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聊斋志异论文范文写作 聊斋志异中三个真人形象的文化解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聊斋志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1

聊斋志异中三个真人形象的文化解读,本论文为您写聊斋志异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聊斋志异论文参考文献:

聊斋志异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杂志社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批“天真与赤子同其烂熳”的“真人”形象,反映了他人格理想的一个侧面.这些人物的出现,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有作者自我人格的折射,而从哲学渊源上看,是对道家“真人”理想的继承.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道家;真人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道家人格的最高理想是“能体纯素”的“真人”(《庄子·刻意》).蒲松龄继承了道家的“真人”人格理想,认为理想的人应当“其胸与海同其阔,其心与天同其空,其天真与赤子同其烂熳”(《读灌仲孺传》) [1] (P1118).这样的人格理想,反映在《聊斋志异》中,就是作者塑造的一批“真人”形象.本文试图从婴宁、霍桓、翩翩等形象入手,对《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做一些探讨.

真,是蒲松龄的审美理想,是聊斋人物重要的性格特征之一.于天池先生在《蒲松龄美学思想述评》中指出:“蒲松龄的审美理想就是纯朴天真的人性,就是真.” [2] (P119)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所正面赞扬的理想人物,大多具有这方面的特征,如李月生的“朴诚无少伪”、“天真烂漫”(《李八缸》);王平子的“朴讷”(《司文郎》);张鸿渐的“诚笃”(《张鸿渐》)等.作为“真人”形象的代表,我们可以举出婴宁、霍桓、翩翩等.

婴宁(《婴宁》)是蒲松龄最喜爱的人物之一,他在篇末的“异史氏曰”中直呼她为“我婴宁”,这在蒲松龄的作品中是惟一的一次,可见蒲松龄对他所创造的这个人物的喜爱.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个侧面.

婴宁是个狐女,襁褓中被狐母携入深山,托于鬼母掬养.她所居住的地方,“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宛然是一个世外桃源的诗意仙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成的婴宁,如山花野草,天真烂漫,言笑由心,率性自然,正如鬼母所言,婴宁虽“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由于未受到所谓“诗礼”的教训,她的一切都是天性的自然流露.而在世俗之人看来,未免“呆痴裁如婴儿”.

当王子服终于有机会独自面对婴宁时:

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意?”曰:“以示相爱不忘也.”

对于王子服借花表达爱意的世俗之举,婴宁竟然颇为不解,曰:

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

而当王子服明确表白:“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时,婴宁的表现就更为“呆痴”了:

生曰:“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俯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何守奇在这一段的评语中,连用了三个“憨绝”.正是婴宁葆有一颗与人之自然天性相合的赤子之心,心中并无男女之大防的教化痕迹,所以才能发自心性地说出诸如“我不惯与生人睡”这样的憨言稚语.

霍桓(《青娥》)则是一个充满稚气的少年书生形象.他虽生长在人间,但其母“过于爱惜,禁不出庭户,年十三,尚不能辨伯叔甥舅焉”,实际上也是一个无染于尘世的“真人”形象.当他爱上青娥后,“只觉爱之极,而不能言”,是人之天性的自然流露.其后,他用道士所给的“坚石可入”的小铲凿通墙壁与青娥共枕,“酣眠绣榻”.被人唤醒后,“目灼灼如流星,似亦不大畏惧,但腼然不做一语”.在他心中,“穴墙则美人可见,而并不知其非法也”.但明伦评道:“不知非法,何畏惧之有?”他的不谙世事,正是孩童的天真.

细细品味这两篇小说,一男一女,在看似不谙世事的言行中,实则表现出他们不受世俗污染的纯真品性.这种天真未凿的纯粹美与自然美,正是蒲松龄最为欣赏的本真之美.

翩翩(《翩翩》)也是这种“真人”理想的代表,不同的是她是以一个“出家人”的身份来表现这种人格理想的.她“居有山洞”,同样远离尘寰,她的品性最接近于道家的反朴归真的情怀.她剪山叶作衣、收白云为絮,食则“取山叶,呼作饼”,饮则“贮佳酝,以溪水灌益之”,她说:“我有佳儿,不羡贵官.我有佳妇,不羡绮纨.今夕聚首,皆当喜欢.”表现了一种视功名如浮云、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高士之风.她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表现出不役于物、超然世外的意蕴.蒲松龄以寓言的方式,揭示了这种人格理想对心灵的净化作用.“作狭邪游”而染病潦倒的罗子浮象征了尘世对人性的污染和扭曲.而“真人”所象征的这种人格理想则正如翩翩门前的溪水,对世俗之污染,“濯之,创当愈”.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追求精神自由,标举“真人”理想.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宇宙间的一切原本是自然的,故人的本性也是自然的,即自然而然,无人为之伪饰.人的这种自然本性,犹如初生的婴儿那样自然纯朴,一尘不染.老子曾用婴儿作比:“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的复归于婴儿、见素抱朴的人性理想,实际上是崇尚自然,呼唤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本性.

庄子在《大宗师》中说: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等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等古之真人,不知乐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忻,其入不距;倏然而往,倏然而来而已矣.等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他人为物役,要求“不物于物”(《庄子·山木》),要求回归到人的自然本性.

道家的“真人”理想人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服膺庄子的魏晋名士所企望达到的“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刘伶《酒德颂》)的境界,阮籍笔下“超世而绝群,遗世而独往”(《大人先生传》)的大人先生形象,陶渊明塑造的“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五柳先生传》)的五柳先生形象,皆有庄子理想中的“真人”影子.

蒲松龄不仅深受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影响,于道家思想也浸淫甚深.蒲松龄曾编撰《庄列选略》一书.在《〈庄列选略〉小引》中,他对两书推崇备至,评价说:“千古之奇文,至庄、列止矣”,“其为文汪洋恣肆,诚足沾溉后学”,“余素嗜其书,与弟子辈闭门叹赏”. [1] (P1032)

我们所看到的《聊斋志异》中婴宁、霍桓、翩翩等形象是与道家这种理想人格一脉相承的.婴宁名字本身即来自《庄子》.《庄子·大宗师》中说:

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婴”通“撄”,“撄宁”即“婴宁”,婴宁之名字,当本于此.

婴宁居住的地方,“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翩翩则“居有山洞”,在“深山中”,无不与尘世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奇的是罗子浮父子返入尘寰后,“思翩翩,携儿往探之,则黄叶满径,洞口路迷”,只得“零涕而返”.简直又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桃花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她们更多地保持了人的天性而少受世俗的污染,体现了道家的理想人格.

贵真的审美理想,也是时代思潮的反映.明中叶以后,封建统治阶级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反映到思想领域,一方面表现为统治阶级拼命加强思想控制,大肆鼓吹程朱理学,造成社会上一大批道学家侈谈性命,口倡仁义,虚伪狡诈之风弥漫了整个社会.一方面,作为对这种压制的反叛,泰州学派从陆王心学中分化出来,表现出极大的离经叛道,李贽就是突出的代表.他攻击程朱理学的道学家都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的虚伪之徒.他首倡“童心说”,认为: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聊斋志异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聊斋志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聊斋志异王六郎
摘要:《王六郎》是《聊斋志异》中的重要篇目之一,是典型的“水鬼与渔夫型”故事模式,具备广泛深厚的传承基础和民间文学基础。故事情节中的瓜代替死强化。

聊斋志异.香玉双美模式下对于至真至纯理想主义书写
摘 要:《聊斋志异 香玉》篇描写了一则人花相恋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蒲松龄别出心裁地打破“双美共侍一夫”的传统,将“双美”设置成书生的妻子和朋友。

聊斋志异黄英篇和太宰治清贫谈的人物像比较
摘 要:聊斋志异作为中国短篇小说的巅峰在日本文学界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日本文学名家太宰治也受其影响,创作了《竹青》与《清贫谈》等两篇短篇小说。《清。

聊斋志异之驴形象
摘 要:《聊斋志异》中出现过很多动物的形象,其中也包括驴的形象,驴的出现并不算太晚。但是真正出现在作品中要追溯到战国后期,长久以来,历朝历代对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