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艺术创作论文范文写作 缺失性生命体验对艺术创作的作用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艺术创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6

缺失性生命体验对艺术创作的作用,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艺术创作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艺术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导论论文领导艺术论文艺术期刊艺术教育杂志

[摘 要]艺术创作是人的活动,离不开生命的感受、体验.而生命体验中的缺失性体验,往往更容易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动因.艺术家自身的缺失,又因为自身的独一无二,又使做到其创作的作品带有鲜明的符号性.

[关键词]缺失性体验;艺术创作;心理动力;个人体现

对于艺术家来说,如果创作是他的第一要务,那么感受便是他创作的最初动力.艺术悟性的跃进与非凡作品的诞生,从来不是什么偶然的机遇和受神的启示所带来的结果.所以,性格影响命运,体验产生作品.人生有困厄,随之而有精神的或物质的缺失,进而产生对缺失的体验.缺失性体验包括情感和认知的变化,对于艺术家来说,是创作动因和灵感的源泉,是他对经验的理性反思和人生价值的领悟.这种体验可以深刻地塑造主体的个性,并造就其独特的感受方式、思维方式,影响其创作.

一、缺失性体验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心理学认为,缺失性体验是指主体对各种缺失的体验,缺失即是没有满足,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即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认识、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未满足都是个体的缺失,都可能使个体产生缺失性体验.一旦缺失感形成,人就应该通过心理的反应采取合理又符合自身的方式表达出来,否则有损健康.艺术家正是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吐露自己的苦痛、表达自己的内心.

艺术家进行创作总是从直觉开始.而痛苦这种直觉,对于艺术家来说,并非完全不幸,比如梵高用强有力的色彩宣泄着自我的崩溃.孟子的“君子有终身之忧”这句话用到艺术家身上很贴切,因为艺术家多为有终身之忧之人.他们要有所追求有所表达,必定会与现实社会有所争执,缺失和受累在所难免.巴金谈他自己的创作体验时说:“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寻找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说救人、救世未免太狂妄等说拯救自己,倒是真话.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里,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所以,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物,它总是对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呈现的领域的一种补偿.缺失感对于艺术家而言,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因,缺失性体验与艺术创作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难分难解的联系.

二、缺失性体验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心理动力

苦难常常是人生的老师,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源泉.艺术家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历史环境的变故,理想和现实差距带来的困苦等这些都会使人类产生一种心灵失衡的痛苦感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人的心理便会无意识地出现一种补偿意向,力图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由于不幸、痛苦或缺失所引起的失败感和缺失感.梵高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每当我们看见不可描绘的形象和无以言表的凄凉——孤独、贫困和悲惨,万物的终结和极致,上帝进入一个人的心灵,这总是能撞击我,总是非常奇怪.”这便印证了瓦格纳的话:“生活如意时,艺术可以不要,艺术是到生路将穷处出来的,到了无论如何都不能生活的时候人才借艺术以鸣,以呜其所欲.”艺术家用他们敏感且敏锐的直觉,补偿社会给他们带来的缺失感.补偿的方式有可能是迷狂的,甚至是变态的,但是,这些是他的情感体验所需,作品的深度、迷人之处却恰恰与此成正比.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蒙克,他的绘画更注重表现形式以外的主观需求.他注重用强烈的色彩和笔触,把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加以诠释,以表达他内心的爱和死亡.而他的这些表达和绘画,除了某些遗传因素以外,无不源于他的童年遭遇和成长的忧伤:幼年丧母,姐姐的离去,妹妹和父亲的精神抑郁,使蒙克心灵严重受挫,这一切造就了他敏感的甚至几近疯狂的阴郁心理和对生命、死亡的特殊生命体验,这样的缺失需要补偿.而研究表明,蒙克正是把自己的苦闷和当时欧洲的兴衰结合在一起,用绘画的方式补偿他那心里的恐惧和偏执.因此,这种缺失感很自然就成为他开始创作并产生良好作品的最初心理动力.

艺术家作为人类社会负责精神产物的主导者,他惯于把这种缺失感不断深化,以抓住它的精神.因此,创作就是实现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是精神的追求,是那种痛苦在纸上、画布上以及乐谱下做到以释放的过程.

三、缺失性体验塑造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个性

艺术家的缺失性体验,是艺术家个人的生活、生命体验.因此,艺术家的作品是独特的,带有符号性的.艺术家蒙克和他的创作就是很好的例证.家庭的苦难带给他精神疾病的折磨——“疾病、疯狂、死亡是自幼就缠在我身上的三大恶魔”,时代给予他的不顺,使他的艺术备受争议,这些缺失的体验为蒙克开辟出表现主义的绘画道路,艺术创作的形式使他的痛苦做到以转化,正是这种痛苦使他获得了独创性,获得了生命的深度体验.所谓有深度,就是艺术家既感受了对象,又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并运用艺术的语言表达自身的感受.对于遭受过生离死别的艺术家来说,这种孤独感比快乐、满足的情感更可能被艺术家牢记,使他更纯粹地面对那些他发自肺腑却渴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研究表明,艺术家的“原体验”之一的情感——爱,无处不在.这种体验一旦无法实现,就可能造成心灵伤痛的反应甚至超出非正常精神的领域.或许,艺术家的身心痛苦有外在事件酿成,但爱却是共有的内在界面.德国艺术家谢林在《艺术哲学》中写道:“灵魂不是生硬的、没有感受性的,更不会放弃爱,她倒是在痛苦中表现爱,把爱表现为比感性存在更加青春永驻的情感;这样,她便从外在生命或幸福的废墟之上升起,显现为神奇的灵光.”确实,经过爱的体验,外在的对象或事件才有可能转化为创作的源头,就像经历十月怀胎的过程,才能使对象的表现完全真实而感人肺腑.那些曾经激起创作者内心痛苦的对象往往就是爱的投射的表现,正如丹纳所说“我们看到爱的面目就感动”.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以痛苦、紧张和恐惧伴随人生的蒙克,在大部分的作品中表现了爱的主题.无论是《青春期》,还是《呐喊》,现实中的对立最终败给了爱的统一,从而反映出艺术家本人的不幸经验.蒙克用绘画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童年、孤独的心灵,以及亲人的死亡给他带来的痛苦.这是他坚持创作、是他生存下去的心理原动力.所以,痛苦的体验常常能与艺术家敏感的心灵和博大的同情心紧密联系起来,使艺术家养成一种生活习惯,这是艺术家异于常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让自己的灵魂跳出身体,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认识和判断自己感受过的人生,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感悟到非同一般的东西.

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就应该是这样一些人:面对冲突,他们在体验中获得感受,并以自我擅长的方式,将真实而透彻的自我融入到各种形式当中,既是对自我缺失而引发的痛苦感受的排解,又使他们手中的艺术作品深刻而富于内涵.艺术创作成为他们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的良好方式,对他们的缺失做到到心理上的补偿.尽管许多创作主体意识不到自疗的重要,但他们的创作动机却将这种需要表露做到非常明白.

结语

艺术创作对于艺术家而言,是一种“精神良药”,苦口苦心,却可治病.一旦你把艺术生活化了,这种疗伤的手段便会成为一种自然.所以,正是在这样自然的驱动力下,艺术家的创作才成了发自内心而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黄美林,山西传媒学院]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艺术创作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艺术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诗经·国风中求之不得的爱情和缺失性体验
[摘 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带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十五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诗经》内容广泛,意象涉及众多。

神话、叙事、想象当代艺术创作中另一种脉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脉络中,一直存在一个重要的艺术现象,那就是许多艺术家从神话、民间记忆,以及具有神秘的生命体验出发,创作。

徐冰当代艺术创作
1980年代中期以来,徐冰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早期的创作是“新潮美术”,以及19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传统绘画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关系
大连大学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中心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得以不断丰富与完善,给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