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蜀相论文范文写作 蜀相教学课例评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蜀相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蜀相教学课例评析,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蜀相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蜀相论文参考文献:

蜀相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论文100例论文评析

近期到一线调研,观摩了多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例,其中高二年级杜甫《蜀相》一课,有些细节处理值得推敲商榷.陈述如下,与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老师发给学生们的课文导学辅助材料中,载有该诗的白话译文、创作背景、赏析文等内容.后来才发现,这些内容都是从“百度”网页上完全复制过来的.细读之后,发现其中有些信息未必准确.

一、关于首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赏析讲义云:“寻”字之妙在于它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急切、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

《蜀相》一诗,前人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此时杜甫结束了四年因“安史之乱”引发的颠沛流离生活,在朋友严武的资助下定居在成都浣花溪畔.他在这里安居交游,赋诗题画,近4年中写下240多首诗篇,精彩之作层出不穷,如《春夜喜雨》《过客相寻》《江畔独步寻花》等诗,暂时纾缓了仕途失意的消沉.

笔者认为,讲义的部分文字过于注重挖掘,力求塑造诗人“高大全”、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其实暂时避开了战火,过上了安定优游的日子,杜甫的诸多诗文勾勒了他的惬意生活状况:“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特别是诗人所作《江畔独步寻花》组诗七首,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独自漫步锦江畔,欣赏花枝繁茂、蝶舞莺歌,胜日寻芳,表达了诗人久经乱离后得以和平宁静生活的喜悦心情.全诗动静相应、不着声色,却生动自如、别有风味,与战火乱离势同霄壤.

讲义提到,“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那么《江畔独步寻花》组诗标题中的“寻”,该如何领会才是所谓“正解”呢?“寻”字还可以理解为武侯祠的位置幽曲,对于初到成都路线不熟的诗人而言,颇有些生疏感.也许不过是诗人解决衣食温饱之后暇日里的四处游览胜迹之举,“何处寻”以叙述追寻古圣先贤踪迹之义来表达诗人登临凭吊之情,非要把一介平民诗人生硬主观地拔高膜拜为不食人间烟火、时时刻刻胸怀“追慕先贤的急切、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造势”斧凿的思维定式使然.

讲义指出,成都郊外的武侯祠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森森”,这里指祠堂周围柏树繁密茂盛、修长高耸、浓荫幽暗,是否一定给人“象征意义”、“联想诸葛亮的精神”?恐怕不免牵强之嫌.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笔者试理解为,自诸葛亮病逝武功县五丈原,至五百余载后的诗人今日访谒祠堂,浪花淘尽英雄、风流余韵湮没、时代隔膜久远、徒叹物是人非的况味可能是不可忽略的.

二、关于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讲义中的“白话译文”部分把这一联解释为: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前句中“自春色”解为“自然的春色”,后句中“空好音”解为“隔枝空对婉啭鸣唱”,似都有探讨的余地.

笔者认为,“自”、“空”在诗句中都充当了副词角色,而非如“白话译文”部分所说的“自然的”、“隔枝空对”.这个“自”字,在句中作“依旧、仍然”解.这个“空”字,在句中有“徒然、白白地”之意.诗作第二联试理解为:掩映台阶的碧草葱葱空自展现着一派勃勃盎然的春色美景,枝繁叶茂之间的黄鹂徒劳地啼鸣传递出宛转清音.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描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成都的春天当来得更早.武侯祠外“柏森森”,阶前碧草萋萋生机,叶间娇莺恰恰百转.这里特别强调,有不少读者认为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丞相祠庙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意在描写武侯祠堂环境的荒凉.笔者不能苟同,草木葱茏、鸟语花香,恰恰是一派充满活力的芳春气象.如果一定要说“荒凉”,充其量也只是字里行间寄寓着诗人心底里的几分感物思人的情怀.

“碧草”意在渲染“春色”之怡目,“黄鹂”意在强调“好音”之悦耳.景色不可谓不幽美,清音不可谓不迷人.然而,这一派大好春光,在诗人眼里心中都是无足轻重.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草木无情、禽鸟无知.武侯的丰功伟业、人事代谢,诗人的颠沛流离、百般心事,草木禽鸟并不关心,自纵其势、自得其乐.一“自”一“空”,既是“碧草”、“黄鹂”本真的自顾常态、质性自然,又是诗人物我两隔、胸臆寥落的真实写照.自然恒久,世事多变、人生不永,欢愉与沉郁之间,不失几分机心禅意.空旷的天地之间,无人欣赏,没有知音,无人懂得珍惜眼前美景,也就徒增些许悲戚.一“自”一“空”,让所有撩人的春色趋于黯淡,使所有的花香鸟语归于寂寥.正如杜甫在《阁夜》诗中所说:“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自”和“空”两个字是颔联之眼,两相对举,前后呼应.且运用巧妙,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深沉怅惋.“自春色”、“空好音”,庭草自春,新莺空啭,景语含情、情语寓景,情景交融,衬托人事已非,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和扼腕叹息.可谓“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远且大”(见谢榛《四溟诗话》),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句诗人对诸葛亮的评论与哀悼,引起下文.前后紧密呼应,铺垫自然,蓄势而发,感情真挚强烈,从而使得全诗更加伤情.

“自”和“空”一仄一平对称,以乐景写哀情,由景转换到心境,隐含了诗人将自己的落拓境遇与诸葛亮的辉煌功业对比而倍感失落,诉说着自己一片忠心无路请缨报国的愤慨.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蜀相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蜀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学课例与点评
【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对“拆违”不同认识的分析、归纳,知道什么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 学生通过对乔司“拆违”事件的剖析与不同观点的比较,。

由二年级的概念教学课例说起
【摘要】本文由一节小学二年级的概念教学课例,详细介绍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做法:概念新建,源于问题情境的感悟;概念编辑,基于交流操作的识记;概。

蜀相琴台用典杜甫创作心态
摘 要:杜甫作为古代诗歌集大成者,典故信手拈来,用典方式活泼,其诗歌用典的内容与传达的意义都是后世取法的典范。本文选取杜甫成都诗中较有代表性的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