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解题技巧论文范文写作 例文学类文本意蕴探究题解题技巧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解题技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6

例文学类文本意蕴探究题解题技巧,这是一篇与解题技巧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解题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解题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修改技巧论文查重修改技巧论文改重技巧文学类论文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通常把探究题设置在文类文本阅读题之中,可以说是整张试卷的压轴之题,也是试卷中最难的一题.分值一般设置为6分,但连续几年此题的平均得分不超过3分.如何提高探究题的得分,是高考备考的难点.

一、基本稳定的题型

江苏从2008年开始明确提出“探究”这个概念之后,探究题就成了文学类文本的必考题.这里不妨回顾一下这8年的试题:

1.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008年《侯银匠》)

2.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哪几层深意.(2009年《上善若水》)

3.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2010年《溜索》)

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意蕴,及其对表现人物作用.(2011年《这是你的战争!》)

5.作品叙事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于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2012年《邮差先生》)

6.“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2013年《何容何许人也》)

7.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2014年《安娜之死》)

8.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2015年《比邻而居》)

从这8年的探究题设置,我们不难看出高考探究题的变化,从整体探究走向局部探究,从艺术手法探究走向思想内容探究,从作用探究走向意蕴探究.而从2013年开始,近三年探究的题型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成型的时期,即对文本中的句子意蕴的探究.

二、整体把握文本的情感和观点

对于句子意蕴的探究题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头痛医头”,因为出题点是在句子上,所以很多同学只把眼睛盯在这个句子上,这是“出不来”的.其实能够作为出题点的句子一定在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个句子一定能洞察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想表达的情感或观点.这个句子中所表达的情感或观点和整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观点应该是一致的,所以做好这类题目应该首先从对全文的理解人手,把握全文的情感或观点.

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首先要能概括文本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抓住文章的中心人物,揣测出作者的情感,也就是我们初读文本获得的第一感受.比如阅读2013年《何容何许人也》,很容易看出老舍重点叙写了一个叫何容的人,他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为人极为热情.在文字之中“我”很容易体会到作者对何容这个人的肯定和认可甚至赞扬,这是全文的情感,也是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情感.这和答案“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基本上是一致的.再比如读《安娜之死》,文中重点描述了安娜自杀的经过,对于一个自杀之人,作者的“同情”是最正常的感情,这也和答案“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和同情’’是相吻合的.再如读《比邻而居》,文中先描写了几种不同的“气味”来象征几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对于这几种不同的生活,作者的态度是包容的,认为是“比邻而居”即不同的生活方式或状态应该实现一种“平衡”,而最后一小节的“艾草熏烟”正是一个平衡点,这也就是答案“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和安静、绚烂和明净的平衡”.

从这三道题的答案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整个文本中作者的情感和观点把握是我们做好这一道题目的关键所在,命题者就是想通过这个句子来考查考生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情感和观点的把握.初读文本所得到的第一感觉可能不一定准确,可以在具体分析句子时再加以完善和补充,但这一步是绝对不能省略的.

三、细处剖析意义

什么叫意蕴?百度百科中给出的解释:“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华夏意韵,仙风道骨.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内心萌生的一种感觉.”从这个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意蕴包括三个方面:①内容、含义;②情感、感觉;③风骨、精义或主旨.弄清了这个概念,我们就知道句子意蕴探究最后应该落实在这三个方面.

关于作者的情感或观点,我们已经从文本的整体分析中把握了,虽然是一个句子,但它的情感和观点应该和全文是一致的,因为既然这个句子被选中,那它就一定是能表达作者最主要的情感或观点的句子.接着就应当“走进去”,深入分析这个句子的具体意思,包括表层义和深层义,当然更重要的是深层义即比喻义、象征义等.

怎么样才能准确全面理解句意呢?江苏《考试说明》中对探究有这样的要求“探究能力要求等级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个要求给了我们启示,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人手,探究“作品意义、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所以要选准角度,一个句子中又如何选角度呢?那就是要找出句子中的描写对象.

例如2014年的《安娜之死》探究的画线句子:“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这句话中的描写对象有三个“蜡烛”“她(安娜)”“书籍”.那就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蜡烛”怎么样?长句读短就成为“蜡烛等明亮地闪烁起来等昏暗下去等熄灭了等”概括一下就成了“蜡烛由亮到暗直到熄灭的过程”.安娜死的时候为何写蜡烛呢?它和安娜之死有什么关系呢?联系整个段落,很容易看出蜡烛熄灭的过程就是一个比喻,它其实也是安娜死的过程.所以可以概括为:“‘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这也是标准答案.再看写“书籍”什么?“她等浏览过充满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安娜在死之前看了书吗?显然不是,这是她的心理活动或心理感受;“满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是什么?安娜临死之前感受到四个词,显然是对她一生的总结,所以也不难得出答案:“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当然在这里还可以检查前面初读时对作者感情的把握是否准确,既然是“充满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一生,作者情感就不能是简单的“同情”,而可能是更复杂一些,再加一两个词语,比如“喟叹”“叹息”“感叹”等.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解题技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判断推理解题技巧秒杀方面论文范文。

高考语句含意题解题技巧探析
高考语句含意题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文中选出很重要的句子,请说说它的含意(或问作者有什么用意,或说说你对它的理解);二是体会文章标题的含意。高考所。

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探究、新题预测与解题指导
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命题呈现以下特点:1 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二者比。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想北平老舍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分析
摘 要: 高中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技巧:审题,首先看清题意,然后看懂,最后看透;确立研究过程,在哪一个过程中对所选择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受力与运动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