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陶瓷论文范文写作 江苏宜兴地区传统陶瓷技艺保护和传承调研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陶瓷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3

江苏宜兴地区传统陶瓷技艺保护和传承调研,本论文可用于陶瓷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陶瓷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陶瓷论文参考文献:

陶瓷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陶瓷期刊环境保护杂志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摘 要 本文先简要梳理宜兴地区传统陶瓷技艺发展的历史脉络及“保护”现状,然后立足于“传承”角度,从认识论问题、制度立法、保护和开发矛盾关系三方面思考,认为“保护”只是基础,创新和发展才能“传承”.

关键词 陶瓷工艺;保护和传承;创新和发展

1 宜兴传统陶瓷技艺发展历史梳理

宜兴,素以“陶都”闻名于世,是我国陶瓷的重要产区之一.据张渚和丁蜀两区的古窑普查资料显示,宜兴地区陶瓷业的起源不晚于6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汉代,宜兴丁蜀镇周围地区已形成以生产釉陶为主的窑场.六朝时期,受当时青瓷生产中心——会稽(即浙江绍兴)上虞窑及吴兴地区青瓷烧制的影响,在宜兴南山北麓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青瓷窑场.隋及初唐时期,受战争波及影响经历了一段衰落期.唐中叶至五代十国时期,恢复并有所发展,是宜兴青瓷烧制的第二个阶段.

宋、元以后宜兴陶业进一步发展,其日用陶器在长江下游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明代,紫砂器逐渐从日用陶器中分离出来,及至明代后期开始独树一帜.同一时期,宜兴生产的仿照古钧窑制品——“宜均”器也崭露头角,流行一时,和日用陶、紫砂器三足鼎立.宜兴“陶都”的地位,亦大体奠定于此期.清代,宜兴陶业进入全盛时期,制陶业成为工商支柱,各镇、街市形成“无陶不成店”、“万家灯火”的陶瓷盛况.青瓷、均陶、紫砂、精陶、彩陶,并称为宜兴陶瓷历史的“五朵 ”.

辛亥革命到解放后的今天,宜兴陶瓷业得到复苏契机,开始进一步大发展时期.值得说明的是,以紫砂陶、均陶的制作技艺为代表的宜兴传统陶瓷技艺,分别于2006年及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也为宜兴陶瓷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展,拓宽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 宜兴地区传统陶瓷技艺“保护”现状

目前,国内对非遗传统技艺的保护方式大体有3类: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基于手工艺生产的应用性特点,宜兴地区传统陶瓷技艺以生产性保护策略为主,即利用传统陶瓷技艺的应用性特点,通过产业化操作,挖掘其经济价值,从而焕发新的生命力,最终实现保护的目的.

(1)制定“以法护业”的保护政策

利用法律建立长效保护机制,营造“以法护业”、“以法兴业”的良好法制氛围.事实上,在1997年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之前,江苏省就率先颁布了《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无论是在“以法护业”和“以法兴业”法治环境的建设,还是经济政策方面的扶持均作了多方努力.此外,宜兴市政府也围绕传统陶瓷技艺的保护和发展,相继出台《关于保护和发展宜兴紫砂的议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一系列做法为后来宜兴地区原料矿产的开采和利用、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等,提供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2)培养传统陶瓷技艺保护的“文化自觉”

在地方政府引导下调动社会方面力量,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传承机构、传承人及相关民间组织等更多地参和到保护行动中来,如举办陶瓷艺术展览和艺术节,面向普通民众开展讲座传播陶瓷文化等,已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将陶瓷文化融入地方教育体系.根据宜兴地方性法规条例的相关要求,宜兴地区中小学大多开设陶瓷相关课程,从娃娃抓起进行文化普及教育.此外,作为宜兴地区唯一一所高等教育院校,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地方传统技艺人才培养、培育工匠精神等方面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3)探索开发和利用途径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应止于静态的技艺展示层面,还应涵盖合理开发和利用.2014年旨在保护“紫砂陶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基地落地宜兴,地方老字号品牌——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在探索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方面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实现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的良性互动.

3 基于“传承”角度的几点思考

(1)“保护”和“传承”的认识论问题

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指导方针.根据《意见》要求,目前已逐步建立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保护名录,“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方针后两条“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即“传承”尚有一定距离.

任何传统技艺都有其历史存在的适用性“土壤”,是“活着”的技艺,那么要使其“传承”下去,也必然要遵循其内在发展规律.我们常说的生产性保护,倘若只是单纯地扩大再生产,或借助工业技术批量化作业,则只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珍贵的传统技艺丧失“生命力”.因为手工艺作品,最可贵的便是由人而作,具有和人性相通的一面.

其次,要历史地看待传承问题.以紫砂为例,始于宋,成于明,盛于清,绝非偶然.乃是和宋、明、清三代特定社会历史环境有关,是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下的动态产物.周容《宜兴瓷壶记》说:“今吴中较茶者,必言宜兴瓷”,紫砂的持续发展固然有宜兴紫砂材质自身优良的物理因素在,还和我国传统禅茶文化发展路径相契合:从隋唐的煎茶、宋代的点茶、明代以后的散茶冲泡法的沿革,再到茶叶形态从饼茶、团茶、散茶所带来品鉴标准的变化,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才为宜兴紫砂器的发展提供契机.然而,随着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人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也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而言,各种果汁、咖啡饮品在现今的年轻人中更有市场,那么面对日益窄化的受众群体,我们也应转化思路,尝试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传统技艺的现代化传承模式.

(2)关于制度和立法

和本文论述相关的江苏省陶瓷有关保护条例,以2007年4月施行的《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为代表,这是一项针对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区域政策,旨在保护宜兴紫砂,弘扬宜兴紫砂文化,维护紫砂研究、设计、生产等相关权益.但纵观条例全文,“保护”是基调,而和保护成效直接关联的“发展”和“传承”,正文仅用了“鼓励”一词.层次上也仅停留于中小学开展教育,具备条件的中高职开设相关课程,鼓励相关专业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等,对创新和发展乃至传承相关内容甚少提及.

再者,自《条例》正式施行以来,较少有对条例规范进一步修正和更新,但时势在变,违法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而违反《条例》行为的界定范围和处置力度尚停留在十多年前,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第三、由于传统技艺的特殊性,虽然法律条文中言明要对核心技艺进行保护,但这个所谓“核心”的概念和涉及范围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因而也难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维护.

(3)保护和开发的矛盾关系问题

关于生产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碰到的问题也不少.该种模式下的保护和传承,采用的是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就要融入商業化操作手段,引发资源过度开采,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市场化”是否就是传统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引擎”和“动力”?我们认为,答案未必是否定,关键是创新:通过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尝试和其它传统技艺合作、互补,或者探索新的实践领域等,使得开发和保护之间形成一种互补、互通的动态平衡.

4 结 语

现今,随着国际化、民族化的发展,宜兴地区传统陶瓷技艺正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是一种良好的现象.我们应积极抓住发展的契机,不能使之成为昙花一现之后的沉寂.那么,如何合理开发,进而实现保护和传承?我们认为,传统技艺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坚持不断创新这个基调之上,但同时也要解决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外部提供法律支持保障,内在明确开发利用的根本出发点是保护和传承.辩证地看,过度地囿于传统、固步自封,并不能使我们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占据优势,我们应该紧抓时机,多维度、多元化、多视角地思考发展和传承问题,恰到好处地解决保护和传承的关系.

参 考 文 献

[1]朱以青.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和生活传承[J].民俗研究,2015(01):81-87.

[2]方李莉.技艺传承和社会发展——艺术人类学视角[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97-109.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陶瓷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2017年瓷砖十大排名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民族地区传统习俗传承和保护
摘 要: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武陵山区,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作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恩施州有许多的优秀传统。

非遗视野下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任重而道远,笔者立足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存续情况和庆元“中国廊桥之乡”优势,整合资源,因势利导,彰显特色,探索具有庆元区。

皖北地区传统古村落保护
摘 要:皖北地区作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古村落文化旅游成为提升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丰富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并未得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本文将以2。

九龙山采茶戏文化保护和传承调研分析
摘 要九龙山采茶戏始于采茶,源于安远九龙山。九龙山,又称九龙嶂,界于粤、赣两水之间,西接归美山,东连鸡笼嶂,是安远县城南东西向的主要高峰,峰峦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