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三曹论文范文写作 三曹诗歌悲情美的差异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三曹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2

三曹诗歌悲情美的差异,本论文可用于三曹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三曹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三曹论文参考文献:

三曹论文参考文献 中美教育差异论文中美文化差异论文中美关系论文题目诗歌杂志

内容摘 要:“三曹”诗歌虽然都体现出了“悲情美”,然而,特定的时代背景,独特的文人性格和不一般的人生遭际决定了“三曹”诗歌虽都悲情,却又有所不同.曹操因为对社会、对百姓、对战乱的悲慨,所以他的诗表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悲怆美;曹丕因为对宇宙、对人生、对生命的忧愁,所以他的诗体现出一种柔和秀丽的忧郁美;曹植因为对奢华享乐的感触,对友人赠别的悲慨、对悲苦命运的哀愁,所以他的诗呈现出一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哀怨美.

关键词:三曹 诗歌 悲情美

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不但改变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1]89的固有的创作方式,而且也摆脱了为政治服务的诗教禁锢.特别是“三曹”的创作掀起了探索生命、反思人生的自觉审美思潮,确立了用诗歌来抒发自己情感的创作形式.但是尽管处于同一时期的“三曹”,他们的诗歌虽然都体现出一种哀愁忧怨的悲情美.但是他们在诗歌中所体现的悲情却迥然不同.

一、曹操诗歌中的“悲怆”美

曹操的诗悲怆雄浑,他的诗歌大多是抒发对天下战乱、生灵涂炭、生命短促、胸襟抱负的悲情,其情慷慨、昂扬、苍茫、雄壮、悲怆.恰如钟嵘所言:“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2]478敖涛孙曾赞论:“魏武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3]8徐世溥也有“苍茫浑雄,自有开创之象”[3]20的美誉.

1.对战乱连绵、生灵涂炭的感伤

曹操一生都以治平天下为己任,纵然有雄心壮志,但是面对连绵的战争,生灵的涂炭依然流露出悲愤与感伤.如《薤露行》一诗叙述了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整首诗仿佛是一幅真实的汉末历史画卷,并通过最后一句“瞻彼洛阳城,微子为哀伤”,既有对董卓之乱的悲愤,又有难以掩藏的哀叹.东方树评价《薤露行》是“浩气奋迈,古直悲凉,音节词旨,雄姿真朴.”再如《苦寒行》,诗歌开篇就开门见山的写出了太行山的山势高耸与道路的艰险.“车轮为之摧”这一感慨恰到好处的烘托出北上太行山的艰辛与凄苦,继而又写野兽当道的险情,行军路上阴暗低沉的景色,以及行军时无栖身之宿、食不果腹的困境.全篇的感觉气势逼人,风格慷慨悲怆,不但真实的描绘了率军出征之艰险和山之冬景的萧瑟悲凉,而且以“悲比东山诗,悠悠使我哀”的叹息,不仅抒发了他关怀士卒的体恤之情,而且也体现了他的豪迈气魄与忧患意识.

2.对生命苦短、治平天下深思后的感伤

他的诗充满刚健之力和浩然之气,深刻的天下意识给曹操的诗以悲怆之情.陈祚明对曹操的《短歌行》评价道“此是曹孟德言志之作.”这首诗之所以撼动人心,不仅仅是他对生命如露的忧思,更在于他那“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胸怀以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抱负.正是因为诗人有对生命苦短的悲情体验,所以他的诗才会在慷慨激烈的情怀中流露出一种无尽的哀伤.

曹操的诗歌气盖一世、莽苍悲怆,反映了他胸怀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一统天下、治平社稷的责任意识.曹操其人其诗表现出的这种悲怆精神不仅影响了一个时代,而且他雄浑悲怆的审美体验模式也构成了建安风骨的核心精神.

二、曹丕诗歌中的“忧郁”美

曹丕的诗歌创作使得民间歌唱向“文人自觉”的诗歌创作这一趋势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他的诗歌总是怀着迷茫怅惘的忧伤,他体恤游子思妇的哀叹,思考生命的无常、人生的价值,他的情感极其的细腻,思绪非常的深婉,即便是享乐人生也无不充满了他忧愁悲伤的生命意识,所以说他的诗歌,在保留了民谣风格的基础上,又体现出了“文人的自觉”.

比如在叙写游子思妇的传统民歌题材上,其诗语言通俗易懂,韵律简洁流畅,其七言诗《燕歌行》就一韵到底,钟惺云:“缓节安歌,灵通幽感,其口角低回,心情温顿,有含辞未吐、气若芳兰之意.”[3]63在写享乐生活的题材时,如“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芙蓉池作诗》)“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于玄武陂作诗》)“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于谯作诗》)等诗,都在描述他与邺下文人饮酒作诗、聚会游宴,反映文士们的纵情享乐的日常生活.其诗讲究语言表达和抒情技巧渐趋工丽,所以清代学者沈德潜就说曹丕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3]77

庄子曰:“人之生也,与忧俱生.”曹丕的诗中大都有一个“忧”字.如“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嗟尔昔人,何以忘忧”、“何尝快,独无忧”、“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等《善哉行》(其一)更是一首“忧”之名作,在诗中“忧”就出现了三次:“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载驰载驱,聊以忘忧”.综上而言,我们不难发现,曹丕的诗中既有漂泊他乡,不能回家的游子“还望故乡,郁何垒垒”的忧伤;又有秋日深夜,独守空房的“为何淹留寄他方”的忧伤;还有他自己对生命探究、对人生反思“何为自苦”的忧伤.

与曹操诗歌的悲怆雄健不同,曹丕的诗歌更多的是对人生与生命的不断追问,他的诗歌中不单有怅惘的心绪,更是蕴涵着忧愁与哀怨.正是他以如此深刻入骨的哲思、悲叹忧伤的情感所激发出的生命意识,从而对建安文学的诗歌创作和内涵的丰富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曹植诗歌中的“哀怨”美

曹植的诗歌既有与曹操诗歌中“悲怆”相通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亦有与曹丕在探索人生时的“忧伤”相通的生命意识,但他更多的是展示了一个失意者真实的内心世界,抒发了自己在遭受挫折后的哀叹与怨愤.

“哀而且怨,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创作情感成为曹丕诗歌的特色,这一情感模式是将原始儒学的传统诗教和道家思想充分融合后的结晶.

1.哀而且怨

曹植的生活及创作以“司马门事件”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诗歌主要以游乐赠别言志为主,豪迈洒脱,风流自赏,同时也有哀叹忧怨的感叹.比如他的《名都篇》写了他早期的享乐和奢华生活.这一类诗带给人一种贵公子不谙世事,但也愿意享乐期间的欢愉.诗人虽写出自己沉浸于斗鸡跑马、歌舞宴乐、觥筹交错的享乐生活,但透过这层欢乐的表面诗人体会到更深刻的哀伤与悲凉.再如《箜篌引》一诗中,诗人与亲朋好友一起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而身陷歌舞声色的诗人突然惊醒,他意识到时间一瞬即逝,于是他开始思考生命与死亡,就在这苦苦思索中诗人陷入了无限哀伤.诗中最后一句“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是诗人在面对生命与死亡的命运时,无可奈何的,深刻的流露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悲哀.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三曹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三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悲情吴绮莉: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人生有多可悲
过气亚姐吴绮莉最近又出现在了公众的视线里,依旧绕不开私生女的话题。这枚埋了十八年的雷,终于还是爆炸了。“小龙女”吴卓林报警投诉称母亲涉嫌恐吓没。

中美企业差异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凡是有组织的地方就会存在人管理的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流行词,并不仅是一个想法。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包括哈佛式、盖斯特。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影响
摘 要:在世界各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会积累下无数的民族文化,这些沉淀下来的精粹形成了这个国家的灵魂,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

中美文化差异对贸易影响
摘 要: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各个国家,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增加。随着贸易额的增多,各个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也越发显著,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一出口贸易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