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管仲论文范文写作 论语中孔子对管仲评价看孔子思想矛盾性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管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4

论语中孔子对管仲评价看孔子思想矛盾性,本论文为您写管仲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管仲论文参考文献:

管仲论文参考文献 药物评价杂志论文评价意见关于孔子的论文对论文的评价

摘 要: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有褒有贬,学界也多有争论.从《论语》中涉及到的文本本身来看:一方面,孔子对管仲的否定“器小、不俭、不知礼”是很直接的、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孔子对管仲的肯定主要在于其有目共睹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功绩.这种贬中有褒的评价,反映的正是孔子对管仲的矛盾心态.从文本来看,孔子并没有赋予管仲以“仁”的评价;从孔子对礼制的一贯立场来看,孔子也不会称越礼的管仲为“仁者”.

关键词:孔子;管仲;《论语》;矛盾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089-02

春秋五霸之首是齐桓公,而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就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管仲.对于管仲,史学界有很多评价,我们要关注的是和他同生活在春秋时期、但是晚他172年出生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怎样评价管仲的.

在《论语》中,其中有两篇涉及到评价管仲,总共有4段语料.

第三篇《八佾》中有一段史料,孔子直接否定管仲,直言“管仲之器小哉!”还有对弟子提问“管仲俭乎?”“管仲知礼乎?”的反问式回答,“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孔子认为管仲不俭,且不知礼,可谓直截了当,毫不含糊.

第十四篇《宪问》中有3段史料,都是对弟子提问的回答,提问分别为(1)或问管仲.(2)子路问: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3)子贡问:管仲非仁者和?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孔子对提问的回答,全是肯定管仲的.(1)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2)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3)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孔子先否定管仲,认为管仲不懂“礼“,而后又肯定了管仲的“仁”,而在以孔子为代表所创建的儒家思想中,“仁”和“礼”是统一的,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仁”注重人内心的思想道德层面,而“礼”侧重于人外在的行为规范层面,只有做到“礼”,才能达到“仁”.反之,不仁的人是无法克己复礼的(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既然仁和礼是统一的,管仲既不知礼,又何言仁?伟大的孔子对管仲做出“不知礼而仁”这样的评价,确实有些让人费解.

《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这种评价,确是前后矛盾的,有很多学者对此作了解释.目前学界有以下几种观点:商松石指出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总的倾向是肯定的,但是他同时也辩证地评说了管仲,指出管仲“小器、不俭、非礼”,但是这些个缺点是“瑕不掩瑜”,无伤大雅.闫春新、于孔宝认为孔子是站在价值判断和事实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评说管仲的,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结论.沈素珍认为孔子虽然直截了当地批评了管仲的缺点,但是充分肯定了管仲具有“仁德”,而且沈还指出正因为伟大的孔子具备宽严相济的政治眼光,才给予了管仲这样辩证的评价.冯浩菲指出孔子对管子的评价从理论和事实上都能解释得通.王世巍站在《论语》自身的文本的角度,从孔子对管仲评说的具体的上下文语境出发,认为孔子回答子贡、子路提出的问题——管仲是否为仁,答案侧重教育弟子,教育原则是他一贯倡导的“因材施教”,而至于管仲是否为仁,孔子回答的实际重心并不在这里.

以上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存在着问题.从《论语》中涉及到的文本本身来看,一方面,孔子对管仲的否定性评价“器小、不俭、不知礼”是很直接的、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孔子对管仲的肯定主要在于他有目共睹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功绩.这种贬中有褒的评价,反映的正是孔子对管仲的评说确实是体现出一种矛盾、纠结的态度.

一、孔子对管仲的否定

孔子对管仲直言不讳的否定性评价,主要表现在“器小”“不俭”和“不知礼”这3个方面.

孔子在《论语·八佾》篇中,开篇直言管仲器小.其它几处的评价都是回答弟子的提问,而这句是孔子独立的一个陈述,因此可以把这句看作是孔子思想观点的直接表达,这是研究孔子评价管仲的直接材料.对于“器小”,我们倾向于宋代朱熹在《论语集注》当中所言的“器小,言其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故局量褊浅、规模卑狭,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而不是三国时何晏在其《论语注疏》中提出的“言其器量小也”.它所表达的是孔子的一种慨叹,即管仲虽功绩显赫,但在道德上终究没能达到孔子理想中贤臣的标准.

关于“礼”,孔子认为其作用重大,“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所以他最不能容忍僭越礼义的行为,如“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孔子认为这是季桓子不可容忍的一宗大罪.周礼是维护当时统治阶级各阶层秩序的根本行为准则,孔子是以“克己复礼”为己任的,所谓“非礼勿视、勿听、勿动”,任何人不许有谮越的行为,因此孔子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管仲非礼行为的愤恨情绪,“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从回答的方式来看,表现出孔子很不赞成管仲,非常不满他这种极度的越礼行为,反映出孔子小视、贬斥管仲的真实心态.

孔子对管仲的批评折射出了他们之间思想上的对立.管仲在齐国推行的改革,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其实就是对周礼的破坏,这同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子,表现出来绝对的对立.

二、孔子对管仲的肯定

后3段史料皆来自《宪问》,确实是颂扬管仲功业的,但是是否达到了“仁”的高度?这主要体现在如何理解“如其仁!如其仁”上,有3种观点:肯定性的理解为“这就是他的仁德”;半肯定派理解为管仲有仁者的功劳,但没被孔子称许为仁人;否定派则理解为孔子未曾以仁论管仲,即只论其事功,不论其仁否.正是因为有这样不同的理解,也证明了孔子思想的矛盾性.

这3条确是孔子对管仲的褒扬.这种褒扬表明两人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孔子曾经说过“齐一变,至于鲁”,表明他对“齐”的肯定.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的方式九合诸侯,解决了各诸侯国之间的争端,使人民免遭战争的苦痛,而且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打的口号是“尊王攘夷”,这样做使百姓免遭外族的侵扰,这些都和孔子的思想相合,所以孔子对管仲的有目共睹的功绩没有视而不见,而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孔子确认为不守礼、越礼而行的管仲可谓“仁”矣,那就意味着在孔子那里礼和仁原本就是分裂的,这样《论语》中的很多观点就被颠覆了,而这显然是行不通的.而且事实是孔子对“仁”的要求也是非常严的,在《论语》中的体现如:“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等日恭、宽、信、敏、惠.”(《阳货》)“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象“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这样的人物,孔子才给以“殷有三仁”的头衔(《微子》).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只承认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自己,也不敢称仁,“若圣和仁,则吾岂敢”(《述而》).

结论:关于对写作管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管仲经济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孔子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就是《论语》,这部记录孔子言行和思想的论著对后世人们的思想品行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思想也是我国。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价一堂思想政治课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课堂评价是对课程实施过程与结果的一种价值判断。评价一堂思想政治课,要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

孔子思想『五大智慧』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孔子是最杰出的文化代表。孔子儒学总体上蕴含着文化、伦理、政治、教育、社会治理方面的五大智慧。它们仍可为今所用,甚至可以为全。

林语堂先生一团矛盾评价的合理性
摘 要:林语堂先生在《八十自述》中对自己评价为“一团矛盾”,这个评价在他的典型作品《京华烟云》和《红牡丹》中得到了鲜明体现,同为一个人的作品,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