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技师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历史变迁论文范文写作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历史变迁和路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历史变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6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历史变迁和路径,本论文可用于历史变迁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历史变迁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历史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金融杂志历史杂志如何写历史论文关于金融的论文

摘 要: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它的发展还是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行业的现状,最后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 变迁 构建 发展路径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

(一)建国初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也不断增大,为了满足农业发展所需资金,抑制不良的融资现象,1951年3月,央行召开了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农村金融工作和积极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的任务.于是农村金融行业开始繁荣,到195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农村设立了13 846个营业所,而到1957年,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覆盖了80%的乡镇.之后的十年是 期间,在 期间全国的经济都处在大萧条状态,更别说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在这期间我国实行人民公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人民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等合并,然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管理,而当时的人民公社主要精力不在经济发展上,导致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几乎处在停滞状态.

(二)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农村的金融市场也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农业银行在县镇乡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了分支机构,农业银行成为*农村地区一切金融业务的银行.除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外,还出现了农村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基金会,社会集资、商业信用、消费信用也在此时得到迅速发展,很多农民在合法的前提下也自发地进行小范围的集资,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银行为主其他金融机构为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同时,农村的金融体系也随之进行了调整.1994年,国有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实现了农村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分离.1993年 12 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试办城市合作银行,将农村信用社联社从中国农业银行中独立出来,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将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等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国有专业银行确立了向商业银行转变的目标,大量撤并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大规模地从农村地区撤离.(2)农业发展银行成为专门从事农产品收购融资的政策性银行.(3) 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现了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其改革目标进一步明确为由农民入股、社员 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4)打击各种非正规金融活动.1999 年 1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到 2000 年底,全国共清理整顿了28 588 个农村合作基金会.这一阶段,由于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从1998 年开始大量撤并基层机构,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资金的主要供给者,1994—1999 年,农村信用社农村贷款占全国农村贷款的比重都达到了64%以上,1999 年为 65.98%.

(四)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更多资金流向农村市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进行农村金融体系深化改革,从2003年以来,国家不断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要求农村信用社不断明晰产权,确定农支目标.为弥补农村市场信贷资金支持的不足,党 于2006年开始对邮政储蓄进行改革,设立邮政储蓄银行,不断发展城乡经济,创新小额信贷,发展适应农村经济的信贷品种,形成能够充分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阻力及缺陷

(一)农村的资金不断外流

现在农村金融市场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而邮政储蓄只吸纳存款,而不发放贷款,这就导致了农村闲置资金大量外流,不能“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另一方面,在现在的金融环境下,农民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主要原因有四方面:第一,农民缺乏还贷保障,导致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增大.第二,由于农村经济实体在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使贷款的使用和归还存在随意性,潜在的风险大.第三,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风险大、效益低,导致农户维持贷款信用的经济基础薄弱.第四,由于信用意识薄弱,逃废债务现象时有发生,加大了农村融资的道德风险.上述种种破坏了农村融资环境,严重阻碍了金融业对“三农”资金的投入,这就导致了农村资金不断流向城市,支持了城市的发展.

(二)金融体系的定位不清,支农方向偏离

农村金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我国金融机构由于历史问题和机制的原因,责任分工不明确,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多样化难以满足,更多的县域资金流向城市,农村信贷资金严重缺失,支农方向发生偏离,造成了县域经济的资金得不到合理供给.由于农业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国有银行纷纷从农村市场撤离,造成农村金融市场的大面积萎缩,农村金融机构造成了经营和定位相脱离,农村和县域经济资金外流现象严重.

(三)金融的发展受环境的制约

农业是我国的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弱势区域,以其为服务对象的农村金融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有利地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阻碍了农村金融的稳健发展.农村金融主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造成了农村金融产业发展的瓶颈,无法有效地为农村经济贡献更多力量.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历史变迁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感叹历史的变迁的句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其
摘要:“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而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本文在详细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以及产生问题根源。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是基础,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三农”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为“。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路径选择
摘 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资金的流动产生制约,因此大量的资金都流向城市,加之农村人员和资源的城市化流动,金融资源配置也更多倾向城市。本文主要分析目。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