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苏轼散文论文范文写作 刍议蜀学对苏轼散文创作影响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苏轼散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5

刍议蜀学对苏轼散文创作影响,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苏轼散文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苏轼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苏轼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医学杂志影响因子排名苏轼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期刊

摘 要:蜀学发展至两宋年间,在对前朝学术及学者学说的不断吸收改良后,其身已经形成很完整的学术体系和思想体系.在北宋时期,尤以眉山三苏为代表,形成“三苏蜀学”,使蜀学的影响不断扩大并对蜀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三苏之一的苏轼,一生所学驳杂,融通三教,以巨大的文学成就鸣世.在对苏轼的学术思想及文学创作进行管窥的过程中不难发觉,苏轼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受到儒道佛学等诸多不同流派的影响,在他的散文创作过程中,尤其具有重道、人情、学贯三教等多重蜀学的学术特色.因此本文着重从蜀学出发,寻源探流,以希拨清苏轼在蜀学影响下在散文创作上的学术思想、特色以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蜀学;三苏蜀学;苏轼;散文创作

作者简介:董思岐(1993-),女,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方向:文学、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2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州眉山人.父苏洵,交游甚广,长于各家学说,乃“三苏蜀学”的开创人.苏轼受其影响颇深,著《论语说》、《书传》、《东坡易传》,并多钩沉历史之篇,以散文论传正名学术.秦观在《答傅彬老简》重曾谈论道:“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其次则器足以任重,识足以致远;至于议论文章,乃其和世周旋.”蘇轼亦曾自言“一生得意处,惟在‘三传’”,可见其对自身学术观点的倚重.

苏轼的学术构成,很重要的来源便是其家学.三苏家学渊源杂驳,摄受各家思想之精华,承继而发扬蜀学.因此要厘清苏轼的学术思想,就必然要厘清“三苏蜀学”的基本特点,并以此来结合苏轼的个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加以探讨.

一、“三苏蜀学”的学术特点

两宋蜀学之繁荣,是继汉晋后学术史上的又一次 .宋人敢于挑战权威,入北宋后,疑古惑经的思潮演烈,传统汉学逐步向新学——宋学过渡.经学高度发达,学派林立,彼时形成以苏门父子为代表的“三苏蜀学”、二程的“程洛理学”及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荆公新学”的鼎立之势.和此同时,学风开始嬗变,由浮华走向质朴,文人学者也皆开始摒弃词藻而偏嗜古文,其发展之势头可谓空前绝后.和此同时,巴蜀之地人才辈出,文化圈子十分活跃,学术氛围浓郁,形成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以苏洵、苏轼、苏辙为杰出代表形成的“三苏蜀学”,一时间光灿学坛.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讨论的蜀学,是指狭义上的蜀学,即“三苏蜀学”.“三苏蜀学”顾名思义以“三苏”为主体,由苏洵创立,经由苏轼、苏辙两兄弟,乃至苏轼的门生秦观、黄庭坚等人所拥趸的一脉学说.和广义的蜀地学说流派相区别.故此三苏蜀学之学术特点,具体如下.

(一)以儒学为基础,佛老为砖瓦

三苏之蜀学虽由苏洵开启,而真正的彰影传世则多赖苏轼.苏轼之蜀学,或可喻为三苏蜀学之“灵魂”.苏轼比冠之年,博览群经,好属文,尤爱贾谊书,作《贾谊论》,有“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的见血之评.此外轼亦好陆贽,以其奏议为“治乱之龟鉴”.苏洵远游之时,其母程氏曾亲授其书,至《范滂传》时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可见苏轼从小便受到了儒家的正统教育,并有志于儒行.此外,三苏皆好为《易》作传,兼以构筑自身的哲学体系.苏洵为《易》作传百篇,未竟而卒.受洵之影响,轼承其父“诸儒以附会之说乱之也,去之,则圣人之旨见之矣”之宗旨,清穿凿附会之言,明圣人之道.朱熹曾赞叹苏轼说“东坡解经等盖是他笔力过人,发明得分外精神”.由此亦不难看出,苏轼的内心其实时刻地恪守着儒家经世致用、不谈玄说妙的实用精神.

而后苏轼渐读老庄,入道藏,师从道士张易简,尊葛洪为师法,广交道人胡洞微等人.当他读《南华经》时,感叹于庄周之言的空灵透彻和世间浮沉,人生纵千重变而万物齐一,因有“得吾心矣”的感慨.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使苏轼横祸加身,贬谪黄州,从此“致君尧舜”的思想发生松动,转向佛道.时因世局变异而内心苦闷,佛道尚分庭抗礼于其心,然而随着对佛经研读的逐渐深入,黄冈时期,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以释家居士自居.在《和参廖子书》中言:“某到贬所半年,凡百粗遣,更不能细说.大略只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住一个小村院子,折足铛中,罨糙米饭便吃,便过一生也得.”在《苏文忠公文钞·安国寺大悲记》中茅坤亦曾评价苏轼说“无论学禅、学圣贤,均从笃行上立脚.”可见苏轼心性向佛渗透于辞章散文诸处,且笃佛深矣.

总体观之,苏轼之于蜀学,虽杂糅三教,但究其根本,是以儒家为地基,以佛老为砖瓦,辅之以粉饰不平.因此,兹如漆侠先生所言“不论苏氏父子在宋学上的成就如何,就其学术思想而言,则是立足于儒而摄取其他诸家学说的.”

(二)三苏皆重人情,以情理释义理

和荆公学派淡漠心性的学说不同,三苏皆重“人情”,并把这种人情援入经学,提出圣人之道和人情不悖,且圣人亦常存人之常情之说.苏辙言《东坡易传》乃因“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顺逆之情,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东坡易传》在一开始的乾卦的校注中亦即言明:“情者,性之动也,泝而上,至于命;沿而下,至于情,无非性者.性之和情,非有善恶之别也,方其散而有为,则谓之情耳.”三苏不仅重情,更以情释卦,并且认为“其于《易》也,卦以言其性,爻以言其情.情以为利”.而 “六爻发挥”,需要“旁通情也”,若能“以爻为情”,则“卦之为性也明矣”.

此外,和传统宋学相比,“三苏蜀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对“理学”的发展,走了一条和程颐、程颢不同的道路.三苏不仅对义理有了相当程度的阐释,同时援情入理,可谓情理兼得,注重情理.二程在《中庸》中汲取“道”、“天命”等学说,形成洛学中重要的“理”的核心思想,约束形神而注重内省.而苏轼对于《中庸》,则持观望态度,并没有像程氏一般,将其奉为圭臬,立开宗之说.苏轼认为“夫君子虽能乐之,而不知中庸,则其道必穷.”他始终认为,中庸之不易,难以企及,虽然信矣,可“中庸之难言也”.因此不以程式之约束为意,横槊赋诗,以情理入世,更有烟火气,亦更具有人情味.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苏轼散文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苏轼的全部散文作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刍议当前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影响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这个大环境,这一客观因素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推动我。

刍议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影响策略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是由中国提出,但这个战略要想高效的实施起来,并不是中国自己的事业,而是需要各个国家参与到这个战略中来。“一带一路”所带来。

刍议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有效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也逐渐展现出了局限性。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给我国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带来了挑战,一方。

刍议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崛起,互联网金融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给企业和公众的融资理财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传统银行依靠存贷差“坐等获利”的局面从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