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民族和合共生论文范文写作 文化多元融通和民族和合共生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民族和合共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2

文化多元融通和民族和合共生,本文是一篇关于民族和合共生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民族和合共生论文参考文献:

民族和合共生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杂志社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文化的“多元融通”.中国儒、佛、道文化都有“和合共生”及相似理念,而中国的伊斯兰教对这一思想亦有贡献.中华民族要为世界和平提供思想资源,可以借鉴明末清初“以儒诠经”“以儒释伊”的做法——作为“客位文化”和中国的“主位文化”相适应,进而相互包容、吸收.“文明的交流”“文明的融通”是必然的、可能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同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漫长的过程.当下有一種新的倾向值得注意:在“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国家认同”的同时,需要警惕“加快民族融合”“淡化民族认同”“促进宗教消亡”的 思潮的反弹,防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再度边缘化趋势.今天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不应忽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作用,包括正确地发掘和运用少数民族及其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关键词:文明对话;多元文化;和合共生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586(2012)03—0033—05

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文化的多样化.世界各種文明、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应当长期共存,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 同发展.同样,各民族应当共同繁荣发展,和合共生,在毗邻相处中团结互助,在共同发展中相互提携.

尽管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混乱,但宗教文化依然有所作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联系日益密切的当下,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为强烈.

一、不同文化的“多元融通”认同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一種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必将带来文化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笔者以为,虽然文化和经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但文化并不等同于经济和政治,它们有着各自的本质特性.

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解决的是人类的共存问题,而文化的多元化,则解决的是人类的共荣问题.人类文化应当是一个多元的格局,越是全球化,那些充满本土色彩的文化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并且在全球化的同时,地域化、民族化、个性化的趋势越发凸显.

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同各民族的精神本性和历史传统紧密相联的,其中包括各民族的思想、文字、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从逻辑学上讲,“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联合概念,不仅包括汉民族传统文化,而且也应当、也必然包括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特别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多样性文化的宝贵财富,而且也是世界多样性文化的宝贵财富.

只有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以各自特有的多元融通、竞相开放,世界文明的百花园才能呈现出姹紫嫣红、满园春色的繁荣景象.如果文化只剩下一種色彩,那只能意味着世界文明的萧条和衰退.用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先进文化去丰富世界文化的宝库,是我们中国人对于世界应有的贡献.

在近一个世纪前,关于文化的发展,鲁迅曾说过: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指出文化最重要的两个特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所谓时代性,就是指应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所谓民族性,就是指应始终保持中国的特色.文化这两个特性中的任何一个受到损害,都会妨碍中国的文化建设.

同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通,越是大胆地开放、合理地汲取,越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提高.所以,以贯通古今的宽广眼界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积极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博采众长,择善而从,正是当代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人和人、人和自然处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之中.同样,不同民族、国家、宗教共存于世界之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尊重不同文化及宗教信仰,承认不同地域间的文明差异,才能减少文明的隔膜和宗教的冲突.

在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强势文化,而中国的伊斯兰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则处于弱势和边缘状态.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强势和包容性.也正是这種强势和包容性,使弱小的、边缘的民族,弱小的、边缘的文化,无不感受到压力.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面前,这些弱小边缘的民族文化,注定都是比较早地消失、消亡的.从主观意识而言,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甘心情愿消失、消亡的.千百年来,弱势的民族、文化,只能被迫地承受自己的传统被同化或被鄙视、被遗忘的残酷事实.

文明对话可以为世界和平带来福音.其实中国的穆斯林和儒士们,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实践着文明问的对话.中华民族要为世界和平提供思想资源,可以借鉴明末清初“以儒诠经”“以儒释伊”的做法.

二、不同宗教信仰的“和合共生”认同

综览世界,任何一種宗教都是以劝善、行善为宗旨的,重视行善积德和道德教化,把去恶为善放在宗教教义和宗教活动的首位,作为宗教的主要信仰目标.有人认为,“近年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文明间的对立和矛盾愈演愈烈.当我们深入思考当今全球性的危机和冲突时就会发现,其深层的原因往往来自宗教之间的差异,以及宗教间缺乏宽容和理解.不同民族和文化传统、不同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的人彼此生活在一起,若不能相互理解和沟通,彼此尊重和包容,则在所难免地会产生相互的隔阂、矛盾甚至冲突和战争.”其实,任何一个宗教都是公开倡导和平共处,而反对战争和动乱的.

在中国创建“和谐社会”、在全球范围内创建“和谐世界”的理念,都和中国儒家“和合”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这一概念来自《周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天道即宇宙万物,在不断变化中,在世界中的各種事物都应有其适当的位置共同存在,保持着合作的太和,即完美的和谐状态,这样一切事物可以顺利发展.著名学者汤一介说,这也是“和合共生”的意思.他指出,人类世界如果不想毁灭自己,就必须自觉追求“太和”的理想境界.

中国儒、佛、道文化都分别有“和合”以及相似的理念.

结论:适合民族和合共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摘 要: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它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

政治一體、文化多元、地方自治論邦聯式聯邦可能性(五)
(接上期)第四,這個中華聯邦可以保證各地的高度自治。高度自治和民主不可分離,和聯邦的成功不可分離。張千帆和王紹光各自總結了一些地方高度自治的好。

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对民族民间舞蹈教育
摘要:我国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报道不断增多,也逐渐加深了人们对其的保护意识和向往之情。在高校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对其开。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认同
【摘 要】 文化对一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涵养与孕育作用,文化认同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和前提。在多元文化并存下的文化激荡和碰撞下,引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