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精准扶贫视阈论文范文写作 精准扶贫视阈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探究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精准扶贫视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精准扶贫视阈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探究,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精准扶贫视阈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精准扶贫视阈论文参考文献:

精准扶贫视阈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期刊精益生产论文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摘 要] 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起点公平、资助系统衔接不够、心理关注缺失、资助资金来源单一问题,需要在“对象精准”、“预算精准”、“程序精准”及“措施精准”的要求下,通过构建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体系、完善管理制度与措施实现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

[关键词] 精准扶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50-0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教育在扶贫这一社会系统工程中,具有“扶贫先扶智”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的先导性功能和“脱贫防返贫”的根本性作用[1].做好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是支撑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应有之意.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

目前,国家已经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大学生在本专科生教育阶段可以申请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12种资助政策;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可以申请享受国家奖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8种资助政策[2].

各高校在资助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基本遵循“动态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进行贫困生资助管理;按照“资格确认—资助申请—资助审核—资助发放”的基本程序开展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二、精准扶贫要求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 贫困生认定存在起点公平问题

贫困生资格认定作为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起点性工作,决定了资助政策执行的公平性.目前,在各高等学校实际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的公平缺失问题.在广义层面,高校的生源结构复杂,贫困学生来自于全国不同省份,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同一贫困标准线(2015年,国家统计局按照农村年人均收入2300元计算;城市未设定明确标准)下受病、残等因素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具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资助政策实施初期很容易被忽视,是资助政策执行的“原生性”公平问题;在狭义层面,贫困学生的困难等级是由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进行人为判定的,虽然很多高校引入了综合评价、量化考核等方法消除人为判定的主观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方又不得不戴上“紧箍咒”——在学生递交申请和相关证明的基础上,通常只能依靠辅导员、学生干部、室友等有限的群体来进行信息核实;在信息不对称、公众参与不充分的背景下,难免会导致贫困生资格认定出现失误和偏差.这种信息获取渠道的单一性和信息真伪鉴别的成本问题导致 “操作性”公平问题很难根除.

2 贫困生资助系统的衔接不够

目前,国家已经基本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并通过贫困户建卡立档的方式进行跟踪资助.但在高等教育阶段,受学生地域流动等因素影响,针对贫困生个体资助的政策延续性却存在衔接性障碍.如:建卡贫困生的信息存在传递障碍.主要表现为各区县对贫困户进行评定、登记并录入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后,高等学校却没有直接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会导致贫困生暂时性“隐形”,造成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衔接不够,资助政策落地困难.

3 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心理关注不够

在公平性原则要求下,各高等学校在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前,按程序要求需要对拟接受资助的学生及资助等级进行公示,这种公示是保证资助公开透明的必要性手段,但同时也会引起学生个人隐私公开化和学生群体标签化的问题.个人隐私公开化表现为学生的家庭收入来源及收入状况对特定范围人群全部透明,拒绝公开将有可能失去申请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资格;学生群体标签化表现为需要在平等学生群体中划分出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在享有其他学生不能争取的权利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如要求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定时长的公益劳动,不能购买电脑、高档手机等.隐私公开化和群体标签化都极易引起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如自卑、逆反、失衡、焦虑等.这种并发的心理问题不但存在于贫困生中,同时还存在于其他普通学生中,这类隐性的心理问题很难引起资助工作者关注,如若引导不当将引发两个群体间的对立性情绪或行为.

4 贫困生资助资金来源单一

来自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全国共资助学生逾3.3亿人次,资助金额超过4700亿元,其中财政资金及助学贷款占资助总额七成以上[3].财政资金在贫困学生资助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扶贫工作意志,但其它资助来源特别是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助资金的短缺,反映出社会对贫困学生的帮扶资助关注不够.资助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导致资助对象过分关注国家及省市等政府助学金,成为产生“轮流资助”现象的根源性问题,甚至有高校为了避免矛盾发生而产生“平均分配”现象.

三、精准扶贫要求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

1 “对象精准”是高等学校实现精准资助的根本要求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作为一种“弱势补偿”,其本身饱含制度善意和人文关怀.如何将有限的资助资源用到真正需要的学生身上,是摆在资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消除“轮流资助”现象的根本途径.在实现“对象精准”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努力通过各种合理渠道扩大知情权,争取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状况作出综合评定;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护贫困大学生隐私、保障学生的合理权益,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为了解决“对象精准”这一问题,国内一些高校做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如江苏大学进行贫困生资格认定时核检学生手机的消费情况,在综合评定后对月消费额超过300元的贫困生进行降等或取消资格处理;南京理工大学对全校1.6万余名在校本科生的食堂消费记录进行大数据分析后精准确定餐补对象,既实现了资助金的精准发放又保护了学生隐私.这为我们在新时期下实现资助工作的“对象精准”提供了思路.

结论:适合精准扶贫视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精准扶贫视阈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
【摘 要】在现在的高校中,都有各自的针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大家都知道高校学费高,生活费高,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所。

激励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运用
摘要: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主要涉及政策、组织、物质、精神、等层面因素。在学校资助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行激励机制,是确保高校资助工作规范、有。

高校农户精准扶贫模式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贫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新中国的扶贫历程分为5个阶段,现正处于精准扶贫阶段。西藏民族大学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