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材料浏览

关于存款准备金论文范文写作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有效性实证2018—2018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存款准备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6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有效性实证2018—2018,这篇存款准备金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存款准备金论文参考文献:

存款准备金论文参考文献 会计制度论文文献检索工具会计制度设计论文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摘 要: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已经成为经常性的一般性操作工具,金融危机后 银行22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操作效果如何有待检验.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等方法,实证研究2008-2012年间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利率、物价指数以及汇率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金融危机后的有效性并不显著.为提高存款准备金制度及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应认识到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时滞,并积极推进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

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货币政策有效性;金融危机

文章编号:1003-4625(2015)01-0016-05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银行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22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从15%上调到20%,其中2011年6月达到历史最高点21.5%.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已经成为一般性的经常性货币政策,然而,其工具有效性却一直备受争议.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在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支点,但由于其猛烈的“巨斧型”操作工具属性以及“准备金税”等内在缺陷,存款准备金制度自1990年以来已经成为辅助性操作工具,并被束之高阁.如米什金强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等地作用于每家银行,且对货币供给具有强有力的影响.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管理成本很高,所以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的极小变动来调整货币供给的战略是不实际的.而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立即引发那些超额准备金较少的银行的流动性问题,不断变动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会加大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使流动性管理难上加难.”Friedman对准备金政策持极力反对的态度.他指出准备金工具会成为经济波动的原因,同时其调整对不同规模银行影响不同,有时甚至会导致小规模银行的破产.

近年来,国内学者基于我国的货币金融制度,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朱恩涛、朱瑾(2007)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分析了其工具作用机制.他们认为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加之当前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工具作用受到限制,存款准备金是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主要是为了调控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超额准备金).李占风等(2010)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对 变量的控制效果都是显著的; 变量的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明显,但存在着1-5个季度的滞后等结论.刘莉亚(2012)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干预模型相结合对2006年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24次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我国股市影响较弱;但从长期来看,对股票市场及银行板块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同时,一些学者得出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无效的结论.如吴丽华、孟照建(2008)分析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宏观经济效应,认为单纯靠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无法完全回收过剩的流动性,需配合其他宏观政策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崔健、柳欣(2009)采用格兰杰因果性检验对2006年至2008年的存款准备金数量、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我国存款准备金数量变动和贷款数量变动以及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能抑制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张晓慧、纪志宏、崔永(2008)基于微观经济主体最优化行为,计算出当前我国的最优准备金率为23%左右,如果高于这一水平,该货币政策工具则会在流动性对冲或货币信贷控制中的效果适得其反.但文章并没有考虑到现实中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头寸状况.

综上,近年来,从流动性角度出发进行理论研究或者采用因素分析方法、事件研究法等从微观层面研究存款准备金制度对某一特定领域(如房地产或股票市场等)影响的文献较多,而且结论相互冲突甚至完全相反.可见,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有效性需要结合当时的经济金融背景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国际性金融危机为研究背景,以2008-2012年为样本区间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第二部分在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介绍实证分析方法、指标和数据说明,第三部分为实证及其结果分析,最后足结论和建议.

二、实证分析方法、指标和数据说明

(一)评价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有效性的简要分析框架

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就是运用操作工具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银行通常依照“最终目标一中间目标一操作目标一操作工具”的程序进行货币政策决策,并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实践,而由操作工具实施到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则是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因此,评价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需要评价其对操作目标、中间目标进而最终目标的影响程度.理论和实践都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最终目标则包括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因此,本文合理地略去对上述货币政策框架中尚存在的许多争论,选取以下货币政策框架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作为评价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有效性的基本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二)实证分析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采用传统可靠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作为实证分析方法.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首先,检验序列的平稳性.我们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都足单整变量且单整阶数相同,则线性组合能构成平稳的时间序列,我们称这些非平稳时间序列是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Engle&Granger,1987).此外,一般无约束的VAR(p)模型的数学表达形式为:关,但不和自己的滞后值相关且不和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协整分析只能说明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Granger因果检验则可以说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本文根据Granger定理,在VAR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从而确定各 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相关性,确定最终目标变量对 目标变量冲击发生反应的速度和效果,以此定量评价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有效性.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存款准备金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2018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政策效应分析
[摘 要]存款准备金制度其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引起货币乘数成倍的缩小或扩大,进而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宏观调控,以此来达到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的目。

我国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冲销有效性实证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为应对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实现人民币汇率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央行采取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迫切性和积极影响
摘 要:随着民营银行的批准设立、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及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的需要,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越来越凸显。存款保险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