展的瓶颈.在这一阶段,适当的转型战略、制度变革和管理创新是保证城市化深化发展的必要基础.

社会管理的功能在于满足社会发展中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协调社会生活各系统中不同组成部分的利益关系,通过制定社会规则、社会政策,通过一定的执行手段,借助各类社会主体来实现社会进步[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必然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更需要和之相配套的社会管理机制和手段来加以解决和化解,对社会管理的内容、机制和措施进行变革和创新.

二、新型城镇化引起社会管理需求变化的因素

1.经济结构调整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快速向工业化社会转变,产值结构、就业结构转型速度加快,从1978年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从3 645亿元增至636 463亿元,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分别从28.2%、47.9%和23.9%调整至9.2%、42.6%和48.2%,就业人口比重从68.2%、18.3%和13.6%调整至29.5%、29.9%、40.6%①.就业结构从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的现代就业结构转变.

2.人口和收入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变化,带来了人口流动和人口结构变化,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转移人口.2014年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国人户分离人口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53亿人.全国农民工总量27 39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 821万人,本地农民工10 574万人①.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7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2.38(见表1).可见,我国城乡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城镇化进程势必要进一步深化.

3.利益诉求多样化

市场经济改革后,分配形式多元化带来了居民收入多元化,导致我国在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出现了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形成了新时期多元化的利益主体.经济地位的改变决定了人们的利益追求发生了变化:弱势群体的基本诉求是关注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普通民众关注医疗、上学、住房等问题,富裕阶层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参政意识不断强化.而且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公民权利意识不断被唤醒和强化,更加重视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利益诉求和表达愿望日益增强.不同社会阶层对社会管理的内容提出了不同需求.

4.社会问题复杂化

在近年的城镇化过程中,我国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加大,社会结构和公众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多元化、差别化和高级化的特点.由于整个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大大加强,信息化程度加深,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发展,不同利益主体各种诉求相互交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引发了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我国现有的社会管理机制和措施出现了滞后.

5.社会阶层结构变化

所有制性质的变动使社会关系结构相应调整,社会成员的活动空间扩大,社会流动性加剧,人口转移、各社会阶层开放流动和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赋予了社会更多新的权力资源.我国形成了知识分子、职员、企业经理、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等多种阶层.社会阶层分化后,逐步转化成利益分化较大、由许多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复杂阶层结构.众多新型的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不断涌现,社会组织结构从一元化向多元化和异质性发展.

三、 新型城镇化中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1.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是研究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同时也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要求,二者在理念、内容和目标上具有具有紧密联系(见图1).

第一,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管理创新具有一致的价值理念.新型城镇化摒弃传统城镇化的粗放式扩展,不再仅仅强调人口和建设的城镇化,而是更加注重公众生活质量提升,尊重公众意愿和需求,以实现个体的需求和价值为核心,是以人为主体的城镇化.新型社会管理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围绕实现公众诉求、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并激发社会活力对社会管理的内容、机制和措施进行创新.从理念上看,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即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和服务.第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模式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是依托于工业化的扩张.由于我国前期经济发展过度强调工业化扩张,在被动发展下促成的城镇规模、形态、功能、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都难以满足现代化城镇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新型城镇化带了的人口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和社会问题复杂化,同时也对社会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出发,在政府服务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社会组织建设、公共政策提供等多个层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三,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障.新型城镇化是一项涉及农民市民化、产业支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必然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需要和之相配套的新型社会管理机制和手段来加以化解,社会管理发展的越完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就越小,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城镇化率为什么要到70%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探析
[摘要]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提升到52 27%,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由加速向。

生态文明下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已势不可挡,然而在生态文明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转变传统粗放式的城镇化模式已迫。

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受到国土大小、人口多寡、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划分城乡人口的标准等诸多因素影响。在这些因素中,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

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摘 要: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城镇化建设规律高度把握基础上提出的新使命。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城镇化的质量不能满足经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