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材料浏览

关于信用风险论文范文写作 信用衍生品扩散下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机制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信用风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4

信用衍生品扩散下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机制,该文是关于信用风险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信用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信用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信用管理论文信用管理论文金融衍生品论文信用评级论文

摘 要:信用衍生品的创新扩散,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复杂性和传染效应.本文在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标准信用衍生品的同质创新扩散与异质创新扩散的扩散路径,并对合成信用衍生品的交互扩散模式进行剖析.基于上述研究,从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交易对手行为属性四个角度深入挖掘和剖析了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下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机制.本文研究对我国信用衍生品发展及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控制对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信用风险;传染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8)05-0020-07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18.05.003

一、引言

信用风险转移(Credit Risk Traner,CRT)是指金融机构(一般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把信用风险转移到其他银行或者金融机构.随着市场经济和金融创新向更广和更深的层面发展,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信用衍生品在整个金融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也愈加凸显.信用衍生品是有效分散、转移及对冲信用风险的工具,其管理成本低、灵活性高等优点为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丰富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回避风险、保证收益的手段,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弹性.同时,信用衍生品的发现机制降低了标的资产信息的不对称性,对金融市场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曹亚延,2013).而另一方面,信用衍生品本身具有较高的杠杆风险,容易成为众多机构和个人进行套利和投机的工具,其创新扩散增加了交易对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复杂性.在杠杆交易和投机套利作用下,信用衍生品改变了信用风险传导机制,扮演着风险扩散的放大器、助推器和加速器的角色,并加大了各国金融市场和交易对手之间的关联性(史永东和赵永刚,2008).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后续的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得信用衍生品的“双刃剑”特性得到了充分印证.

从现有文献看,学术界目前主要关注于如何对信用衍生品进行定价,不论是结构模型(Merton,1974)、简化模型(Jarrow and Turnbull,1995)、综合模型(Giesecke,2004)或者经验事实模型(史永东和赵永刚,2007;Nakashima和Saito,2009),都希望能对信用衍生品进行合理且准确的定价.鲜有文献针对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中信用风险传染机制进行深度研究.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后续的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刻教训反映了CRT市场上信用衍生品的同质创新扩散和异质创新扩散模式所带来的信用风险传染已日益凸显,不容忽视.因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的方法,剖析信用衍生品的创新扩散路径及其机制,深入挖掘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下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动因及影响因素,从而揭示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下信用风险传染的路径及其机制.

二、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机制分析

金融创新扩散是金融创新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传播、转移和推广应用(梁大鹏等,2005;姚爽和黄玮强,2015).国内王仁祥(2001)最早对金融创新扩散进行了界定,认为金融创新成果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借助一定的扩散渠道.随后,学者们从扩散周期(唐珺,2005)、静态和动态(王仁祥和喻平,2002;Fung和Cheng,2004;吴定远和周毓萍,2004;梁大鹏等,2005;易志高,2007;庄新田和黄玮强,2009;孙国茂,2013;姚爽和黄玮强,2015)等多角度描述金融创新扩散机理,发现了金融创新的S型扩散路径①.信用衍生品作为金融创新的代表产品,其创新扩散概念的界定集中在其主體、成果形式、扩散渠道以及扩散环境四个方面:(1)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主体是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的研发者和采纳者;(2)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成果形式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3)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渠道不断拓宽;(4)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环境瞬息万变,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要跟上金融创新环境的动态变化.因此,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是一个动态多变的过程.而且,由于场外市场(Over the Counter Market,OTC)交易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交易对手群体范围的增加,信用衍生品由最初的标准化产品结构催生出了纷繁多样的创新品种,这使得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的内涵与外延变得更加复杂.

按照标的资产风险的大小和交易流程是否透明,信用衍生工具能够被分为标准结构信用衍生产品与合成结构信用衍生产品两类,而后者被认为是在基础衍生工具基础上设计的信用衍生产品.对于标准结构的信用衍生产品,主要存在着同质创新扩散与异质创新扩散两种不同创新扩散路径(见图1).同质创新扩散一般是通过模仿、复制的形式达成合约、产品在根本结构上的扩散,存在着相似性.这种创新扩散机制主要被应用于银行内部领域.如将可交易的债券和贷款作为标的资产的总收益互换合约(Total Return Swaps,TRS),银行通过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s,CDS)往往也能达成相同的效果,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该类别产品在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着同质性.而异质创新扩散的信用衍生产品往往结构全然不同,一般从对冲、转移信用风险的角度来设计产品.此创新扩散机制主要存在于不同金融机构的交易中,不同产品之间由于针对具体不同的标的资产设计合约,其交易相对独立,一般不存在相互联动性.

相对于标准结构的信用衍生产品,合成结构的信用衍生产品创新扩散过程则相对复杂,不同产品之间的关联性较强.除内嵌了其他信用衍生工具的信用联系票据产品(Credit-Linked Note,CLN)外,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CDOs)的再设计与合成证券化结构的出现,对传统债务抵押债券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图2点划线框内所示,除了资产池范围的不断扩张外,特殊目的发行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②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交易需求,利用分层技术,根据违约风险的高低将发行的债券分成高级层、中间层、权益层,级别越高,风险越低,然后参考资产的违约损失,按照债券级别由低到高的顺序由相应的投资者承担对应的部分.SPV更可以基于基本CDOs发行其他信用衍生产品.CDOs被不断地设计、打包和分级,CRT市场上出现了CDOs平方、立方甚至N次方产品.在传统的结构中,发行CDOs的收入被直接或间接地用来购买标的信用投资组合.而合成结构在创新扩散过程则脱离原始实体标的,发行的收入一般被用来购买投资群组,而这些资产却被部分用来作为CDS的标的.投资者投资的各档证券往往通过CDS合约合成,而如图2的虚线部分所示,这些CDS合约卖方极有可能也与SPV存在CDS合约关联.随着创新扩散程度不断加深,合成结构的信用衍生品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信用风险的可预测和可控程度也不断降低,一旦扩散路径中任一标的债务资产出现违约,与之相关的衍生产品及交易对手都将遭受损失,且形成关联违约的局面,造成“多米诺”连锁反应.

结论:适合信用风险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信用风险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信用风险传染影响因素、路径和机理
摘要:本文围绕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因素、传染机理及路径等展开分析,并针对我国信用风险传染现状提出了防范建议。关键词:信用风险传染 去产能 去杠杆。

国际视角看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定价和机遇
摘要:本文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主要信用衍生品的产品结构和交易特点进行了比较,重点讨论了信用违约互换与信用联结票据的估值与定价,并借鉴国际经验,前。

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保障机制
摘要:P2P网络借贷模式中,平台不承担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实际承担者是贷款人。在实际操作中,平台负责贷款审批和违约追讨等信用风险管控工作,而贷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