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流年似水论文范文写作 叶嘉莹一任流年似水东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流年似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2

叶嘉莹一任流年似水东,本文是一篇关于流年似水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流年似水论文参考文献:

流年似水论文参考文献 罗密欧和朱丽叶论文工业水处理期刊水处理技术期刊关于水的论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014年春天,叶嘉莹步行在后海,参加恭王府的“海棠雅集”,那是她的旧游之地——当年辅仁大学女校的旧址.一样的海棠开,一样的柳絮飞,和七十年前没有变化.但是在花开月圆中,她已经走过了九十年.

进入耄耋之年的叶嘉莹,近年来以南开大学为基地,以讲学和育人为生活重心.她在古诗词领域深厚的学养、优雅的仪态、独特的诗词吟诵方式,在中国及海外享有盛名.她的语言仿佛有一种魔力,她对词的评赏,高雅而又平实,深入浅出,使读者读词没有任何障碍.

见天地亦见自我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平察院胡同一所老四合院里.她和自己最喜爱的词人——纳兰容若,同为满族叶赫那拉氏后裔.

出生地有一个大院子,方砖漫地,西屋前,还有一间小小的花池,栽满竹子和花草,时有蝴蝶翩翩起舞.某年秋夜,一只白蝶,落在院中方砖上,飞不起来,叶嘉莹注视着它,感觉生命是如此短促脆弱.一个诗人天性中敏感多思的部分,无论家教多么严格,接受的是何种“新知识、旧道德”的教育,都无法改变.

她少时,没有上小学,家里教她读旧书,第一本开蒙读物是《论语》.伯父狷卿公引导她走向诗词之路,伯父国学素养深厚,膝下无女,见叶嘉莹从小喜欢诗词,于是悉心教导她.

怎样体会中国古诗词的境界?如何吟诵古诗词?如何读准平上去入?怎样把中国诗歌的传统吟诵和现代的朗诵区分开来,传达声律的美感?

对以上的问题,早在少女时代,叶嘉莹已经有了深刻体认.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弥漫在她少女时代的作品里,其中一首绝句《咏莲》,已经开始瞄准了莲花高洁而超脱苦难的形象.“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

十几岁的年纪,心里如何想得到苍生?这一是因为敏感,二是由历史大势造就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家事和国事,统统发生翻覆巨变.抗战之后,大半个国土陷落于战火,生灵涂炭,主权沦丧.自己家中,在上海工作的父亲不得不随单位步步南迁,渐和家人失去联系.母亲忧思成疾,身染重病,在从天津回北京的火车上去世.母亲去世时未能陪伴左右,令她抱憾终生,更理解了什么是人生无常.

她记得早年在家中读《唐诗三百首》,读到李商隐的《送臻师》(送给一个僧人):“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楞伽顶上清凉地,善眼仙人忆我无.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

此时的叶嘉莹,深深明白了这首诗的意味,人人置身苦海中,迷失了自己,不知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也不知道这一世的意义和价值.佛法东传,从佛所说的宇宙的起源到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大千世界,有几重天,有多少天外的星球.

“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这源自佛家经典.据说佛为众生说法时,每一个毛孔都生出来一朵莲花,每一个莲花中都坐了一个小小的佛像.佛借着普度众生,想帮助世人达到彻底的觉悟.而叶嘉莹借由李商隐的诗,早早抵达了诗词中“见山不是山”的境界.

苦难果然如影随形,相伴叶嘉莹莲的一生.莲花这一于困难中炼世的形象,从此扎根在她的创作经历中,柔韧而坚强的性情,也贯穿一生.

苦难磨砺漂泊半生

从1948年离开北平,随家人去往台湾,在台湾执教20年,于1969年定居加拿大,1970年接受了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聘约.叶嘉莹的前半生,数次起伏,饱经忧患.她的婚姻并不幸福,先生不是自己选择的.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夫妻二人还双双坐牢.

多年后,她提出“弱德之美”一说.即指词本身存在于苦难之中,词人也在承受苦难,这就是所谓的“弱”.但是在苦难之中,词人还是要坚持和完成自己,一如淤泥之上的莲花,这就是所谓的“弱德”.

弱德如何完成?在《礼记·礼运》篇中,古人称“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感情是人性之本初.对于一个“水做的骨肉”的女子而言,完成的第一步,居然是要杀死感情.

那是她在台湾20年中最艰难的时段,丈夫因为遭遇政治打击,囚禁过久而性情大变,动不动就盛怒发作而付诸家暴.她上有年近八旬的老父,下有两个读书的女儿,作为一个女人,她要教书养家糊口,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只能用诗词来引导和劝诫自己.“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王安石《拟寒山拾得》)当感情让自己受伤的时候,只得杀死感情,以求解脱.

在海外的时候,家庭重担还在她一个人肩上.先生依然没有工作, 如初.如果她因为和研究生讨论,导致延迟或无法回家做饭,回来就会看到家里所有的锅都被扔在地上.

家庭和生计上的烦恼姑且不计,最难的是加拿大的大学要求必须用英文讲课.英文讲解诗词谈何容易,光查生字就查到半夜.喜欢广征博引、思维“跑野马”的她,无亚于野马被套上了缰绳,束手束脚.

现实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终于转为安定.以为终于要走上幸福之路的叶嘉莹,在1976年蒙受第三次巨大打击.3月24日,她从温哥华去美国的费城开会,途经多伦多看望了新婚不久的大女儿.第二天,爱女在外出旅游时出了车祸,和女婿同时逝去了.

大女儿是多年来为数不多的在苦难中陪伴她的人.为此她痛不欲生,家中还无人为她分担.独自料理完一切后事,她一连写下十首《哭女诗》.“谁知百劫余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回思襁褓怀中日,二十七年一梦中.”“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

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诗词释放了她内心的痛苦,叶嘉莹终于回到了平静、坚强的“弱德之美”中.“我真是历尽了平生各种不幸的一个人,但是人生经历了大的苦难,就会使‘小我’投身于大的境界.”

诗词乃毕生唯一事业

一个人将自己的一生都化入诗词,这就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把“诗词女神”的称谓留给了叶嘉莹.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流年似水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浮生若梦,似水流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白先勇携校园传承版牡丹亭赴南开为叶嘉莹先生祝寿
中新社天津7月14日电 (记者 张道正)台湾地区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13日晚携校园传承版《牡丹亭》莅临南开大学,以此祝贺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

93岁叶嘉莹:我虽然老了,还是有痴心在
93年前,一位“穿裙子的士大夫”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出生。她接受过旧式传统蒙学,也接受过新式大学教育,遭受过白色恐怖的逼迫,也获得过加拿大皇家学会。

流年似水(组诗)
立春日这时细数一些梦细数留在身上的疤痕坐看云起,雨雪都未落在细密的年轮里,春天被包裹失眠一页页被翻过被遗忘梦中的花还来不及绚烂午。

叶嘉莹诗词中的故国之思和文化认同
摘 要: 叶嘉莹一生饱经忧患、四处漂泊。从南下台湾到漂泊海外,从归国教书到落根南开,古典诗词伴随她的一生。尽管一世多艰,她对故国的思念与文化认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