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关于罗振玉论文范文写作 罗振玉对内阁大库档案功和过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罗振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1

罗振玉对内阁大库档案功和过,本论文为您写罗振玉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罗振玉论文参考文献:

罗振玉论文参考文献 大科技杂志档案论文健康大视野杂志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

摘 要:罗振玉对明清档案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内阁大库档案的挽救上.虽然罗振玉两次挽救大量岌岌可危的内阁大库档案,甚至不惜花重金购买,对我国历史文献的流传和继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将内阁大库档案卖给日本人是一个重大的过失.因此本文主要介绍罗振玉对内阁大库档案的功和过.

关键词:罗振玉 内阁大库档案 功过

提到明清档案,则不得不提清末民初的关于内阁大库档案的“八千麻袋事件”,而谈到“八千麻袋事件”,则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忽略的,他便是我国近代历史上集甲骨学、考古学、敦煌学、金石学于一身的一代大师罗振玉.

1罗振玉其人

“罗振玉,字叔言、式如、叔蕴,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上虞三都之永丰乡,故又号永丰乡人.186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1940年卒于辽宁旅顺,享年75岁,谥号恭敏.”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罗振玉5岁入私塾,7岁已通文义,12岁诵读唐宋诗词,13岁通读《诗》、《书》、《易》、《礼记》、《春秋》,15岁已遍读群经.17岁涉猎小学、目录、校勘、姓氏诸领域,进而研究金石,至19岁乃以平日读碑版之积稿.从20岁起他就专力研读古碑帖,写成《读碑小传》,由此开始著书立说,踏上做学问的道路.除了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外,罗振玉在农学、教育上都成就颇丰.但在政治上,他却十分保守,始终效忠清室.

2 对内阁大库档案的功

所谓内阁大库档案是指清政府从康熙九年即1670年起开始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的档案,故又称为“内阁档案”.清乾隆年间进士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记载,“内阁大库藏历代策籍,并封储存案之件.汉票签之内外纪,则具载百余年之诏令陈奏事宜.”也就是说内阁大库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皇帝诏令、臣僚进呈并被皇帝批阅过的奏章、朱谕;皇帝的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会典、历科殿试的卷子等.罗振玉对内阁大库档案的功主要体现在其两次挽救内阁大库档案,使其免于被毁的厄运上,第一次挽救是使其幸免于焚灾,第二次挽救是使其幸免于水灾.

2.1 第一次挽救:幸免于焚灾

1909年,傅仪嗣位,其父载沣监国,令内阁官员到大库查找清初摄政典礼的旧档案,但阁臣们在堆满档案的大库内并未找到相关的档案,于是便上奏请求将内阁大库档案焚毁.阁臣们一提出焚毁奏请就得到了恭亲王的允许,至此内阁大库档案濒临焚灾的厄运.

内阁奏请的焚毁大库档案的奏章被批准后,一些阁臣纷纷进入大库寻觅和自己相关的档案,对大批重要的档案弃之不顾.无意中被章一山发现典籍中的宋写本玉牒残页,并告知罗振玉.闻知此事,时任学部参事的罗振玉便意识到其中有重要的典籍文献存在,于是向张之洞提出内阁大库内除了宋人玉牒还可能有其它版本的宋版书.鉴于宋版书籍的珍贵性,张之洞奏请让内阁将大库书籍和其它有关资料都归学部,并明确提出“片纸只字不得遗弃”.虽然看起来,大库档案的危机似乎解除,但当张之洞受命成立京师图书馆,派罗振玉到大库挑选和接收四朝书籍时,其发现库内堆积如山待焚毁的文卷中,很多都是清初的重要史料.一贯对古籍文献十分珍重的罗振玉,随即通过侍郎宝熙报告张之洞请其上奏罢焚,并建议将这批档案移至学部.张之洞很赞同罗振玉的意见,但由于政治原因,只得让侍郎宝熙转告罗振玉,让其设法移入学部,并且不得向外透露.随后罗振玉就和内阁会稽司长宗梓山磋商,经当时的唐尚书同意后,1将档案装入麻袋,运到学部后堂暂存,后又转移到国子监敬一亭,至此才使这批珍贵档案免遭一场焚灾.

2.2 第二次挽救:幸免于水灾

内阁大库档案从大库经学部转移到国子监,暂时摆脱了被焚毁的境地,等来的不是重登历史殿堂,而是面临水灾,变为“还魂纸”的厄运.

1909年大库档案移到敬一亭后,内阁大库修好之后,只是将实录、典籍放回原处,其余移至学部的大库档案没再送回去.1913 年,学部已改为教育部,在国子监设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内阁大库档案被列为基本珍藏品.1916年,筹备处迁往午门,档案也由国子监和学部大堂迁至端门门洞中.1918年,傅增湘任教育总长后,组织人对档案进行了一次清理,把保存较完整的档案挑选出来放置在故宫午门楼上,剩余的档案仍堆放在端门门洞中.1921年,这批档案移至当时设在午门的历史博物馆.教育总长傅增湘通过傅斯年将一部分宋元刊本、写本卖给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借去12箱,1502麻袋档案.余下的数千麻袋档案则被历史博物馆冠以“烂字纸”三字,并以馆内“绌于经费”为由,经教育部批准卖给北京西单牌楼的同懋增纸店,获大洋4000元.这就是档案史乃至近代史上著名的“八千麻袋事件”.

大库档案卖给同懋增纸店后,被去掉麻袋另换芦席渍水捆扎成包,分别运往定兴和唐山化纸浆,同时还零星出售一些.偶然间,罗振玉在京市上发现有人竟然在兜售《洪承畴揭帖》和《高丽王进贡表》,断定为大库所出的东西.于是在和友人金梁的追寻之下,访得大库档案已被同懋增纸店所购,并且得知档案已经发往定兴和唐山的造纸厂.当时就当机立断地立许以原先价格的三倍买下所有档案,并为此奔走于京津筹款,并为此负债累累.劫余的大库档案被买下之后,一部分存于善果寺余屋,一部分由罗振玉在天津为此特地建的库书楼保存.至此,大库档案才又一次逃过厄运.

3 对内阁大库档案的过

虽然罗振玉两次费尽周折地救下内阁大库档案,并且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和编纂,但是他却没有善始善终,1924年,罗振玉留下部分档案进行整理、编纂,将其余档案以1.6万元的价格卖给清朝遗老李盛铎.李盛铎又将部分珍贵档案转献给了末代皇帝溥仪,以示对主子的忠心.1927年,罗振玉把剩余档案的一部分,共40余箱卖给日本人松崎,进而被冠以卖国贼的称号.1936年,罗振玉又将保存的最珍貴档案64872件献给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1928年秋,傅斯年和胡适、陈寅恪等人合议,并致函蔡元培,请其以大学院(教育部)名义将档案购回.蔡元培当即和主持大学院的杨杏佛商议,以近2万元的价格从李盛铎手中购回部分档案(重约12万斤),存放于 研究院历史研究所.至此,虽然一部分内阁大库档案被追回,但是大部分内阁大库档案已经流失国外,甚至有些内阁大库档案在此过程中遭到损毁,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4 结束语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虽然罗振玉在政治上的所作所为是倒退的,但是他在学术上成就是显著的,是无可厚非的.虽然罗振玉曾经将大库档案的一些卖给了日本人,这一行为在政治上属于一种卖国行为,的确应该受到唾弃,但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这未必不是一种对学术研究的一个谨慎态度的处理.对于当时的战乱的国内环境,如果内阁大内档案留在国内,可能还会面临被毁的命运,流失国外,保存环境要比当时的国内环境要好,最起码我们现在还能看到这批档案.因此在笔者看来,在挽救内阁大库档案方面,罗振玉的功是大于过的.

参考文献

[1]罗振玉.集蓼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罗琨,张永山.罗振玉评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4]罗继祖.永丰乡人行年录[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5]李金鑫.筚路蓝缕功不灭——浅论罗振玉文献学的主要贡献[J].湖南: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56-59.

注释

①陆其国.八千麻袋—大内档案—流失揭秘[J].世纪,2002(3),第35页.

②刘洋.罗振玉和大内档案[J].兰台世界,2012(2),第67页.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罗振玉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罗振玉兄弟几个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基于大数据档案管理工作
摘 要: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其给人们带。

大数据档案管理工作思路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早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密切,信息也随之增多,而信息。

大数据治税下深化税务档案电子化管理
摘 要: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提出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控制等技术治税,大数据共享理念逐渐成熟,税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