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中国农业论文范文写作 中国农业文化价值保护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中国农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2

中国农业文化价值保护,本论文为您写中国农业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中国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摘 要:中国的农业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农业文化的载体是以劳动工具为标志的物质实体;农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农村民俗;以“天人合一”为主线的农本观念是农业文化的灵魂内容.以此为基础,可以分析出农业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农业文化的经济价值在于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社会价值在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农业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活态保护,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对各类农业文化保护措施提供政府支持等均是保护农业文化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农业文化;价值;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1)05-0173-05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以及藉此形成的一整套农业文化体系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无数先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保护我国农业文化资源、探究农业文化的内容及其现实价值,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基本框架

文化讨论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然而,农业文化却很少进入学者的关注视角;如果要将农业文化从文化大系统中抽离出来,加以廓清和界定,同样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对于农业文化这个概念,在学术界还没有达到统一的定论.

产业的演进,必然导致社会文化的整体变迁.根据这一点,很多学者将迄今为止的人类文化划分为前农业文化(狩猎采集文化)、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等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文化仅指农业社会的文化.然而农业文化史研究者则将整个人类文化都纳入自己的视野,因此他们并不认为农业文化仅仅指农业社会的文化.钱穆曾按照自然环境的种类,将人类文化分为三型即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商业文化,并认为农业文明即是农耕文化,也就是农业文化.目前,这个观点被大部分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所认同.

一般来说,对于农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农业文化仅指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观念体系,其中包括和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哲学理念、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科学认识等具体内容.广义的农业文化被认为是在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和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笔者认为探讨农业文化必须从广义上理解农业文化,因为无论是研究农业文化的产生、还是研究农业文化的保护和继承,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作为载体,只有把农业文化物质的和精神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才能把握农业文化的本质,掌握农业文化发展变化以及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规律.

中国的农业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农业劳动工具和劳动方式、农村民俗、农本观念等构成了中国农业文化的基本框架.

(一)农业文化的载体:劳动工具和劳动方式

根据对农业文化的广义理解,农业文化中的物质实体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农作物品种、农业生产工具,也包括农业文学艺术作品、农业自然生态景观等一切和农业生产相关的物质实体文化.下面以劳动工具和农作物品种为例做简单的说明.

农业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社会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原始时期的农业工具主要是以木质工具和石质工具为主的,如石斧、锄、耒耜、石磨盘和石磨棒等;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农具得到普及,这就为深耕和多耕创造了条件;耧是汉代的重大发明,可同时完成开沟、下种、覆土的工序,因此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和质量;魏晋时期出现了新的农具耙,并由此形成了耙耕耱的北方抗旱保墒耕作技术体系;唐宋元明清时期更多的只是对原有农具进行改进,并形成了非常具体的传统农业技术体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那些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地域农业发展最高水平的传统农具,正在被抽水机、除草剂、收割机、打谷机等取代.作为传统农耕生活方式的历史记录,春臼、桔槔、石磨等工具几近绝种,无工业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风车、水车技术在化学和电力“工具”的冲击中备受冷落.农民和传统农具的疏离,和现代化生产工具的亲和,宣告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因此,研究我国传统农具的构架和作用,可以有利于人们制造出更环保、更符合时代趋势的“新农具”.

除了农具之外,中国的农作物品种也经历了历史演变和发展.先是凡可以吃的植物都进行种植,而后通过选择种植产量高的作物如“九谷”、“六谷”和“五谷”等;魏晋南北朝以前是“北粟南稻”为主,隋唐以后麦类得到推广,逐步形成“北麦南稻”的区域农业格局;在历代中国政府和商人和外国的交往中又从国外引入了一些新的作物品种,如汉代引入的芝麻、蕃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古代社会的很多农作物都传承至今,现在广大人民衣食所资的粟、黍、稻、麦、豆、麻等重要作物都是中国先民在原始时代驯化栽培成功的,有些甚至是在世界上最早驯化栽培成功的.了解古代的农作物及各种作物品种的推广过程,对未来的作物品种培育和推广具有指导作用.

任何文化都不可能是空中楼阁,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依托.物质文化决定了文化的整体面貌.随着物质文化的变化,农业文化的其它部分也会随之变化.因此,研究农业物质文化和农民社会生活方式的联系,是农业文化研究最具现实意义的方面.

(二)农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农村民俗

农村民俗是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和农业生产和实践有关的文化事项.它既是农民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

我国古代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千姿百态的农村民俗文化,很多内容至今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例如,为了安排好农业劳动,古人创造了适应农业生产的独特的历法和岁时节日(农历或阴历),设立了反映季节变化的二十四节气,通俗易懂地表明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和雨量变化的不同,告诉人们根据节气安排农业劳动.再如,许多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农谚,正是历代农民根据气象观测和耕作经验的总结;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指令,千百年来指导着人们的农事生产活动.北方农村的“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清明麻、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等农谚,就是农民不违农时、信守农耕作业习惯的形象表达.另外,大家所熟知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农事节日,亦和关键的岁时节令和农事祭祀相联系,反映着农业生产各个重要阶段人们的迫切意愿和习惯.

农业信仰也是农村民俗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物质生产,也是人和神灵和谐共处的产物,因此形成了和生产环节紧密相依的祭祀活动和禁忌.祭农神、祭土地神、祭水神、祭谷魂、祭虫神等仪式活动,以及对各种生产禁忌的恪守,集中表达了农耕民族取悦神灵、祈求风调雨顺的文化心理,并在客观上维护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建构人和环境关系的文化观念和宗教意识,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农业文化的灵魂:以“天人合一”为主线的农本观念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中国农业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农业发展现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当代价值
摘要: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简明含义,探讨中。

中国劳模精神文化价值
纵观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图景,我们不应忘记始终工作在中国社会建设前沿的劳动者群像,站在他们前方的模范人物以忘我的激情为中国各领域的持续发展奉。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后企业文化重构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保障,同时利于企业综合竞争。

中国大学生文化旅游市场现状其潜在价值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可以说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产业的支柱了。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