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朱熹论文范文写作 探寻朱熹和漳州姐妹山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朱熹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1

探寻朱熹和漳州姐妹山,关于免费朱熹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朱熹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朱熹论文参考文献:

朱熹论文参考文献 罗密欧和朱丽叶论文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800多年前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漳州白云岩留下的对联,此联道出了朱熹的人生境界和追求.前总理温家宝在《讲真话 察实情》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副对联,意在告诉人们要有崇高精神追求,要像朱熹那样心忧天下,勇于担当,从容淡定,刚直不阿.

朱熹(1130—1200)别号紫阳夫子,谥“文”故称“朱文公”.南宋著名的理学集大成者,闽学的代表人物,和孔子并称“北孔南朱”.朱熹在1190年四月到漳州任职,翌年四月离开漳州,在漳州任职整整一年.据《漳州府志》载:“公在漳,首尾仅一期.未至之始,吏民闻风竦然,望若神明.及下车莅政,一以道德正大行之,人心肃然以定.等”朱熹知漳一年,任期虽短,却流芳百世.他崇儒兴学,教化乡民,移风易俗,让漳州从“俗未知礼”成为“礼仪之邦”“海滨邹鲁”.由于地缘的关系,我有幸探寻朱熹在知漳的一年里常常涉足的白云岩和云洞岩.因白云岩隔九龙江和云洞岩遥遥相对,故称为“姐妹山”.

朱熹和白云岩

白云岩位于漳州颜厝镇洪坂村的白云山,距漳州市区约 10公里.因山中古木参天,白云袅袅,景观迷人,故称白云岩.据史料记载,唐代杨虔诚禅师在此开岩建寺,朱熹到漳州任知州期间,在白云岩创办紫阳书院并在此解经释注,为历代文人向往之地.白云岩因此闻名遐迩,被誉为“理学基地”.

来到白云山下,驱车顺着蜿蜒的山路,盘曲而上,丛林密集,白云徘徊.到白云岩的山腰,下了车,四周草木葳蕤,古木参天,鸟鸣声不绝于耳,“鸟鸣山更幽”, 透出一种远离喧嚣的清幽恬静.顺着清幽曲径,盘山而上,就到了百草亭.百草亭 立着朱熹雕像.朱熹留有胡子,穿着宋代儒士服,右手握着书卷,目视前方,炯炯有神,似乎正为学生答疑之时那种神情安定、慈祥和蔼.在雕像后立有一块石碑,碑刻“紫阳夫子解经处”七个锋棱苍劲的大字.两边石柱上分别刻有“百草亭中留胜迹,白云山下隔尘缘”和“解经遗迹犹在,过化尊神泽未湮”. 据说当年朱熹在此解读大学《诚意》章,朱熹解读时常常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吸引了来自漳州四面八方的学子前来聆听朱熹讲解经书.百草亭周围秋枫、枫香、山牡荆、刨花润楠等古木连片成林,古老苍翠.秋枫树下有一块巨大的“何有石”.白云岩管理处刘老先生一边生动地介绍何有石的传说,一边用石块敲这大石不同部位,会发出八种不同声音,故又名“八音石”.如今“何有石”好像是白云岩天然的迎宾石鼓,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迎来送往.

听着刘老先生动情的讲述,望着眼前这棵具有1300年的秋枫在风中飒飒作响,眼神也不由得迷蒙起来:这巨大的何有石,这古色古香的百草亭掩藏在这幽深的树林里,瞬间我的灵魂仿佛穿越时空,八百多年前朱文公讲经明理的场景似乎历历在目.“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等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的声音萦绕于耳,一个真诚的学习者要达到意诚的境界,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笃行.

穿过百草亭,走在狭窄而曲折的青石板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砚池”二字的石刻,传说是当年朱熹洗毛笔的地方.砚池西侧就是朱文公祠,素砖素瓦,十分清雅.朴素而不失厚重,大门上方的横匾上写着“古道照人”四个金字,原址紫阳书院.祠内供奉朱熹,唐朝彝,石柱上有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可惜的是“和造物游”匾额已不在.东壁有两碑,一碑是《重修白云岩紫阳书院碑》,另一碑是《白云岩紫阳书院建置祭田记》.看着这年代已久的碑记,尽管字迹模糊,但朱熹的理学思想大放异彩,深入人心.因朱熹和白云岩紫阳书院的缘故,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厚德高官慕名而来,或探幽揽胜,登临抒怀;或寻芳留迹,谈经论道.明末曾任兵部、礼部尚书的漳籍理学家、书法家黄道周曾多次上白云岩为闽南书生讲课,朱文公祠后面为大雄宝殿,门上方悬挂黄道周所题“白云深处”匾额.这四字隶书端庄严谨,苍劲有力.此情此景,脑子里不禁浮现当年的理学家们意气风发,欢聚一堂;他们写意抒怀,激扬文字等

老刘还声情并茂地介绍了白云岩的八景诗:“白云岩上何有石,采药炼丹百草亭,佳珍异味意果园,解经泡笔洗砚池,松关鸟语听好音,晚浦归帆观岩前,棠荫漏月观美景,卓锡飞泉敬客情.”热情的刘老先生特意带我们到地藏王殿前宽阔的平地上抚栏北望,隔江相对的云洞岩清晰可见,俯瞰九龙江,江水滔滔,奔流向东,如诗如梦.或许当年朱熹就站在此远眺,富饶的漳州平原上的这两座山仅隔一条九龙江遥遥相对,这不正像两姐妹吗?朱熹知漳一年中,在繁忙的案牍劳神之余,对“姐妹山”——白云岩和云洞岩情有独钟.

朱熹和云洞岩

云洞岩在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海拔280米,从山麓到峰巅,几乎全是由各种玲珑奇特的花岗岩石层层叠叠堆砌而成.据《漳州府志》记载:“有石室深广丈余,天将雨则云出其中,霁则云复归焉,故曰云洞.”相传隋朝开皇年间,有潜翁者养鹤于石室中,而鹤时飞鸣于山上,山下乡人时闻鹤鸣,故又名“鹤鸣山”.云岚烟雨,雄峰危石,山壑幽洞,摩崖石刻已成为云洞岩美景之四绝.云洞岩不仅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独树一帜的风光美景,它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同样名扬四海.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人们呼朋唤友爬云洞岩,或登高望远,或漫步林中,或拜佛求签,或休闲泡茶,或寻访遗迹等当我们在古树参天,怪石嶙峋中沿着不规则的石级攀爬时,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摩崖石刻应接不暇.有篆、隶、楷、行、草各体书法及以诗、文、联、记各种文体的题刻有200多处遍布山崖石壁,琳琅满目,蔚为壮观,不愧被誉为“闽南第一碑林”.朱熹在此讲学并留下“溪山第一”“石室清隐”和五言诗三处题刻.“溪山第一”题在“霞窝”对面巨石上,雄奇高雅.据说当年朱熹乘一叶蓬舟沿就九龙江西溪南下时,行至云洞岩下,遥望云洞岩山光水色,巍峨高耸而又不失秀气,堪入天下名山之列.赞叹连声:“奇哉是峰.”站在“溪山第一”的这块巨石下遥望,漳州平原尽收眼底,阡陌纵横,村落星星点点地散布在如诗如画的田园中,灵秀隽美,九龙江犹如条银带蜿蜒在万山之中.难怪朱熹触景作诗《赋归云洞》:“人生信多患,吾道初不穷.云何感慨士,伏死堪岩中.宜阳古道周,窍石何嵌空.穷幽历肺腑,履坦开房栊.颇疑有畸人,往昔寄此宫.岁月讵云几,井灶无遗踪.我来记清秋,归途渺穷冬.兴怀重幽讨,永啸回长风.风回云气归,洞口春濛濛.信美非人境,出门吾欲东.”在“霞窝”北壁,也留有朱熹的五言诗题刻:“君家一编书,不自圯上得.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美丽的云洞岩和白云岩一样具有“无车马之喧嚣”的清静,“无案牍之劳神”的悠闲,于是乎,朱熹不但在白云岩解经论道,也常常登云洞岩,在此为儒生解经讲学.朱熹传经布道的风采和神韵,以一种深邃和远见影响后代,让人们顶礼膜拜,经久不衰,风景优美的云洞岩也美誉为“理学名山”.

自南宋至今,朱熹的理学思想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已铸成一座伟大的思想豐碑.理学思想代代相传,名贤辈出,“朱门第一人”陈淳,还有唐泰、陈真晟、蔡烈、黄道周等理学名家.其中明代大学者蔡烈仰慕朱熹继承孔子儒宗,也曾隐居于此,建朱文公祠在为儒学弟子解经讲学,四方学者来访甚多.祠宇历经500年,几兴几毁,仅存断壁残垣遗址.为弘扬朱子文化,2007年龙文区在原址重建朱文公祠,重现昔日的风采.朱文公祠仿明清古典建筑,古色古香,朴实无华,台正面做了一石影雕.大门上题“朱文公祠”,两边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云淡风轻叩问溪山第一,洞天福地啸答清隐无双.”朱文公祠四周苍松古柏,枝虬叶茂,粗可合抱,树影婆娑.建成的朱文公祠成为云洞岩的又一新景观,它不仅承载着沧桑和历史的记忆,透露出的是富含地域文化的神秘气息,给人以情感上的激扬和心灵的涤荡.

滔滔的九龙江,流淌着漳州人民生生不息的血脉,巍巍的“姐妹山”见证着理学家们坚忍不拔的步伐.今日有幸探寻朱熹在“姐妹山”的文化遗迹,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已成为人们独特的历史记忆.“姐妹山”的文化遗迹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已成为漳州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结论:关于对写作朱熹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朱熹的诗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油菜花乡觅朱熹
这是整个徽州最美的时候。是所谓的“阳春三月”,春山春水春气息,潮水一般将人淹没。我们的车子闪电一般,从一百米两百米,或是一千米两千米的隧道中穿。

李侗和朱熹关于论语中孝讨论
摘 要:《延平答问》是李侗与朱熹的论学书信,其中有许多论述是关于《论语》的,这里拾取其中对“孝”之概念的讨论,来窥见师徒二人的学术交往,考察李侗。

对朱熹和陆九渊无极、太极之争浅分析
摘 要:本文围绕朱熹和陆九渊的太极、无极,分析了这两者对于朱熹和陆九渊各自哲学体系的重要性。由两人的不同立场,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本体论所形成的关于。

朱熹理欲观现代意义
摘 要:朱熹的理欲观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一方面,但是在维护人内在道德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朱熹去人欲存天理以维护人们内在良知和道德的观念对我们现代社会有。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