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杨氏之子论文范文写作 杨氏之子教学课例评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杨氏之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0

杨氏之子教学课例评析,这是一篇与杨氏之子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杨氏之子论文参考文献:

杨氏之子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论文100例论文评析

【摘 要】历来讲的“教无定法”,其实“定法”一直是在“有”“无”之间,教师在基本的原则之外还应学会灵活处置应对课堂上预定程序之外的突发问题,即所谓“生成”,这也是教师教学艺术与驾驭课堂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深入备课、钻研教材文本,敢于质疑、善于核证,尽可能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此外还要关注、落实学习方法、迁移能力、兴趣、素养等教育教学目标.

【关 键 词】文言文;教学艺术;学习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地方课程规划与管理研究”(编号:FHB12046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4-0063-04

近期观摩了一节小学语文课,所用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版本作“梁国杨氏子,九岁”,中间有停顿.孔君平“善《春秋》,有文辩”,孔子第26代后人.

本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授课教师是一位年轻教师,学校为区域实力中等小学.上课过程大致如下:

(一)了解单元导语的主题和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初识文言文;

(三)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逐句翻译讲解);

(四)理解意思,读出语气(小组合作学习,制作思维导图);

(五)组合阅读《望梅止渴》.(课上时间不足,未接触该文)

一、意外场境的处理

教师以PPT呈现了本单元的导语(教材里的文字),要求学生读读,说出这一单元的主题和学习要求是什么?一个男生站起来响亮地回答“单元主题是尴尬”.这一观点可能让教师颇有几分猝不及防,一时不知道如何呼应,沉默无言.学生议论纷纷,窃窃私语.毕竟教材中和PPT呈现了本单元导语,其中核心部分应该是“感受语言艺术”,这也是教师期待同学们的“标准”答案.这个男生认真地答出“尴尬”后,教师意外地“尴尬”了,同学的不赞成让这名男生也“尴尬”了,他只好默默“尴尬”地落座.

在这个细节上,教师的处理应该说是不完美甚至失当的,她不但不应该保持沉默,反而应该鼓励这名男生充分阐述其理由,无论依据是否充分合理,至少教师可以倾听一下,其他同学也可以了解这名男生的想法.教师可以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看法,公开表达出来互动交流.教师充分了解情况后,尝试着给这名男生搭一个“台阶”下来,《杨氏之子》一文中孔君平吃了杨氏子那样一着很结实的“将军”后,处境会不会可能有几分“尴尬”?笔者猜想,这名男生回答“尴尬”是否与此有关?由此,这名男生的思维已经领先一步,考虑到了“语言艺术”之后人物的应激心理状态和处境了,并非一无是处地偏离了“标准答案”的回答.当然,从文本情境而言,孔君平会不会觉得“尴尬”呢?我们读者设身处地地揣摩,当时情境之下有没有“尴尬”的氛围呢?这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后也许会得到明确.教师也可以就此存疑,激发起学生们阅读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样照顾到了这名男生的自尊心和“面子”.巧妙地化解了意料不到情况下的窘境,这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应变,从中可以领略教师驾驭课堂进程的基本功和教育教学技巧乃至艺术,同时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与呵护.

二、解读文本知识的准确性

这个问题较为突出.

教师在讲解课文题目《杨氏之子》时出示了PPT,呈现了对“子”的几种解释,让学生选择:

1. 婴儿;2.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3.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4.利息;5.地支的第一位.

学生都选了第一个义项.只是“婴儿”这个义项不符合课文内容中的情境,“梁国杨氏子九岁”,这个年龄的孩童应该不方便再称作“婴儿”了,“婴儿”又如何做得到“为设果”“应声答”呢?且无论现代汉语词典还是古代汉语字典中,均未发现“子”一词有“婴儿”的义项,不知道教师备课时依据的是什么工具书?

教师随后解释“子”就是“儿子”,并自比“我是女孩,我就是X氏之女”,并让学生仿照“杨氏之子”模式互相作介绍:“王氏之子”“李氏之女”云云.不错,按照《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内容,文中的“子”确实是指男孩子,也许这就是教师仿造类推出称自己为“X氏之女”身份来的依据.可是这位年轻女教师可能不确知:在文言文的语境中,早期的“子”并不单指男性,“子”,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汉语大字典三卷本》(1995年,1006页)的第一个义项就是“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第十二个义项“古代对女子的称呼”,有多个例句,杜预注“子,女也”,赵岐注“处子,处女也”.《辞海》注释为“儿子,古时兼指女儿”,《词源》注释为“子,兼指男女”.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年,1722页)的解释:“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这些工具书都说明了“子”在古代的语境中,并不单指男性.作为传统文化常识来说,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而不是根据主观臆断来随意“活用”.

“父不在,( )乃呼儿出”一句中,不同参考资料对于其中省略的主语有两种意见:一说是孔君平,一说是杨家人.如果主语是杨家人,按照礼节,当家的不在,杨家主妇似也应出来招待来宾,而不是把一个孩童推出来接待客人、其他人都不露面了,此举看似有违基本礼仪、杨氏的书香门第家风.“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综合上下文的语境,笔者支持是孔君平“呼儿出”,效果胜过杨家人“呼儿出”.

三、教材自身的严密性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杨氏之子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杨氏之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五句话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中九岁男孩机智幽默、巧妙应答的故事。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和友期
[摘 要]想要更有效地链接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让文言文教学起点更准,过度更稳,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合作交流,更需要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多为学生着想,。

蜀相教学课例评析
近期到一线调研,观摩了多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例,其中高二年级杜甫《蜀相》一课,有些细节处理值得推敲商榷。陈述如下,与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广大同仁交。

由二年级的概念教学课例说起
【摘要】本文由一节小学二年级的概念教学课例,详细介绍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做法:概念新建,源于问题情境的感悟;概念编辑,基于交流操作的识记;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