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徐志摩论文范文写作 徐志摩:诗人的政治人生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徐志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徐志摩:诗人的政治人生,本文是一篇关于徐志摩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徐志摩论文参考文献:

徐志摩论文参考文献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政治杂志

徐志摩的一生,被隐去的是怀揣着救国梦想渡海、以政论文章针砭时弊的青年热血,被放大的是两段婚姻、三个女人和几首口耳相传的爱情诗.

1918年8月14日,上海十六铺码头,“南京号”轮船缓缓起锚离岸.21岁的徐志摩站在甲板上,挥手向前来送行的亲友告别,踏上了赴美留学的旅程.离愁别绪并未在他心中停留太久.轮船驶入太平洋时,他站在船头,眼前是宽广无垠的大海,脚下是滚滚翻腾的波涛,海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也吹动了他心头的热血.回到船舱,他提笔写下了《赴美致亲友书》:“等诸先生于志摩之行也,岂不曰国难方兴,忧心如捣等今弃祖国五万里,违父母之养,入异俗之域,舍安乐而耽劳苦,固未尝不痛心欲泣,而卒不得已者,将以忍小剧而克大绪也等国运以苟延也今日,作波韩之续也今日,而今日之事,吾属青年,实负其责.”这番话,极具其恩师梁启超的 《少年中国说》 一文的气魄:以青年之躯,担兴衰之责.

徐志摩直到去世都是青年,年仅35岁.当后世惯于把他的一生简略成两段婚姻、三个女人和几首口耳相传的爱情诗时,那个怀揣着救国梦想渡海、以政论文章针砭时弊的青年,却渐渐地不为人知.《徐志摩传》 的作者韩石山向 《环球人物》记者感慨:“现在人们对徐志摩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上,仅止于对他的诗歌与散文的欣赏,津津乐道于他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对其个人品质和社会理念进行深入研究.事实上,徐志摩是一个思想精进,很有社会担当的人.他回国后,几乎参与了当时所有政治与思想方面的论争.撇开那些风流韵事,我们才能走近真正的徐志摩.”

汉密尔顿·徐

徐志摩曾说:“在24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我父親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金融界’的,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个中国的Hamilton(汉密尔顿).”这位汉密尔顿,是美国开国元勋、首任财政部长.“他是一位政治家、社会领袖.这能看出徐志摩想做中国的社会领袖,要从经济入手来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他到美国后,还取了个英文名‘汉密尔顿·徐’,可见其决心.”韩石山说.

“南京号”抵达旧金山后,徐志摩“横决大陆,历经芝加哥纽约诸城”,到达伍斯特城,入读大学历史系,选学课目净是 《欧洲现代史》 《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 《商业管理》 《劳工问题》《社会学》 《心理学》 等.因学分不够,他在抵美后的第二年夏天,又进入康奈尔大学暑期班修了4个学分.林徽因曾在 《悼志摩》 中回忆:“他是常得优等的,听说有一次康乃尔暑校里一位极严的经济教授还写了信去大学教授那里恭维他的学生,关于一门很难的功课.”

但徐志摩真正收获的并非是课堂上的知识,而是被点燃的爱国热情.美国当时正经历一战的冲击,物价上涨,物资匮乏,但人们毫无怨言.1918年11月,当一战胜利的消息传来,人们涌上街头欢呼庆祝,发自肺腑地为国家骄傲.徐志摩初到异邦就旁观了这一幕,感触颇深.“徐志摩与同宿舍的董任坚、张道宏、李济共同订立章程,发奋向学.章程的内容除了早起晚睡,多运动、多学习以外,还有每天7时朝会 (激耻发心),傍晚面对祖国方向,高唱国歌.”韩石山说.

在中国政府承认丧权辱国的中日“二十一条”后,留学波士顿的中国学生“痛愤‘国耻’,遂有‘中国国防会’之组织”,“欲唤醒国人,团结民众,共事抵抗外国之侵略与凌逼,以救亡图存”.徐志摩很快听说了国防会的大名,便想约室友张道宏一起去波士顿看看,但张道宏以花费过大为由拒绝了.徐志摩认为,与其穷居,不如张扬,况且附近的纽约有不少英贤之士,不可失之交臂.于是,他又约了李济、周延鼎等人,在1918年12月21日抵达波士顿,并在次日来到了哈佛大学.

徐志摩在哈佛待了3日,不仅加入了国防会,还结识了吴宓、赵元任、梅光迪等中国留学生.吴宓在文章中记述道:“一日,有大学的两位中国学生,来加入国防会;其中一位李济,另一位便是徐章垿,字志摩.照例签名注册之后,大家便畅谈国事和外交政治等.以后还会见过几次,所谈仍不出此范围.”

1919年底,获得大学一等荣誉学位后,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汉密尔顿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政治学.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中是紧张激烈的生存竞争,钢筋水泥铸就的工业森林里是弱肉强食的压榨与挣扎.极具压迫感的新环境,一方面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也让他对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兴趣,成了中国学生口中的“鲍尔雪维克”,即布尔什维克.他的目光不再停留在实业救国,转而关注社会问题.

1920年,徐志摩以毕业论文 《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结束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日子,收起行囊,“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博士衔的引诱,买船漂过大西洋”,想去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读博士.这一次,他追随的目标,变成了哲学家、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伯特兰·罗素,“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认真念一点书去”.

罗素家中的常客

1920年10月,罗素访华,发表了“哲学问题”“心之分析”“物的分析”“数学逻辑”“社会结构学”这“五大演讲”,在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徐志摩在美国读书时,肯定看过罗素社会政治方面的著作,要不然也不会决然离美赴英.只是年轻人虑事不周,以为罗素既是访问,有一两个月就够了,没想到罗素次年7月才离开中国.而且,早在1916年一战期间,罗素就因为主张和平,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除名了.”韩石山说.

既来之,则安之.徐志摩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师从英国社会主义主要思想家拉斯基教授,开始了一些政治实践,对西方的、法制和自由这一套理念及其运作,有了直观的理解.比如,他曾随拉斯基夫人去伍利奇码头参观选举.这一时期,徐志摩给梁启超和蒋百里创办的 《改造》 杂志写了几篇文章,谈的大都是政治话题.

到英国后,徐志摩如鱼得水,朋友圈中既有狄更生、康拉德这样的大作家,又有知识界领袖狄金森、激进青年学者欧格敦这样的社会活动家.1921年春,他在好友狄更生的介绍下,进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即国王学院)就读.同年10月,也是从好友欧格敦那里,他得知罗素回英并拿到了地址.他立刻写信请求见面,并在一个星期后如愿以偿.徐志摩发乎本心的崇拜、夸赞和尊重给罗素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成了罗素家中的常客,常往返于剑桥与伦敦,聆听罗素的教诲,参加其倡导的各种活动.“在英时期,要论对徐志摩影响最大的人,还是罗素.罗素攻击卑鄙虚伪,提倡世界政府,热爱和平、文明、人类,捍卫思想自由及创作自由的观点,都对他影响很深.罗素给了他敏锐的社会意识.”韩石山说.也就在这一时期,徐志摩基本转向了罗素式自由主义的思想.

结论:适合徐志摩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徐志摩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林徽因16岁时写给徐志摩分手信
编者按:写这封信时,林徽因才16岁,小才女的气息已经初露端倪。当时,她与父亲林长民一起在伦敦游历(1920年),和徐志摩的感情火花也正是在那里擦。

在海宁邂逅徐志摩
六月是江南水乡的梅雨季节,我们从嘉兴图书馆前往杭州图书馆,路过海宁市停留一晚,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即刻邀上几位同事去寻找江南才子徐志摩的故居。。

才子如斯——文外文中徐志摩
摘 要:徐志摩作为理想的才子形象,在亚裔美国作品和赛珍珠的作品中都得以印证。在张邦梅的回忆录里,英中两国的知识分子都追捧徐志摩为跨文化的作家先锋。

韩石山徐志摩传审美特征
韩石山先生的《徐志摩传》完成于2000年11月,是继赵遐秋、陆耀东这些前辈之后,第十个为徐志摩作传的人。在《徐志摩传》的姊妹辑《悲情徐志摩》当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