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政治信任论文范文写作 政治信任、人际信任对公众非传统政治参和的影响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政治信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0

政治信任、人际信任对公众非传统政治参和的影响,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政治信任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政治信任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信任论文参考文献 人际沟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政治杂志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公众的政治参与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作为政治参与常见形式的传统政治参与形式的日渐式微以及具有主动性的非传统政治参与形式受到广泛青睐,引起了学界和政界的关注.同时,政治信任与人际信任作为信任要素,日渐成为政治心理层面上影响政治参与的重要要素.基于此背景,笔者采用2010—2014年第六波世界价值观调查问卷中做到到的中国大陆的数据,将问卷中与抵制两个典型的非传统政治参与行为作为因变量,将其中的信任因素,即政治信任与人际信任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政治信任度越高,非传统政治参与的倾向越弱;人际信任度越高,非传统政治参与倾向越强.

关键词:政治信任;人际信任;非传统政治参与;第六波世界价值观调查

一、导论

随着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数量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1]政治参与作为公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维护群体以及个人利益、实现政治监督和权力制衡的一种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政治参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当代西方政治学认为,任何有意影响公共事务或决策的政治行动,都可以被视为政治参与.因此,在当前的比较政治学研究框架下,政治参与不仅仅包括如、选举、助选等传统政治参与,也包括了非传统政治参与,如公开向媒体表达意见、向政府官员或议员投诉(或)乃至抵制、、游行、占领等类型的政治行为.

对于当今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来说,公民的传统型政治参与受到参与的主动性缺乏、政府回应性不足以及政治参与范围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参与数量较少,但是公民为了维护群体以及自己的利益,就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进行政治参与,于是非传统政治参与由于其具有的主动性和多样性,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看出,基于政治心理层面,分析这些选择非传统政治参与形式进行政治参与的人的信任要素,对于理解目前中国社会中公民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欧博文和李连江提出的“依法抗争”概念,将或、抵制等行为作为常见的非传统政治参与形式,从公民政治心理角度分析其对中国大陆公众非传统政治参与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非傳统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近代的政治概念,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政治参与的一般意义就是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与传统政治参与,例如和选举不同的是,和抵制等非传统政治参与更具有主动性,更能够真实的表达公民的政治态度.

近年来,国内对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研究日渐增多,国内外的学者在研究非传统政治参与时,多关注于群体性或对抗性的集体行动事件的发生以及经验的总结等.[2]相关研究既关注农村的政治参与[3],也关注传统的政治参与,例如选举、等[4],和非传统政治参与,例如和等[5],其中,社会经济变迁的大背景下,由于非传统政治参与与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的密切相关,学者越来越关注非传统政治参与以及其对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作用.

笔者本文选择了比较常见的和抵制两种作为因变量.

(二)政治信任

近年来,政治信任越来越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原因在于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府及其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到了一般民众的认可,从而体现了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同时,政治信任也是政府决策有效性的基础,政治信任如果过低,那就意味着目前的政府行为出现了问题,丧失了民众的支持也就说明当前的政治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样的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决策时就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并会付出更大的成本.

对于政治信任,“它并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现象,是发生在政治活中的各种信任关系的总称”[6],广义上讲,它包括对政治体制、政治机构和政治人物等在内的政治客体的一套积极的态度和弥散性的支持[7],狭义讲,其是指以对政府信任为核心的信任.[8]目前围绕着政治信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信任的起源、评估以及测定方面.[9]

由于调查问卷中包括了对于较多类型的组织和机构信任测量的问题,基于研究假设以及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府结构的考虑,选用了与非传统政治参与关系较为密切的以下几个政府机构信任变量作为政治信任的测量工具:对的信任、对行政部门的信任、对政府的信任、对政党和法院的信任.[10]

(三)人际信任

社会心理学家韦伯将人际信任分为两类: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特殊信任的对象只包括有血缘或裙带关系的人,普遍信任的对象则扩展至相同信仰的所有人.公民之间的人际信任具有认知和情感的维度,在认知维度上来说,信任是个人根据自己拥有的信息和观察来评估某人或者某个群体、组织是否值做到信任的认知,也是一种理性选择.从情感维度上来说,信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个体可能会受到他人语言和行为的影响,并在情绪上表现出愿意还是不愿意信任的差异.人际信任对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前人信任研究中,主要从信任来源、量表以及评估上面[11].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的普遍信任水平较低,原因在于只有与中国家族主义观念的盛行,中国人的信任通常属于有着血缘关系或纽带关系的特殊信任而非对大多数人的信任,即普遍信任.[12]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高特殊信任,低普遍信任的社会.至于信任的来源方面,有学者认为普遍信任是孕育于国家社会的文化之中的,于是中国的低普遍信任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的.[13]

由于在问卷中,关于朋友和家人的信任,即特殊信任,在数据分析时发现存在很少的观察值,同时由于在中国这样一个高特殊信任,低普遍信任的国家,来分析普遍信任对于分析其对中国公众非传统政治参与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于是将大多数人的可信程度,即普遍信任作为衡量人际信任的重要变量.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政治信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政治信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和的价值、挑战和路径分析
摘要: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

公众气象服务品牌形象、感知质量对公众满意度影响实证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移动气象服务提供商获取气象服务信息,这就对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文章基于ACSI和ECSI两个模型,构建了。

网络政治参和双重影响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公民涉足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网络政治参与的直接。

数字鸿沟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和失衡
摘 要数字鸿沟不仅是“社会状态”,而且是“社会后果”和“社会问题”。本文基于数字鸿沟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失衡性,并从区域、城乡二元。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