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关于哈佛大学论文范文写作 哈佛大学和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哈佛大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4

哈佛大学和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关于免费哈佛大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哈佛大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哈佛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哈佛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学教育期刊大学安全教育论文1500

摘 要:美国哈佛大学和中国复旦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它们的共同性表现在:1)通识课程内容的多元性;2)通识课程类型的划分,并要求在大学一年级进行;3)体现了生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其差异性表现在:1)哈佛大学较好地兼顾了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知识门类,而在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社会科学类课程比重偏低;2)哈佛大学在涉及外国文化的课程中兼顾了地域上的广泛性,而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则表现出明显的欧美中心主义特点;3)哈佛大学有相当一部分的专题性课程或研讨性课程,而复旦大学则以概论性课程和原著导 读性课程为主.两所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在两个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政治体制下,开展通识教育的不同探索.

关键词: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哈佛与复旦;比较研究

19世纪初,以柏林大学为标志,欧洲现代大学应运而生.与中世纪大学相比,现代大学将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能.[1]为了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现代大学很自然地就细分为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特别是德国,各类文理大学和工科大学以及针对某一学科的职业技术学院纷纷成立.但是,这种过分注重专业细分的高等教育模式也日益受到当时学者们的质疑和批评,在此过程中,通识教育(英文general education)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现代大学自北洋学堂始,民国期间得到快速发展.[2]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高等院校通过院系调整进行重组,对当时的国家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国高校在反思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又红又专”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欧美国家通识教育的经验和做法.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关注,一些高校在通识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分别成立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以及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有关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设置也有了阶段性的发展.然而,从整体来看,中国高校有关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哈佛大学和复旦大学通识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总结中美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差异和差距,为中国高校更好设置通识教育的课程提供帮助,从而进一步推进符合中国国情的通识教育.

一、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

自1978年以来,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设置体系由核心课程(core curiculum)、专业课程、自由选择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也是被世界上广泛认可的最精致的教育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是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其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典型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形势以及满足21世纪哈佛大学人才培育的需要,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体现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

(一)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规划

哈佛大学作为全美甚至全世界都享有崇高社会声誉的大学,其办学理念的定位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世俗,这从其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也可感知一二.这一办学理念为其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引导和支撑.1933年,化学家科南特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力推课程改革.1945年,《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出版,通常被视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份研究报告提出,哈佛大学的教育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格”.[3]1971年,德里克·博克出任哈佛校长,他非常重视本科基层教育改革,于1976年建立一套共同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体系,该课程经过反复修订,并于1978年以核心课程计划形式呈现.哈佛大学在《1992年核心课程简介》中强调,每一个哈佛人都应该除了获得特定的学术专业训练外,还应该接受更广泛的教育.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既是一种必须的要求,也是一种哲学思想.根据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计划的说明,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可具体化为以下四点:1)确保本科教育涵盖一个广泛的主题和方法;2)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堂所学与其学校之外以及毕业之后的生活相联系;3)将各学科的知识带进学生的生活,而非将学生带入某一个学科;4)向学生介绍来自全校不同学科的问题和视角;5)将科学与人文的知识与学生所面对的当今世界以及毕业之后将要过的生活联系起来.

相应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也可具体化为以下四个层面:1)为公民参与做准备,即通过通识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地方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公共生活;2)教会学生从文化价值传统的承载和塑造者的角度去认识他们自己;3)教会学生以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态度对待现代社会的变迁,学生需要了解现代生活变迁和转型的力量何在,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扮演一个公民行动者而做出明智的决策,而是为了让学生对他们自己的生活有较多的自我控制;4)提升学生们对自身言行道德层面的理解能力.

在通识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目标被具体化为以下五个方面:1)提供广泛的主题,而非聚焦于单一主题或者少数的文本;2)帮助学生如何运用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或者过去的知识去理解和解决具体的问题;3)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的课程与他们将来的自己以及毕业后的生活是不同的;4)通过互动让学生有机会与老师一起讨论相关问题;5)为了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特定任务的完成、实践目标的确定以及课堂之外的经历都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实现上述通识教育的总目标和课程目标,哈佛大学通过教职工的广泛讨论,认为以下八个方面的知识是最有利于达成通识教育目标的:1)审美与解释性理解;2)文化与信仰;3)经验与数学推理;4)道德推理;5)生命科学;6)自然科学;7)全球社会;8)全球世界中的美国.有了上述标准,任何一门课程要想申请成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必须看它是否属于上述八个方面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是否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结论:关于哈佛大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哈佛大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进展:网络、热点与演化
摘要:为展现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的总体“图景”,揭示热点主题的内涵、相关性及演进规律,文中选取以“通识教育”为主题的814篇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

大学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关系
摘 要:大学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其实施方式和实施范围也有所不同,但是在性质、内容和产生动机方面都有着共同的基础,探讨二。

时代周刊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何去何
去年GfK Roper受美国校董和校友会委托进行的调查显示,差不多一半的大学生不知道美国宪法确立了分权原则,43%不知道约翰·罗伯特是现任最高法。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