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电大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人文社科论文范文写作 人文社科类协同中心评价体系的构建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人文社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1

人文社科类协同中心评价体系的构建,关于免费人文社科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人文社科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人文社科论文参考文献:

人文社科论文参考文献 人文社科类期刊论文评价意见国家人文地理杂志对论文的评价

摘 要:协同创新中心认定评价体系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建设成败.目前教育部已遴选认定的38个协同创新中心,引发了不少争议,特别是用一套体系来认定评价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持續推进“2011计划”,如不正视评价认定问题,后续建设将面临更大挑战.本文尝试建立符合人文社会科学规律的认定评价体系,构建满足创新要求和目标的评价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一认定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2011计划”;人文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评价体系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 “2011计划”),随后启动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迄今为止,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共认定了两批38个协同创新中心.纵观所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从学科的属性来看大都为自然科学类,而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相对较少.除其他因素之外,无学科类型差异的遴选与同一指标下的评价,或多或少地影响人文社科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建设和认定.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缺一不可.在“2011计划”实施过程中保持学科之间的平衡,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对于支撑各项事业的改革创新均有重要的意义.从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根据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各自发展特点,构建不同类型学科的评价体系,对于“2011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协同创新中心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协同创新是将各个创新主体要素进行系统优化、合作创新的过程.协同创新可以从整合以及互动两个维度来分析.在整合维度上,主要包括知识、资源、行动、绩效,而在互动的维度上主要是指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互惠知识分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的最优同步,系统的匹配度[1].而协同创新中心本质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组织载体,肩负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任务,因此其绩效评价同时是一种学术评价,具有专业性强、性强、学科差异性大的特征.而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对高校协同创新机理认识和理解基础之上,通过对影响目标和计划实现的因素的信息进行获取和分析,设计科学的评价体系.

本文通过自创的“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认定评价指标体系”,试图构建起同一目标下不同学科类型创新体认定评价体系.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认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依据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建设与发展的相关文件,针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为开展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筛选、认定和评价而设计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一二,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2项,指标31项.其中一级指标相对抽象,二级指标逐步拓展,最后逐级依次越来越具体,末级指标最为具体,其内容可用操作化语言概括表述.笔者认为,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认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同一目标下不同学科类型创新体的评价”,它既保持了原有认定评价体系的主体与核心,保证了与自然科学类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的一致要求,又突出了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自身的特点,发挥了不同类型学科在协同创新中的各自优势,满足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的质量标准.

一、共同目标和具体目标并存形成评价逻辑起点

“2011计划”的实施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批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这是“面向科学前沿、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区域发展和面向文化传承创新”四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共同目标.

与此同时,《“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规划》中又确定“四个面向协同创新中心”不同的具体目标:(1)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追求卓越、促进交叉、国际接轨、世界一流”为宗旨,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汇聚一流人才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学术中心.(2)面向文化传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发展”为宗旨,建设成为服务重大决策的国家级智库,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军,引领和主导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高水平人才汇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国际学术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3)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支撑传统、引领新兴、产学结合、贡献重大”为宗旨,建设成为我国行业产业前瞻与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转化平台,高端工程人才的培养摇篮.(4)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政府主导、区域急需、创新引领、影响突出”为宗旨,建设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阵地,促进区域重大成果转移和辐射的重要平台,创新人才集聚和培养的区域中心.

共同目标针对整个“2011计划”和提升高校整体创新能力而提出,是从战略高度和宏观层面来思考与设计“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长期建设和长远发展.这些顶层设计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撑,以及共同努力和奋斗,需要更多具体目标的落实.这就意味着在这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各创新体肩负着不同的使命,而直接参与和具体完成这一任务主要是依托于不同学科类型的协同创新体.一项重大计划中共同目标兼而有之具体目标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共同目标中包含着众多的具体目标,而众多的目标汇聚在共同目标之中.共同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并存,为同一目标下制定不同学科类型创新体认定评价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形成了逻辑起点.依据实现“2011计划”目标—任务—措施—保障这一逻辑链条,对应于协同创新中心和评价体系中“需求—基础—机制—成效”另一逻辑链条,构建“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认定评价体系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逻辑框架,为评价体系的设计指引了方向和路径.由此,在“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认定中可根据不同类型学科的不同特点,制定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对不同学科类型的创新体进行客观、公正、合理地认定评价,能够确保“2011计划”整体实施目标在不同学科领域得以实现.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人文社科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人文社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本文阐述了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论述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校情、班情。

谈小学数学学科新型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传统的评价方式以期中期末的测试为主,过分注重学生的甄别和选拔,追求一般化,忽视学生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我们应该。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竞争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传统的财务指标在衡量企业战略发展规划时已经捉襟见肘,并不能充分地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