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依法治国论文范文写作 协商、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依法治国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6

协商、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关于免费依法治国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依法治国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依法治国论文参考文献:

依法治国论文参考文献 依法治国论文3000字国家一级刊物商场现代化杂志关于国家安全的论文

摘 要:国家治理现代化诠释了一种全新的治国理念和要达致的善治目标,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创新和超越,是中国 政治发展的逻辑使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协商 和依法治国.协商 作为社会主义 语境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有制度安排,推动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朝着 、良序的方向发展;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协商 的重要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协商 、依法治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协商 和依法治国统一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之中.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商 ;依法治国;价值取向; 政治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5)05-0065-0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①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不管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还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都离不开法治,它作为一种新型治国方略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需要培养法治思维,依托协商 这种特有的制度安排,在党的领导下整体推进.国家治理经历了由传统治理到现代治理的转型发展,在现代国家治理范式下强调的是拥有法治思维的多元化主体之间的协商、交流和合作,达致政府的善治,这是中国 政治发展的必然逻辑.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一种治国理念和目标的新诠释

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②这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人类社会在治国理政中的基本经验作出的全新概括,体现了在治国理念上的一种创新和超越.

治理能力和 如影随形,治理的能力源自 的成长.对于 的生成,林尚立认为至少包括五个方面:一则要培育社会的自治能力.在中国仅仅靠政府一己之力是很难实现治理的,这就需要社会实现自治,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达到自我提高,实现自我治理.二则要提高社会的参和能力.社会参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表达、沟通、交流、协商等等,这里重点关注的是一种理性表达的方式问题.三则要培育社会协商能力.公民的协商能力需要社会创造条件加以培育,协商能创造共识,共识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共识就有助于决策的达成,而决策正是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四则要提高社会的协调能力.就是社会多层主体之间的合作,这个合作是共同利益的集聚,不考虑利益主体之间的层次和等级.五则要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重点强调的是维护秩序和法律.林尚立:《治理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杭州(我们)》,2012年第10期.显然,治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 的成长,换言之,离开了 的成长或在 成长不健全甚至缺位的情况下,体现的是对国家的“统治”,或者说是“治理国家”,而并非是“国家治理”.

“治理国家”和“国家治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的是整治国家的行动,维护的是阶级利益,而后者表明的是一种治国的理念,内含了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多次提到“治理国家”和“统治国家”等概念.比如恩格斯就谈到,“依靠普选权来治理国家就像绕道合恩角时迷失了航路的海船水手一样:他们不研究风向、气候和使用六分仪,却用 来选择道路,并宣布多数人的决定是不会错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6页.这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借普选权来管理或者说统治国家进行了批判.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讲:“事实上,帝国是在资产阶级已经丧失统治国家的能力而工人阶级又尚未获得这种能力时唯一可能的统治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页.列宁也有对“统治国家”的表述,“旧的专制制度已经没有力量统治国家了”.《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0页.马克思和列宁提到“统治国家”的概念强调的都是管理或治理的意思.纵观经典作家的表述,提到的只是“治理国家”或“统治国家”,而从未提到“国家治理”,这正是中国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一种创新和超越,符合马克思主义和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从“统治国家”到“国家治理”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理念的创新和观念的转变.根据俞可平的阐述,“统治”和“治理”存在以下区别:一是主体不同.统治是权力机关的统治,在我国主要就是包括党和政府在内的国家权力机关.而治理的主体比统治要宽泛的多,可以是国家权力机关,也可以包括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社会以及公民个人等.我们不难看出,相对于统治,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并且是广泛的.二是性质不同.具有统治权力的政府,其行为带有强制性,处于主体的地位,而公民则是政府实施权力的客体,处于从属地位,政府的权力必须服从,不能不服从,否则可以依法处置.而治理的行为并非强制,它可以协商、沟通,双方可以进行对话,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强制性,只是强制的东西少了,协商的成分多了,共识也自然会增多.三是来源不同.政府的权威来源于法律,它是靠强制力来推行的.而治理的来源既有法律,也有社会契约,就是既要靠强力的法律,也有公民之间的自我默契.四是运行不同.统治的运行是自上而下的,即由上级到下级的运行路径.治理则更多的表现为平衡的运行路径,就是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协商.俞可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若干问题》(上),《福建日报》,2014年6月8日.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了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它诠释了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着不同的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辛向阳研究员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治理理念确立起来、使国家能够顺利运行的体制机制.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统筹各个领域治理主体、处理各种主体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水平和质量.辛向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个基本问题》,《理论探讨》,2014年第2期.这里是从治理体系的体制机制以及治理能力的主体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峰的理解是,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张峰:《明确协商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报》,2014年1月22日.显然,他是从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角度来理解的.以上两种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阐发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依法治国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以人为本视角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建构
摘 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建构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提供逻辑合理性支撑。以人为本对国家治理现代化逻辑建构的价值包括:以人为本解构现代化的根。

协商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
摘 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制度化建设为基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为表征的协同治理过程,其中,民主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

新型智库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需要准确把握智库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智库作为现。

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