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材料浏览

关于传递论文范文写作 资助爱,传递情特色公益模式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传递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9

资助爱,传递情特色公益模式,本文是一篇关于传递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传递论文参考文献:

传递论文参考文献 小爱迪生杂志爱思唯尔期刊爱你杂志商业模式论文

近些年来,公益服务嵌入高校助学工作,丰富了助学工作的精神内涵、提升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增强受助学生的价值认同.“资助爱,传递情”特色公益模式便在很多高校将公益和高校助学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中应运而生.此特色公益模式,围绕获得社会、国家资助的同学,通过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出力,实现对社会资助的反哺.

高校贫困生 助学 公益模式 育人

引言

为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完成学业,在国家和高校的建设下,“奖、助、贷”的助学模式日趋完善,帮助很多家庭困难的学子实现了大学的梦想,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达到了助学、育人的效果.但同时也引发学生群体竞贫、受助学生物质和精神“双贫”、受助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等一系列的问题.资助育人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的,在这个形式下,很多高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开展助学教育、资助感恩教育、公益服务嵌入高校助学工作等,其中公益服务嵌入高校助学工作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关注.

“资助爱,传递情”特色公益模式的背景

(1)高校贫困生“双贫”问题

大部分的贫困生在平日的生活当中基本都非常节俭,各类开销都低于普通的大学生,甚至常常因为生活费而发愁,因而他们同时承受着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部分贫困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因此而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学习上不用功,课余时间不参和活动,不积极乐观,甚至存在一定的自卑感,不愿意和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交往.有调查显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普通大学生,如何丰富贫困生的精神世界值得深思.

(2)高校贫困生就业较难问题

由于大部分贫困生性格较为内向,有时甚至出于某种自卑心理不愿过多走出宿舍和其他同学交流,因此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并不积极,无法很好地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其他就业方面的能力,导致贫困生整体就业情况相较普通大学生都要更差,如何创造条件让贫困生走出宿舍、走下操场,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部分高校贫困生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和回馈心理

中山大学某项调查显示,43.8%的受助者表示自己“对国家政府充满感情”,40.3%的受助者“对国家政府感情一般”,3.1 %的受助者“对国家政府经常有意见”,12.8%表示“不清楚”.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半数的学生对国家政府并无太多感恩之情,如何在助人的同时育人,让受资助的学生学会感恩回馈社会,从内心深处懂得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显得尤为迫切.

依据多年的资助工作经验以及目前高校公益活动的蓬勃发展的状况,将公益服务嵌入高校助学工作中,所形成的公益服务机制成为一种全新的模式.现代公益本质上是个人出于自愿并以服务的方式来调节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利益关系,通常是通过做好事、行善举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进而达成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改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青年公益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是服务社群的一种方式,也是大学生观察和研究社会的途径.经由这一渠道,有利于大学生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服务之中,拓展了青年大学生的视野,也为社会公益事业带来了新的动力.公益服务嵌入高校助学工作有利于丰富助学工作的精神内涵、提升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增强受助学生的价值认同.高校应通过思路创新、资金支持和平台建设,打造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相匹配的公益参和体系.立德树人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根本任务,经济资助是手段,育人成才是目标.公益服务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很好的平台,高校有必要建立起相应的公益参和机制,促成受助学生精神的丰盈、人际的拓展和职业的发展,同时培养受助生的感恩之心.

“资助爱,传递情”特色公益模式的意义

(1)丰富助学工作的精神内涵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实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在经济资助基本解决的前提下,如何丰富助学工作的育人内涵就成为高校助学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公益服务嵌入高校助学工作,可以有效丰富助学工作的育人方式和精神内涵,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受助和助人中形成心理的平衡,拓展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圈,有利于他们积淀个人发展的正能量.也就是说,参和公益将使受助学生不会因为自己暂时的家庭经济困难而萎靡,并在服务他人中有效提振起精气神.

(2)提升受助学生心理的健康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既指身体方面的健康,又指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健康,包含了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公益服务嵌入高校资助工作,有利于培养完整的人,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人格.正常来说,人的心理需要一种平衡的机制,以达成心理的健康.在此过程中,志愿者的个性特征、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等都将有意或无意地呈现出来.这就为公益服务的参和者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交互学习机会,使得不同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展示出来,不断地进行专业方面的深度合作.这有利于受助者内在和外在的和谐,进一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受助状态,容易形成一种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容易使人精神低迷,甚至产生一定的攻击性.参加公益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在受助和助人中形成一种力量的均衡,使得因受助而形成的“弱者”心理和因助人而形成的“强者”心理得到对冲,进而有利于心理的健康.

(3)增强受助学生的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指人们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动,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健康的价值认同,能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公益服务倡导青年大学生向上、向善,是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受助学生在参和公益服务过程中,通过和团队成员的良性互动,自觉或不自觉地会以服务他人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学习、体悟、收获,进而把公益志愿的价值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参和公益服务的志愿者,往往具有较为相似的价值观,容易形成彼此信任的亲密伙伴关系.同时,志愿者们由于在公益服务中较少牵涉到个人利益,彼此之间交流和互动更加诚恳,不会有太多的顾忌.价值的共性加上利益的无涉,使得志愿者之间的情感关系更为纯洁,相互的支持将变得更加轻松愉悦,更能使人得到情感的满足.

“资助爱,传递情”特色公益模式研究面临的挑战

(1)资金缺乏,降低高校贫困生积极性

当前,国家和高校尚未在公益和高校助学工作结合方面设立专项资金,大大的降低了贫困生的积极性.尽管公益服务并不总是需要资金,但如果能够有资金的支持,对贫困参和公益服务而言将是非常有利的.对贫困学生在公益活动中会产生交通费、误餐费、服装费,以及有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需缴纳一定的保险费购置保险,并且有时还要购买物资,如果这些费用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来支付,将增加他们的负担,从而影响了贫困学生参和公益的热情,降低他们的积极性.如何能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解决受助学生参和公益活动的后顾之忧,决定着该类模式能否广泛在受助学生中推广应用.

(2)平台单一,公益模式难以便捷、有效开展

“资助爱,传递情”特色公益模式作为刚被推出不久的模式,在社会、学校和学生层面还没有建立诸如像社团一样的平台,公益模式开展效果不明显.社会现有的公益平台只需补充人力资源、高校公益平台机械的提供人力,学生简单的干些体力活,不能讓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公益实践,高校没有利用自身条件再培养他们的其他能力,解决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难以激发贫困生的活力,公益模式难以有效开展.因而,从整体而言,还是要从激发贫困生的主体性和发挥学校方面的主导性角度,大力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益参和的平台建设.

作者简介:沈针(1984—),女,汉族,江西省九江市人,讲师,工学硕士,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和化学工程学院.

[1] 王传中,朱伟编.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 陈勇.“双向付出”模式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4):85-86.

[3] 夏斐,梅盈盈.高校自助工作育人模式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9-161.

[4] 孟飞,郭芹.高校资助体系中的感恩教育[J].理论探索,2013(2):81-83.

[5] 王艳.论高校受助学生参和社会公益劳动[J].赤峰学院院报,2013(4):222-223.

结论:关于传递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传递作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以爱育爱,传递大爱火种
书籍、小吃、鲜花琳琅满目,叫卖声、讨价声、欢笑声不绝于耳。近日,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儒林中学举行第17届“爱心义卖步行街”活动。从2001年至今,。

辉煌水暖推公益电影,传递正能量
9月16日,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广播电视台、北京伯乐聚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辉煌水暖集团赞助拍摄的公益电影《。

赶集、58同城正式宣布合并,打是情骂是爱,情归何处
江湖一笑泯恩仇。赶集网和58同城这两个口水仗不断的冤家携手踏上了红地毯,步入了“婚姻”殿堂。4月14日晚间,据外媒报道,本地生活网站58同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