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残疾儿童论文范文写作 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困境和策略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残疾儿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困境和策略,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残疾儿童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残疾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残疾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融合教育论文特殊儿童教育论文国家级教育类期刊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教育是残疾儿童的基本需要之一,也是他们提升文化水平、走向自立、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残疾儿童实行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目前我国融合教育存在理念不到位、社会福利政策不够完善、社会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应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融合教育的成功经验,努力完善我国融合教育制度.一是转变理念,营造融合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以政府为主导,持续推动政策创新.三是以需求为本,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关键词: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社会政策;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3.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5)11-0087-04

一、残疾儿童与融合教育

随着社会流动加速、家庭小型化和婚姻脆弱化,各种儿童问题不断发生,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6月,民政部出台了《关于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3]206号),第一次在全国性政府文件中提出“困境儿童”的概念,并将其细分为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和流浪儿童三类.残疾儿童作为“困境儿童”中规模最大的亚群体,是指14周岁以下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儿童.残疾类别包括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由于健康和年龄的双重弱势,残疾儿童在社会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残疾儿童具有群体规模大、群体需要复杂且不易满足、教育问题突出并容易引发集体行动等特征.第一,从群体规模来看,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共有残疾儿童约387万人(指0至14岁儿童),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4.66%.其中学龄期残疾儿童(6—14岁)246万人.从残疾类别来看,我国现有视力残疾儿童13万人,听力残疾儿童11万人,言语残疾儿童17万人,肢体残疾儿童48万人,智力残疾儿童76万人,精神残疾儿童6万人,多重残疾儿童75万人.如此规模的残疾儿童对其背后的家庭、社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第二,从群体需要来看,目前儿童残疾状况较为复杂,既有生理方面的,也有精神心理和智力方面的,还有多重残疾的情况.生理方面的残疾表现为肢体方面和五面的缺陷,比较容易识别,如传统的盲、聋、哑和四肢的残疾;精神心理和智力方面的残疾则难以识别,社会公众对此了解较少.如此多类别的残疾儿童,其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教育、康复和就业成为其最迫切的三大需要.但实际上,由于问题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残疾儿童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第三,从教育来看,教育是残疾儿童的三大需要之一,对于他们成年后的自立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中,残疾儿童尤其是精神残疾儿童受排斥的问题非常突出,部分儿童被拒绝入学或被劝退事件屡屡发生.如2012年9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深圳一自闭症儿童被19名家长联名‘赶出’学校”事件、2014年12月发生的“珠海家长联名阻止自闭症少年入学”事件等.在这种情况下,残疾儿童的教育成为政府和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传统上在残疾儿童教育方面实行隔离教育,即正常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残疾儿童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特殊学校主要针对盲聋哑学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职业培训和技能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普通儿童对残疾儿童缺乏了解、不利于残疾儿童的社会融入等缺陷.同时,这种教育模式对新出现的残疾儿童群体,如自闭症儿童、智力障碍儿童等无能为力.鉴于此,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融合教育”被引入我国残疾儿童教育领域.

根据新墨西哥特殊教育中心的定义,融合教育是指所有的残疾儿童必须在有足够资源、并以同龄儿童为主的自然环境、班级、学级以及社区的教育环境中受到教育.这即是说,所有儿童均应成为任何教育环境中真正的一员,并与其他儿童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从这一定义来看,融合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并不是让残疾儿童仅到学校受教育而无资助;二是根据残疾儿童的能力去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以保证他们的成功;三是将残疾学生作为全班学生中真正的一员而不是一个访问者,残疾学生与非残疾学生的比例必须按照正常学生与残疾学生的比例安排;四是残疾学生与其他学生同等对待,只是残疾学生的学习进度及难度安排要因人而异.融合教育在满足残疾儿童需要、促进其社会融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困境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在残疾儿童教育方面进行融合教育的探索.1988年7月11日,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等七部委发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随班就读”这一概念.1990年和1994年,国家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中以法律和法规形式对随班就读予以规定.此后,随班就读成为我国推行融合教育的主要方式.国家教委也发布了随班就读的一系列配套文件.其中,《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对随班就读作出了具体规定:一是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就近入学;二是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三是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每班以1—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四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把任务落实到乡镇和学校,切实保证残疾儿童少年按时入学;五是普通学校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得拒绝.可以看出,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实际与西方融合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是在我国经济文化不发达、各方面因素受制约的情况下发展特殊教育的一种明智选择.但是,我国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几乎没有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时几乎没有享受到特殊的服务,常常出现“随班就座”“随班混读”现象.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以随班就读为主的融合教育面临着理念、政策设计、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诸多困境,影响着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

结论:关于残疾儿童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残疾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运用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小学课堂逐步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强调选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生活化教学要切。

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生态困境和改善策略
[摘 要]当前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将直接影。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与
摘 要:在新的时代,农民想要增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也是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个结果。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产生。

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现状改善途径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而残疾儿童是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更是体现了一个国家文化教育方面的实力。我国在当下的发展中,应该集中力量解决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