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写作 主体性发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逻辑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核心价值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主体性发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逻辑,本文关于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核心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核心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杂志廉洁教育论文国家级教育类期刊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统摄、双向互动的辩证实践过程,其教育实效建基于二者主体性的高质量发挥.由此,笔者以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依循先后有序、相互衔接、内在循环的逻辑过程,表征为自主学习、主动内化、积极投入情感、自觉践行和积极评价效果等主要环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转换,增强教育实效的内在逻辑与要求.

关键词: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8)01-0137-0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主体精神、*道德具体落实到价值主体的社会生活之中,并试图凝炼成为他们内心所认同的意识和观念,凸显了价值观建设的主体性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生活的主要领域及其相互关系方面提出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性地位和一切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的终极价值标准,也凸显了公民在价值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1] .显然,主体性的基点着眼于人,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征[2].事实上,主体性问题是当前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主体互动的双向过程,应注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使其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有机主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主体性的现实意义

柏拉图曾说过:“奴隶之所以是奴隶,乃是他的行为不是代表自己的思想,而是代表别人的思想”[3].人的主体性发挥,实现了现代人和传统人的分界,是推动社会前行的根本动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转换的时代诉求

时代呼唤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已成为教育的必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人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殷切期望教育能够弘扬人的主体性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和地位重视不够,教育价值取向上过分注重社会价值而忽视促进个人价值,教育过程中重统一而少多样、重传授而轻探索,教学方法上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这种带有某种程度“非人本”的物化教育,使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只是“器物”,抑制了其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掣肘了个性的弘扬和人格的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基于时展的历史洪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内隐着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迫切需要实现教育范式的由“非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范式的根本性转换.这种教育范式“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功,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的、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4].换言之,要求教育以现实的人为根本出发点,以培育和发展大学生主体性为重点,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实现“非人本”向“人本化”的转变,真正把握好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内在尺度,顺应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时代诉求.唯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实现满足社会需要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双重价值.

(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任何理性教育,形象的感染,都是外部的客体,都只有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才能起到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如果没有主体内心的心理过程发生,任何教育都等于零”[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本真状态是“自教自律”.部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不强,究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仅诉诸制度安排来实现其教育目的的单极思维模式.这一倾向割裂了制度安排与大学生意识觉悟的内在联系,其实质是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导致大学生成为一个等待灌输的容器,一个“他者”而不是作为自身的存在.由此大学生产生了更多的依赖性而非自主性、惰性而非创造性,教育实效大打折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之一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承认大学生主体地位,在教育中时刻注意调动大学生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过于理想化的教育目标转向现实的生活世界,从泛政治化的教育倾向转向对大学生价值观需求的关照与满足,把教育目标同大学生实际生活和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这种教育范式立足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從现实情况出发,选择生活化的内容,运用多样的教育方法,实现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和交流,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参与的积极性,其教育活动必然充满生机、活力、自觉,其效果将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三)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的题中之义

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主体性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这是因为人的最高层次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各种潜能中最重要的潜能.从理论上讲,只有当一个人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较高的主体能力,才可能不断改造自身,使“旧”我转变成“新”我,实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进而逐步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核心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越高,自主、自知、自控的程度也越高,越能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发展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也就有了明确导向.因此,教育只有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种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教育实践而言,将大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识的主体,培养和调动他们的主体性,其归宿就是实现其身心全面和谐、自由充分发展.当前,看似自我满足的大学生们,在“物质主义”不断引诱的社会状态下,正遭遇着各种困惑和苦恼,个性张扬翻转为社会性欠缺,个体独立翻转为个体寂寥,表面的物质风光则翻转为内心的空虚与迷茫.凡此种种,都让大学生意识到自身人格的不健全.这种自我意识一经产生,就在精神需要的基础上推动大学生发挥主体性,就会促使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习,逐步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同时,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共同彰显积极的心理学范式.通过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开掘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增进实践体验,培育健全人格,增强自控能力,实现健康成才.

结论:关于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对国有企业员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和重点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路径探析
摘要: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他们价值观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

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 要:新媒体自出现以来就迅速扩展到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随着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高职思政教育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在新媒体视角下进行有效。

西方价值观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前,广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