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材料浏览

关于改进论文范文写作 对改进评价方式方法认识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改进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对改进评价方式方法认识,本论文为您写改进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方法有哪些论文调查方法国家级期刊的查询方法对论文的评价

教育部2013年《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对改进评价方式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评价方式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如何理解这几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以及如何在改革实践中应用这几种评价方式?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理解定量与定性评价方式的性质和目的,两种评价方式优势互补,为被评价者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多元、综合、客观、精确的信息

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一般是基于某种思想或理念,从对事物的量性感知到质性认知,知识、意义和价值建构,再到规则和规律.对事物的评价也因此有三种基本类型:量性评价、质性评价、价值评价.

对事物的量性、质性、价值进行评价,一般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方法:定量和定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教育评价逐步演变成: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对评价对象进行量性、质性、价值评价.

定量评价也称量化评价,以科学思想和理论为认识论基础,主要采用心理测量学研究范式,以测量学和数学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事实和价值判断.定量评价强调测量和数量计算,以教育测量为基础.它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量化、简便化等鲜明特征.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方法,模糊数学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征、意义和价值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

定性评价指向的是质性评价,实质是对事物的质性进行描述和判断而做出事实和价值评价,它以人本思想和理论为认识论基础,主要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质性研究范式,通过观察、访谈、描述及解释等方法,对学生在真实学习情境中的状态、行为和水平等进行评价,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学生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隐含的意义来促进理解,使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等)与被评价者(学生) 实现其共同心理建构的过程.

质性评价在美国的兴起,是在反对统一的标准化考试的背景下产生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标准化测验完全脱离了知识应用的具体情境,以这种测验为主导的教育无法充分体现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而学校教育的真正任务应该是要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 而不是向社会、委托人提供一些抽象的数字成绩.因此,需要有新的评价方式出现,以弥补标准化测验的不足.由此,以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为代表的质性评价在美国开始逐步兴起.

质性评价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主体性—— 重视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多元性——评价的标准、内容和方法是多元的;过程性——注重评价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情景性——强调评价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

质性评价是对以纸笔测试为主的标准化测验(量化评价)的重要补充,更强调被评价者(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构建,更关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自我认识与反思,更希望看到的是评价对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的激励、引导的效果.因此,需要认识清楚的是,质性评价虽然是对量化评价的批判和革新,但并不是从本质上排斥量化评价, 而是对量化评价的必要的补充.

从质性评价结果分析与处理来看,质性评价结果要具有可比性和统计性(概率、相关、归因等),也需要对结果进行数学或逻辑学的量化处理,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清晰、准确、易比较、易统计处理,并可发现其中的规律或原因等.比如,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中行为部分的评定,可以采用教师、家长、同学、学生本人通过日常观察一些特定行为有无的方法来进行,这是质性评价的一种方法.然而要使这些观察结果能对学生行为形成一个总体的认识,则需要将四类观察者的观察结果汇总、计算频次等等,通过量化的结果来发现学生品德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可以将这一结果同班内、校内甚至区域内其他学生相比较,进而找出学生的品德行为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在哪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从而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更为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信息.

因此,对评价对象的量性、质性,同时采用量化处理(定量评价)和定性描述(定性评价),为被评价者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多元、综合、客观、精确的信息,并可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学生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隐含的意义来促进理解,使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等)与被评价者(学生) 达到共同建构心理的过程.

正确认识和理解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相对性,为考查学生进步和学校努力程度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动态过程和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使计划、方案不断完善,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的.

终结性评价,一般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周期结束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教育教学的成果.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Michael Scriven (1967)提出的.布鲁姆等人在上世纪70年代将这两个概念应用到了教育领域,用以建立其“掌握性学习”概念.在掌握性学习中,学生只有证明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个模块的知识内容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直至完成所有的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而在所有模块学习结束后,为检验学生掌握所有模块的情况的评价被称为终结性评价.

对过程和形成性评价,在教育评价发展的结果认同时期(建构理论阶段)得到充分重视,在质性评价提出后,随着实质性评价理论(Substantive evaluation theory)的提出,形成性评价得到确立.

形成性评价的大规模发展是在1998年Paul Black 和Dylan Wiliam完成了关于形成性评价的元分析后.该研究成果表明形成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构成部分,而且是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最好的方法.

通过形成性评价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所谓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给学生更为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调整学习方向、方式和方法;强调的是评价的反馈(诊断、改进)和激励(甄别、提高)的作用.课后作业的批复、课堂小测验、单元考、月考等等可视为形成性评价的代表.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面向学生、课程的评价,在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时并不适用.因此,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应该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只要终结性评价结果不仅仅只是简单地用于对学校的排名,而是用于帮助学校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用于肯定学校在某一些方面的进步时,终结性评价也就具有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重要的是评价结果反馈的及时性、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如何发挥评价的指导和促进改进的功能.

引入配置性测验,为新学期的教学设定更为明晰的目标提供准确信息

配置性评价是指在各学年、各学期开始时或开始前施行的评价,其作用在于了解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遗忘情况以及认知能力水平,对新学期将学的知识和方法的预备情况.目的在于实现“学生(水平和类型)、教育目标和计划、教学方法和策略”之间的深度匹配,是达成教与学及其结果共识(结果认同)的基础,也是个体化评价的重要方式.

配置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实现的起点,是增值性评价的关键,也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同时,也是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重要方式.

借助配置性评价的诊断和甄别结果,各个学校、班级可以将本校、本班在测试中显示的短板或劣势作为新学期重点突破的教研、教学目标,从而使新学期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加科学,更有依据,教学活动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教学效率也将加倍提升.下面是配置性评价应用的一个案例.

结论:适合改进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改进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职业教育科研评价方式和改进策略
[摘要]目前,职业教育科研评价方式存在着评价方式单一、重数量轻质量、评价目标模糊、评价重心迷失等诸多缺位和错位问题,评价结果难以有效反映职业教育。

对改进评价方法
改进评价方法是2013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要求。文件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评价方法应以测试。

安全社区评价方式和改进
通过对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权重进行计算,得出“安全社区综合评价指数”,用来划分和评定安全社区,更加科学、合理,评定出来的安全社区也更加符合标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