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现实需求影响论文范文写作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动力、现实需求影响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现实需求影响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9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动力、现实需求影响,这篇现实需求影响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现实需求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现实需求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畜牧杂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摘 要: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土地分散化小规模经营、农业转移人口和土地配置失衡、耕地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等现实问题依然是中国“三农”问题需要*的难题.在中国农村土地利用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笔者提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改革的现实需求.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已经极大束缚了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为此,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于充分释放制度红利、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极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业效益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农业转移人口;农业规模化;农业集约化

中图分类号:F32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12011906

农业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农业的发展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最早从农村兴起的土地制度及其矛盾所引发的“三农”问题,如失地农民问题、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等已经成为广大“三农”科研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今,作为“三农”问题焦点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已经处于一种典型的制度非均衡状态,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极大束缚了土地和劳动力两大要素的合理流动.为此,多次出台文件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标志着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即将开启大幕.本轮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农村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打破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土地使用效率提升,加快中国传统种植经营模式的转变,激发耕地及相关产业所蕴含的巨大潜能,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土地制度改革将对城镇化进程、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和社会稳定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

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土地制度改革.纵观中国农村土地史,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始于1982年,让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是进入21世纪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些弊端逐步显现:一是耕地碎片化导致耕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农民无法自由处置土地导致择业受限和土地大量撂荒现象出现.三是缺乏明确法律保障导致农民财产权利被侵害等.这些问题已经造成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阻碍,同时也带来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空心化、农民兼业化和粮食供应安全等诸多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一、文献梳理和评述

近年来,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继出现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三权分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退出补偿等.而许多学者在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上存在较大争议.针对农村土地的农民私有制建议早在1985年就已出现,包括张振斌推崇的土地私有化模式,张红宇的“国有个人占有”方式,魏正果的“国有私用”方式,孙自铎的“国有私营”方式等多种理论框架.韩俊研究认为,现在农地征用制度存在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公权侵犯私权,行政权侵犯财产权,为了城市的公共利益就可以侵犯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窦祥铭从中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制度和私有产权对农业生产强大的激励作用出发,提出为减少制度改革成本,实行农地“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的国家和农民二元产权制的农地制度.而对于农地流转问题,学者们的观点也各不相同.何凌云和黄季焜认为,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为了保障农村土地流转效率和流通目标的真正实现,必须高度关注和科学界定农民的土地权益,使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吴群则认为,推行农村土地资本化、发育多样化的土地流转制度,是解决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公平和效率双重矛盾难题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重要内涵.张红宇指出,只有稳定农民的土地产权才能实现土地经营性的有序流转,由此形成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化机制,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造条件.赖昭瑞强调,农村土地流转追求的目标则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则在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有机统一,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的实现方式主要是转让、租赁、抵押、入股和买卖等.针对农地征用制度改革,黄贤金等认为农村土地收益由征地补偿、各种税费和供地收益等三部分组成,基于各分配主体的特征和分配主体之间的博弈,认为农民在征地过程中收益过少.赵志浩认为新的土地制度变革过程中,应进一步确保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完善征地制度和规范土地流转.

综上所述,从中国现阶段土地制度改革历程中可以看出,土地制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规模效益差、经营水平和经营条件和经营规模不对称、土地流转困难造成土地资源难以得到合理配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界定不清和承包使用权不稳定等,这些制度上的问题都成为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如不尽快解决将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及现实需求

1土地分散化经营仍然是主流

第一,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比大,人均耕地面积少.据世界银行统计,2014年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达456%,而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占比普遍较低,如美国仅有190%.和之相伴的是,2014年中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2公顷,大幅低于美国652公顷的水平,甚至低于世界平均11公顷的水平,显示中国土地分散,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第二,城乡收入差距大.中国庞大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生产效率低,靠天吃饭,经验种植,传统粗放管理,经营收入不高.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29,尽管这几年差距有所减少,但依然位于较高水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一般在15左右(国际劳工组织).从收入构成看,2013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占比452%,显示相比务工收入,农村家庭经营不具备优势.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现实需求影响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内生性意识形态分析
摘要: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文化背景以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意识”、宗族意识和“均平思想”为主要内容,这些传统的文化思想成为引导中国农民思维。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
摘 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当今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提高经济建设,加快现代化步伐的主要发展问题。实行农村土地承包模式,在一定程度上。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探析
我国在上世绍八九十年代建立起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裁,随后出现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经济的严重不平衡状态,以及农村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发展。

论文大全