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武术论文范文写作 武术生理身体认知教育遗产对学校武术教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武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4

武术生理身体认知教育遗产对学校武术教学,该文是关于武术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武术论文参考文献:

武术论文参考文献 学校教育是正规期刊吗学校教育杂志学校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辩证法、归纳及演绎法,对传统武术实践教育经验分析认为:传统武术传承的是以身体认知(认知生理身体就是对其结构和功能的认知)为导向,由术及道具有层次化的教育实践.武术身体认知学习主要分为“形熟”“艺精”和“道合”3个阶段,每阶段各有主要的身体教育内容,亦有贯穿每个阶段递进深化的教育内容.“由术及道层次化的身体认知”教育遗产经验研究不但是对武术文化自觉的響应,更给予当前处于发展瓶颈期的学校武术教育实现由记动作到认知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教育转向,真正回归武术传承的实质.

关键词:学校武术;身体认知;层次化;传承遗产;传统武术;教育遗产;武术传承

中图分类号:G 852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1-0122-06 文献标志码:A

1.当前学校武术“套路接龙”为主的教学现状和发展瓶颈

自20世纪初武术被列为“学校体育课程”以来,受到国家各届领导人重视,并得到教学内容、学时等方面的政策保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近些年学校武术教学进行了各种改革和探索,有“淡化套路、突出技击”“优化套路”“打练结合”等转变理念的呼吁,也有对于拆招喂招、攻防体用等教学方法的探讨,以及段位层次化等教学内容的改革;但究其实质仍不脱离动作的规范和熟练记忆的窠巢,当前武术普遍存在套路接龙式教学和“记忆动作,考完忘完”的学习现象,武术教学仅仅停留在强调外形的“术”化教学层次.针对套路接龙教学难度不分、华而不实的现实,有学者提出了教学内容需层次化的建议,但诸如段位制的层次化教学只是由单人动作记忆变成双人动作记忆.鉴于武术教学“记动作”为流行的恶性循环现状和华而不实的发展困境,改革教学模式是突破当前困境的关键.武术是身体文化,脱离了身体体悟的教学注定了学校武术教学发展存在瓶颈.

2.武术“形熟”“艺精”和“道合”三段式的“由术及道”教育经验遗产

武术传承至今,拳种门派众多,无论是内家拳或外家拳,其传承都是身体教育,大致分为形熟、艺精和道合3个习武阶段.

2.1武术传承是一种阶段化的教育和学习实践

武术是身体文化,习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严格来讲,武术传承是一种具有阶段化教育特征的武术传播.例如《逝去的武林》中“不达到一定标准不进行下一阶段内容教习”,明代吴殳《手臂录》中“练未熟,不教第二,第二法未熟,不教第三”的规定,王卓然《武术学》武术功力有“小成-中成-大成”3阶梯的划分,孙禄堂《拳意述真》中有形意拳“明劲-暗劲-化劲”劲力3阶段的定位、王宗岳《太极拳论》明确指出了太极拳习练的3个层次“着熟-懂劲-神明”,清代《倚山武论》有“习武贵熟,熟则举手即是,熟了还向熟中习”的阶段隐喻,邱丕相《武术初阶》有“动作准确稳健-方法清楚完整-劲力顺达充实-节奏鲜明多变”动作质量层次的划分等.由以上诸多的传承文献资料可知,武术传承是一种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学习和教育实践.

2.2“形熟”“艺精”和“道合”三段式的习武阶段划分释义

武术教育实践中,不同的传承阶段其内容特征明显不同,例如形意拳明劲阶段重外三合(练外形以明白劲,体会劲)、暗劲阶段重内三合(淡忘劲,使动作成为自然反应)、化劲阶段重整体的身体体悟(动作收放自如,随心所欲),太极拳“着熟”阶段重拳势、“懂劲”阶段重听引拿等劲力的内化、“神明”阶段重“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技巧的贯通和纤熟,武术功力小成阶段在拳架,中成阶段在身法,大成阶段在心法等.由不同拳种教育实践的阶段性和内容特征可知,无论是太极拳还是形意拳,拳术还是器械,习武和教育实践多呈现为三段式倾向.为研究方便,根据习武第一阶段重招势的外形规范、要求动作熟练等内容特征,定义第1阶段为“形熟”.

根据习武第2阶段动作化形为劲的内向发展,以及对外在动作微妙平衡的自然控制(但仍受制于感性官能知觉和感受),具有体现人之造型和身法表现的技艺化特征,定义第2阶段为艺精.艺精要达到对武术动作气之精微灵动的感知,就是对动作方向、劲力、速度、节奏等的认知达到精爽明达的程度,即精之明.武术动作的运使主要靠气息的调控,“精也者,气之精者也”“一气能变日精”.武术技艺之精是关连身心一体,沟通形神的媒介.

根据第3阶段习武人对拳理、技巧的神会和明达、随心所欲、应用自如的特征,定义第3阶段为道合.道是武艺至境.“一物之化谓之神”,得此境,已无耳、目、心、手、体之分了,实将目之视、声之节、心之度、掌之控化为一片,成为整体身心合度、中节、人律协同操运的动姿,这种“动”的武艺是合于道的生命艺术.武术之道表现为行拳时得心应手,心知其妙而手能为之.道对各官能的要求是达到“顺正以行其义”的*秩序,即“耳目不违心”.合于道即达到孔子、庄子所理解的人生大“艺”.

3.“形熟”“艺精”和“道合”三阶段主要教育内容剖析

3.1“形熟”阶段主要身体体知教育内容

3.1.1入门拳架的熟练学习

武术传承史就是拳种流派的门户生产史,几乎每种传统拳种都有自己门户性入门拳架,例如形意拳的五行功架(形意拳一个五行功架,什么都练到了)、太极拳的十三势(太极拳不同套路的盘架子和推手运动方式都是“十三势”的变奏)、咏春拳的小念头(一个小念头,从安全到万全)等.关于熟练入门拳架有多种不同的拳谚版本,例如“贪多泛乱无功”“一势精则百势皆精”等.入门拳架的熟练学习不仅是记住动作,以“习一拳须加千百遍功夫”层层叠加的身体整体化改造,同时还是学习步法和手法等基本功训练的途径,是分类认知身体部位的基础.

3.1.2分类动作的习练和体验

武术分类动作的入门体验即对身体认知的初始教育实践部分,武术传承史实文献《武术学》中就有“身体各部分的修炼时间及功力标准”记载.武术身体的分类体验和运用是武术运动的独特语言,武术身体按结构和功能被分为三节四梢及次分的三节四梢,并赋予各节“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的对应功能.针对其技击技术和方法,武术家蔡龙云先生曾将之归纳为“四击”“八法”十二型”,总称“二十四要”,而且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锻炼方法,并做了力度、规范、运动规律、演练标准和制度设计.武术家们常说“功夫是练出来的,能速成的只是打法”,分类动作的体验、体会和揣摩是提高功夫水平的基础,更是系统性的局部感官认知过程.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武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中国武术最凶狠的拳种方面论文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学校教育的传承教育整合分析
摘 要: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渐重视,九龙小学校也积极开展系列活动来对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知识进行普及,通过专门的传承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完善。

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审美教育在当代职业学校的教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代教育和现代社会对职业学校美术学生的要求。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实践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11-000-01摘 要 技工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展学校所具有的。

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保健教育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教学体验法,对学校体育保健课程教育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学校体育保健教育应该贯彻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