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宏观审慎视角论文范文写作 宏观审慎视角下外债管理问题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宏观审慎视角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4

宏观审慎视角下外债管理问题,关于免费宏观审慎视角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宏观审慎视角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宏观审慎视角论文参考文献:

宏观审慎视角论文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摘 要:本文剖析了我国现行外债管理的现状、风险及问题,建议以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政策安排三个方面来加强我国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规避和减小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外债;宏观审慎;系统性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6-0058-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6.11

外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种外部资源,又是一种潜在负担,驾驭得好,可以借鸡生蛋,处理不好,则可能引火烧身.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重视利用国外资金,开始举借外债发展经济,外债规模逐年增加,2015年末,我国外债余额达7595亿美元,是1979年的348倍(见表1).外债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1982—1985年全球性债务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2008年冰岛破产危机,给世人敲响了外债系统性风险的警钟,并引发了理论界对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一、宏观审慎管理的内涵

宏观审慎管理理论源于金融监管实践.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债务问题和80年代金融自由化催生了“宏观审慎”思想,巴塞尔委员会的前身库克委员会于1979年首次提出“宏观审慎”一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奠定了“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推动了“宏观审慎管理”从基础理论探索走向实践研究.宏观审慎管理是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是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负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其核心是从宏观、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防范金融体系市场行为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体系稳定[1].在时间维度上,宏观审慎管理关注风险如何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在空间维度上,宏观审慎管理关注风险在任何时点的分布问题[2].

具体到外债管理领域,宏观审慎外债管理是外债管理机构通过运用外债宏观审慎工具,合理调控外债规模、优化外债结构以防范由外债引发或通过外债渠道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二、我国外债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1.多部门联合监管的管理体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跨部门合作监管的外债管理模式.财政部门负责主权外债的签约和使用;非主权外债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核定中资机构(含金融机构)中长期外债指标,外汇局负责核定中资机构(含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及全口径外债汇兑管理和统计.商务部门虽不是外债的监管机构,但外商投资企业的可借外债规模由其间接核定.

2.以规模管控和汇兑管理为监管手段

当前,我国外债管理的行政审批色彩明显,以规模管控和汇兑管理为手段.在规模管控方面,境内机构借用外债需有外债指标或额度.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需满足“*差”(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即短期外债余额和中长期外债发生额不得超过“*差”;中资机构(含金融机构)借用中长期外债需向发改委申请发生额指标,借用短期外债需向外汇局申请余额指标.在汇兑管理方面,外债需在有真实资金需求时才允许结汇,由债务人向银行提出结汇申请,银行依据“展业三原则”*外债结汇.并且,外债结汇仅限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债及政策性外债转贷款,其他类型的外债均不允许结汇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1. 重分割,不重关联

(1)本外币外债管理分割

过去,外债仅被定义为境内机构对非居民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务,人民币外债并不纳入外债管理范畴.当前,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推出和不断深入,人民币“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大,人民币外债作为新生事物对我国现行的外债管理提出了挑战:人民币外债是否应纳入外债、人民币外债应归口哪个部门管理及如何管理.人民币外债作为本币外债,不涉及外汇收支,且身处我国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并逐步国际化的特殊时期,目前是由人民银行负责其具体政策的制定与管理,外汇局则负责统计与监测.本外币外债的管理分割,给外债全口径宏观审慎管理带来不便.

(2)中外资机构外债管理分割

过去,我国积极实施“引进来”政策,以弥补我国建设资金不足和发展经济.因此,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较为宽松的外债管理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只需有“*差”,即可在“*差”内借用外债,并且外债可结汇使用.相对外商投资企业,中资机构借用外债较为严格,中资机构举借中长期外债,须经发改委核定发生额指标,举借短期外债,须经外汇局核定余额指标,且不可结汇使用.中外资机构外债的管理分割,中资机构外债的多头管理,不利于我国外债的市场化及宏观审慎管理.

(3)显性与隐性外债管理分割

外债在我国是实行登记制,境内机构借用外债需在相关监管部门*登记.显然,所有的登记外债是显性的,监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统计与监测.相对显性外债,那些在形式上不表现为外债,但具有外债性质的隐性外债,如已分配未汇出利润、未汇出转股所得、具有固定投资回报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担保等,它们或表现为经常项下投资收益、或表现为直接投资项下的撤资、减资或投资收益,但其实质均为境外投资者的境内债权,它们并未在相关监管部门*外债登记.再如,境内机构对外担保,形式上它不是境外借款,但它具有或有外债性质,一旦债务人违约,境内担保人需承担履约责任,形成事实外债.隐性外债游离于监管部门的统计监测之外,使我国的各项风险指标(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比率、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率等)均与实际有偏差,并相对偏小.

(4)境内银行境外非法人分支机构管理分割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宏观审慎视角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我国的系统性风险来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外汇银行监管机制
摘要: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强化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各国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文章从外汇银行监管的特点入手,分析宏观审慎管理环境下建立外汇银行监管机制的重。

外债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
摘要:目前我国资本项目管理是有效的,避免了短期资本急剧大规模流入流出,促进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并为国内经济持续发展、金融改革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创造。

探析外债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实施路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及监管理念的同步改进,我国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其核心是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导。

基于全面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管理模式
摘 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研究,通过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研究,从而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应用。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