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化认同视角论文范文写作 文化认同视角下曲硐回族搭救亡人习俗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文化认同视角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0

文化认同视角下曲硐回族搭救亡人习俗,本论文为您写文化认同视角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文化认同视角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认同视角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杂志社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云南省永平县的曲硐村是滇西地区最大的回族聚居村,有回族人口近7000人,周边有回族或汉族为主体的村落十余个.当地回族在葬礼后处理生者和亡人关系的一系列文化选择,形成具有浓郁的宗教、民族和地域特征的搭救亡人习俗,历经700余年变迁,世代相传至今.本文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和相关文献,从文化认同视角介绍曲硐回族对搭救亡人的认知,审视他们搭救亡人的文化选择,分析他们搭救亡人习俗的变迁范式.

关键词:曲硐回族;搭救亡人;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13)02—0082—06

曲硐是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是滇西最大的回族聚居村,当地回族已在此繁衍生息700余年.永平县地处滇西境内的澜沧江之东,西南丝绸古道西段的“博南古道”穿境而过,是该古道的咽喉锁钥,山地多平地少,县内有汉、彝、回、白、苗、傈僳6个世居民族.2011年末,永平县辖4乡3镇,有22个民族居住,全县人口18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近8万人,回族1.4万多人,在24个自然村和县城老街有回族分布,县内有25座清真寺.曲硐村位于县城坝子南部,总人口7100余人,其中回族6300余人,有清真寺2座.坝子北部是县城老街,坝子 有银江河自北向南流淌,河的两岸为农田,坝区边缘呈环状分布着十余个回、汉村落,回族村多在西、南部,汉族村多在西、北部.

数百年来,曲硐回族一直按照“速葬、薄葬和土葬”的原则安埋亡人.这是他们处理亡人遗体的文化选择或者说文化认同.安葬亡人之后,曲硐回族举行一系列活动搭救亡人,对这些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文化选择便形成其搭救亡人的习俗.笔者2009-2012年多次到曲硐村进行丧葬文化的人类学田野调查,通过参和观察、村民访谈、文献查询和个人思考,本文从文化认同视角审视曲硐回族葬后搭救亡人的习俗,探析曲硐回族搭救亡人的文化选择以及他们搭救亡人习俗的变迁范式.

一、曲硐回族对搭救亡人的认知和活动时间选择

曲硐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当地回族丧主从葬礼当天起按一定的时间频率举行诵经、礼拜、施济、祈祷等活动,旨在“搭救”亡人,这些活动的总和构成曲硐回族的“搭救亡人”习俗.所谓“搭救亡人”就是亡人的亲人以亡人名义施散钱物为亡人获取善功或通过祈求真主赦免亡人的罪过,为亡人争取进天堂的机会.穆斯林行为规范的源泉首先是《古兰经》,其次是穆罕默德的言行录即“圣训”.笔者在做访谈时,曲硐回族能说清楚搭救亡人习俗的时间、内容、方式和目的等,认为举行这些活动能从《古兰经》和“圣训”中找到依据,但说不清楚这一习俗和国内外其他族群文化的关系.一些人在回答这一习俗的宗教教义依据时,主要提到一条《古兰经》经文和两条《利雅得圣训集》中的“圣训”.《古兰经》经文是:“在他们之后到来的人们说:我们的养主啊!你饶恕我们,饶恕那些先于我们而信仰的兄弟们.”(59:10)两条圣训是:“一个人来对先知说:我的母亲归真了.我想如果她活着能说话,她定会施舍的.如果我替她施舍,她能得到吗?使者说:能得到.”“一个人去世后,他的善功将中断.除非三件工作:永久性施舍;有益于人类的知识;清廉儿女的杜阿”.根据伊斯兰教义,人在后世的目标是进天堂,凭的是自己在今世所做的一切善功或得到真主的特赦.因此,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曲硐回族,搭救亡人习俗是他们在葬礼后借以调适生者和亡人关系的礼仪展演,通过一系列的文化选择体现他们在处理生者和亡人关系方面的文化认同.

经过数百年的调适和变迁,曲硐回族搭救亡人活动的时间已形成一定的规范,主要包括“三朝、一七、二七、三七、满月、四十天、七十天、百天、满年、三年、十年、三十年”.活动时间大致以天、周、旬、年为频度设定,频度由高到低逐步递减,和亲人离世后的悲伤心情由强到弱的过程相吻合.另外,在每年的开斋节,亲人也会到亡者坟前诵经祷告,俗称“游坟”或“走坟”,以区别于汉族“上坟”的说法.

第一阶段活动的频度为天,仅有“三朝”,即亲人去世后的第三天.第二阶段活动的频度为周,有“一七”“二七”和“三七”,即亲人去世后的第七天、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第三阶段活动的频度为旬,有“满月、四十天、七十天、百天”,即亲人去世后的第三、第四、第七和第十个“旬末日”.第四阶段活动的频度为年,有“满年”“三年”“十年”“三十年”等,即在亲人去世后的第一、第三、第十、第三十个周年忌日.三十年后,逝者的亲人们可能也离开人世了,很多人已不再被他人记起.当地流传这样一句歇后语:“三十年的鲁哈——无盼头”.“鲁哈”是阿拉伯语音译词,意为“灵魂”.该歇后语说明一个人去世三十年后不再有人搭救自己.

在亲人去世后的第一年里,曲硐回族搭救亡人的时间从“三朝”至“周年”共有九次(三朝、一七、二七、三七、满月、四十天、七十天、百天、满年).从文献资料看,云南省寻甸县回族搭救亡人的时间共设六次(三朝、一七、满月、四十天、百天、满年);云南省沙甸回族设五次(三朝、五日、一七、四十天、满年);河南省新乡市回族设五次(一七、满月、四十天、百天、满年);福建省百崎回族乡的回族基本不再坚守搭救亡人的习俗;云南省剑川县回族则在“葬后5天、7天、21天、40天、100天,请阿洪或五梭到坟头诵经5次,同时选其中一天酬谢亲友邻里”.

清代回族学者刘智所著《天方典礼》“丧葬篇”中这样介绍阿拉伯国家当时的葬后习俗:“祀于葬之日、既葬之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三年及生殁之辰”.2012年开斋节,笔者在昆明偶遇一位伊朗穆斯林,用英语和他交流后得知,在伊朗同样存在葬后搭救亡人的习俗,时间为某人去世后的第三天、第七天、第四十天和周年忌日.在这些时间点,伊朗穆斯林同样举行诵经和宴请亲友的活动以纪念亡人,时间一般持续数小时;一些家庭甚至请来诵经师诵念《古兰经》.在这位伊朗穆斯林的指点下,笔者在因特网搜索到一些关于伊朗丧葬习俗的英文材料,这些材料印证了他的说法.伊朗的搭救亡人活动和曲硐回族的“搭救亡人”活动非常相像.从搭救亡人的时间看,伊朗有的曲硐都有,伊朗没有的曲硐也有.经笔者详细询问,他确认伊朗没有曲硐回族所进行的二七、三七、满月、七十天、百天等时间.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中,葬后搭救亡人的时间大同小异,都设七日、四十日和周年日三个时间,且“一七及第四十天是最重要的哀悼日”.在我国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均存在“做七”习俗,由死者初丧算起,逢七即举行一次宗教活动,至七七四十九日止.曲硐周边的汉族在亲人亡故后也举行“做七”活动:从“一七”到“七七”举行七次“超拔”活动,在冬至、清明、七月半及亡人周年忌日也举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祭祀活动.有人认为,回族“从汉民族学来的风俗,如给亡人作‘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以及穿白戴孝等,在回族伊斯兰教中被赋予了宗教的意义”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因为在西亚阿拉伯国家也存在和中国“做七”习俗时间部分吻合的习俗,而这些国家早期移居中国的一些人就是回族先民.在曲硐回族所处的县城坝子,汉族和回族数百年来一直是坝子内的主体民族.永平的汉族也遵从七七丧俗,人们在初葬后的第三天到死者坟前将其生前用过的衣物被子等物品烧掉,在四十九天内每七天到寺庙为其举行一次以诵经、吃斋等为内容的“超拔”活动,在冬至、清明、七月半举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祭祀活动.之后,永平汉族还有“周年”“三年”等丧俗,但没有回族的满月、四十天、七十天和百天等时间的丧俗.王正伟指出,“回族形成后,伊斯兰教的丧葬制度已变成回族的丧葬习俗,并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坚持、完善,形成了全民族共同遵守的丧葬习俗”.可见,曲硐回族葬后搭救亡人活动的时间既有国外伊斯兰教民族丧葬习俗的影子,也有国内汉族等其他民族丧葬的影子,是融多种文化元素为一体的习俗.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文化认同视角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即文化。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和范畴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精髓所在。所有价值观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

雅克·拉康镜像理论视角解读盆栽女人中华裔女性文化认同
摘要:《盆栽女人》是华裔女作家余培创作的第二部小说,书中描述了女主人公在面对中西方文化碰撞时由冲突到平衡到最后放弃虚荣、找回自我的心路历程,本文。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
摘要:文章对跨文化交际概念和文化认同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梳理,并在这个基础之上,站在文化认同的视角,分析和阐述了文化认同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阐述。

基于企业文化建设视角农业银行新员工激励
摘 要:文章从企业文化及其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其对于农业银行新员工正向激励的特殊性和关键性。企业文化建设视角下的农业银行新员工激励方案,以物质。

文化认同视角有关写作参考资料推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