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超越论文范文写作 不同路径的超越:施蒂纳和马克思思想的比较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超越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6

不同路径的超越:施蒂纳和马克思思想的比较,该文是关于超越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超越论文参考文献:

超越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路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马克思哲学论文

摘 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之所以耗费大量的篇幅来批判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马克思对待传统哲学采取的是批判继承的理性态度,施蒂纳对待传统哲学采取的却是全盘否定的非理性的态度.但与此同时,施蒂纳也在语言表述方式、对待费尔巴哈的态度等方面对马克思的思想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施蒂纳;路径;超越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7)01-0035-04

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回顾,《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清算他和恩格斯两人“从前的哲学信仰”.[1]34在这一清算过程中,除了对费尔巴哈的态度有重要转变之外,另一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们耗费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而写出来的对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批判了.因此,对马克思和施蒂纳的思想关系的阐述,对于我们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整体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要了解马克思和施蒂纳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大致内容.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一开始就指出:“还有什么不是我的事!首先是善事,而后是神的事、人类、真理、自由的事、人道和正义的事;以至我的人民、我的君主和我的祖国的事;最后,则还有精神的事和成千其他的事.唯有我的事从来就不该是我的事.”[2]3施蒂纳在这里把“神”、“人类”、“真理”、“自由”、“人道”、“正义”、“君主”、“祖国”等的事情都看作是和“我”相对立的事情.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它们所代表的都是普世价值.這些普世价值既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人类生活的意义之所在.但施蒂纳却指出这些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认为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都不为其他的对象服务,它们的目的都在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唯独人却在牺牲自己而为这些外在的价值服务.

施蒂纳的这一批判立刻让人想到黑格尔在《历史哲学》和《小逻辑》中提到的著名的“理性的狡计”[3]33或“理性的机巧”[4]394的观点,即理性并不直接参与现实事物的发展过程,它只借助于人的活动来实现自身的目的,人却在追求自身目的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成为了理性的工具.黑格尔的这一哲学观点其实根源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在黑格尔看来,精神的东西才是事物的本质,现实的个别事物只有在服从精神发展的洪流时才能获得其价值,其他的偶然的东西对于普遍的精神发展过程来说都是偶然的和否定性的存在.

黑格尔哲学的这种以普遍性来吞噬个别性的价值和意义的方法无疑有其问题,这就是导致对个别事物自身价值的忽视.因此,施蒂纳一方面接受了黑格尔的观点,把各种普遍性的价值都看作是人之外的、为了实现自身目的而牺牲个人利益的东西;另一方面又对这种观点表示彻底的反对:既然个人总是要去实现普遍价值,那么“我的事”不就被忽略和压抑了么?施蒂纳因此反其道而行之,要高扬个体的价值.不是个体为普遍价值而牺牲,而是普遍价值只是个体实现其目的和利益的工具而已.

施蒂纳接下来进一步指出:神的目的只是为了神的事业,国家就是要实现国家的事业,它们的目的都仅仅在于自身而不在于他物,那么为什么我的目的就不能是实现我的事业呢?我为什么要把一个更高的东西作为我的生命的意义之所在呢?施蒂纳知道高扬个体的价值和目的在当时的社会中会被斥之为可鄙的利己主义者,所以干脆就把自己所理解的个体称之为利己主义者.

施蒂纳在系统阐述其利己主义观点的同时,也对同时代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在施蒂纳看来,古代人把外部世界看作真实的存在,近代人在摆脱了世界的束缚之后就进入了精神的世界,并把精神看作是自己的目标.但纯粹的精神一定是想象出来的彼岸的精神,是一个在我之外的天国的精神,而“外来性是‘神圣物’的一个标志.”[2]40也就是说,神圣性的东西一定是与个人相分离的东西.施蒂纳反复强调我们经常说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神圣物.因为我们所说的人并不是具体的个人,而是要求个人去成为的理想化的人,这样的人也就是精神,是独立于个人之外的神圣物.

正是在把人看作神圣物的前提下,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费尔巴哈批判基督教本质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上帝乃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对基督教的批判就是要把原来被错误地看作是上帝本质的东西重新夺回来变为人的东西.所以,要把基督教中被颠倒的主词和宾词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是费尔巴哈的基本目的.施蒂纳则认为,费尔巴哈颠倒主词和宾词的方法不过是用人这一神圣物代替上帝这一神圣物.不管是人还是上帝,都是独立于个人之外的精神.如果说从基督教到费尔巴哈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用道德的立场取代宗教的立场.但不管是道德还是宗教,都是一种“固定观念”,“即是一种使人服从它的观念.”[2]46事实上,固定观念的表现多种多样,很少有完全相同的.但固定观念的共同特点就是让个人服从观念,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为观念而献身.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坚持不同的固定观念,本质上只是一个易主的过程,并不会改变事情的实质.

从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来看,这种批判确实有其道理,并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看了《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之后,也对之表示认可.既然如此,马克思为什么要耗费如此之多的篇幅来对之进行批判呢?笔者认为,这种批判并不是个别观点上的,而是因为施蒂纳采取了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全不同的路径来实现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超越,以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施蒂纳的哲学既有合理的因素,但另一方面又可以说是绝对的荒谬.

二、不同路径的超越:马克思和施蒂纳的比较

从前面对《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介绍来看,施蒂纳与马克思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对传统哲学的彻底否定.与一般的哲学家不同,施蒂纳几乎否定了一切以普遍价值为特征的哲学思想而高扬个体的绝对价值,并突出强调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性和绝对性.这种以个体自我为绝对中心的做法固然有利于突出个体的历史地位,但对个体差异性的强调所带来的又必然是一个不可描述的、非理性的、破碎的世界.因此,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对传统哲学的超越乃是一种非理性的超越,从而在根本上不同于一般哲学家对传统哲学的理性批判与超越.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超越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超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论萧伯纳戏剧对易卜生的继承和超越
[摘要] 易卜生与萧伯纳是欧洲戏剧现代进程中的两个关键人物。萧伯纳在其《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中,把易卜生戏剧的主题认定为“理想主义者批判”,指出易。

对接和超越: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路径
摘 要:情境主义的路径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发性意义不容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大学生精神世界的迁移在特定的现实情境中发生。分析教育。

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悟和误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施密特一生著作等身,荣誉亦等身。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密集创作出版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尼采认识论中。

财务共享:超越路径依赖
企业管理如果要改变路径,成本会高到很多人不愿意改变,对“路径依赖”逼真的解释是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人们的思维模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